李霄穎
【摘要】景觀設計是人與自然完美融合的展現,景觀設計的發展同時也展示了人與自然關系的不斷演變;科技的發展帶動了景觀設計的改變,科技、創新思維越來越多的運用在景觀設計的方方面面。本文針對景觀設計存在的諸多問題,希望能用創新式的思維繪制出景觀設計的發展方向,試圖探索出一條科學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觀設計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景觀設計;發展趨勢;人與自然
我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早在遙遠的魏晉時期,景觀設計就已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周邊,奠定了景觀設計在我國古代社會的發展基礎,此后景觀設計的理論和實踐得到不斷的提高和完善,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產業造福人民。在如今的景觀設計行業中,我們的設計理念受到了科技和文化的不斷融合,加之國際上先進設計理念和不同文化的沖擊,已經走到了改革的關鍵路口。實際上,我國景觀設計產業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存在諸多的問題。如何在市場的引領下,展示出傳統文化,探索出景觀設計的新方向,完成藝術性、文化性、科學性的完美融合,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完美狀態走出一條可持續的發展之路[1]。
一、我國景觀設計產業存在的問題
景觀設計已經到了關鍵的路口,一方面是致力于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另一方面則是通向膚淺裝飾的雕蟲小技。但是,現實的發展卻是倒向了后者,僅僅是在裝飾上下足了功夫卻忽略了景觀設計的初衷,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一)景觀設計存在方向性的錯誤,難與生態環境保護統一起來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的加速。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開展起來,同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口號也是響徹祖國,隨之卻帶來了農業和農村的土地不斷的消失,淳樸的天然鄉村景觀設計也是漸漸地消失在人們的眼前,這無疑是一種災難,農村的生態文明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讓河流遭到斷流的威脅、日益嚴重的沙塵暴和霧霾天氣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長著相同面孔的高樓大廈,膚淺的裝飾和雷同的設計裝點著城市的角落,模仿古代園林設計卻又不得其要旨;設計師忙于對廣場花壇進行整修,貴重的進口樹木取代了傳統的林木,景觀設計已經被市場化和商業化侵蝕。
(二)景觀設計流域表面,沒有自己的靈魂
目前,城市中的許多景觀設計就是簡單的做些噴泉、花壇等方式,然后就是大量的鋪設草皮等原始的設計方式,這些景觀設計僅僅是最原始的方式,缺乏了對于文化的植入感、科技的代入感,只能給人千篇一律的感覺。先進設計理念和實踐的缺失導致了景觀設計如今的窘境,讓城市的面貌流域表面,存在著大量的抄襲,使人們產生了視覺疲勞。這也是由于我國景觀設計行業基礎的薄弱,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景觀設計業才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但是仍然無法擺脫基礎薄弱、專業素質低下的困境。
(三)城市的建設缺乏技術上的創新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引領21世紀的前進。在景觀設計方面,計算機的應用也隨著軟件技術的開發廣泛起來,景觀設計行業進入了科技發展的新階段。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科學化的分析大大地縮短了景觀設計的時間周期,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計算機軟件的程序化、規范化操作也讓技術人員設計出來的作品就像生產車間生產的產品一樣缺乏個性。而且在建設中園林景觀行業中施工技術缺乏創新,嚴重缺乏新工藝、新材料,在美化環境和改善生存環境過程中難以兩全。
二、我國景觀設計發展趨勢的思考
與西方相比,我國景觀設計對于可持續發展戰略缺乏應有的重視,實體主義仍然占據著景觀設計的發展方向。對于空間設計的追求和尊重自然的理念仍然無法讓人滿意。現階段城市的景觀設計對實體景觀的堆砌達到了癡迷的境地,照搬照抄國外著名景觀進行人為的堆砌[2]。因此,設計理念的發展仍然是我國景觀設計行業首要發展的任務,如何讓我國的景觀設計理念和文化、科技、自然融為一體成為當下的首要問題和景觀設計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追求景觀設計的藝術性
景觀設計的藝術性是要求景觀設計要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一般。景觀設計一直緊跟藝術發展的潮流,無論是超現實主義還是波普藝術,幾乎每一種現代藝術的誕生和發展都能夠在世界各地的著名景觀中找到它們的影子,景觀設計將藝術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景觀設計的藝術性能夠啟發著人們去尊重和保護我們的大自然,引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例如沈陽鐵西區的重工展覽區,景觀設計師設計出一種頹廢的鋼鐵工業沒落的景觀,無論是廢棄的廠房還是生銹的機床,它們都成為了景觀設計的一部分,融入了藝術性的生命,向人們講述者過去的歷史和東北重工業文明的痕跡,讓這種時間和空間的藝術打動人心,給經歷過鋼鐵時代的人們送去記憶,給沒有經歷過這一時代的人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這就是景觀設計的藝術性,以基地為載體,以技術為支撐,以設計為手段,形式與功能有機結合的藝術表達,表達出一種社會問題,給景觀賦予了更多的藝術生命[3]。
(二)景觀設計需要為生態保護助一份力
21世紀已經進入了問題頻發的時代。人口的膨脹帶來了各式各樣的問題,當生態污染、資源危機、環境破壞等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景觀設計需要肩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成為幫助人們解決這些生態問題的有效手段。景觀設計的生態保護強調一種人與自然相護協助的理念,按照生態科學的理論對景觀進行合理的設計,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方向。這需要景觀設計師能夠擺脫流域表面的形式,高屋建瓴的從生態保護的角度來對待景觀設計。不拘泥于種植花草樹木的形式,能夠充分利用原有的條件,因地制宜的進行設計,保存當地環境的原始色彩,并渲染出原滋原味的感覺進而放大,提升景觀的視覺沖擊力。同時,將物質循環利用起來,盡可能的減少因景觀設計而產生的無謂的能源消耗,追求生態的平衡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三)讓科技融入生活,成為景觀設計的一部分
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是推動經濟社會進步的動力,也是景觀設計理論和實踐發展的關鍵助力。工業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高進度的技術[4],也為景觀設計帶來了既實用又有景觀價值的技術手段。科技的發展產生許多新技術和新材料能夠運用到景觀設計中,例如在體育場和生活廣場廣泛運用的場地雨水滯蓄技術、污水的生物凈化技術等等,這些依靠科技的發展帶來的新技術極大地豐富景觀設計的手段,給設計師帶來設計的靈感,利用新材料和新技術控制光、聲音、色彩等元素打造出美輪美奐的現代景觀。
參考文獻:
[1]陳滿.論我國園林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其發展方向[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10):190.
[2]周艦.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現狀及發展趨勢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2(11):6579-6581.
[3]俞孔堅,龐偉.足下文化與野草之美—產業用地再生設計探索:起降公園案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4]武彤艷.試論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 [J].科學時代,2009(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