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
當代人們的思想、情感、觀念與前人相比較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如何表現如今這個豐富多彩的多元化的社會呢?顯然,多彩的社會需要有顏色。所以如果少了色彩這一語言,這是明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的,因為這個時代需要濃郁的色彩。而在當代中國畫色彩的發展演變過程中,由于西方繪畫理念和色彩觀的涌入,傳統中國畫色彩受到了沖擊,使人們不得不嘗試新的色彩來表現語言。寫意重彩人物畫在吸收水墨寫意畫的書寫性和工筆重彩畫的色彩表現力的同時,也運用和借鑒西方的著色方法,使寫意重彩人物畫逐漸的向開放的、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如傳統民間藝術的用色特點,顏色鮮艷、濃烈,強烈的對比關系等對寫意重彩人物畫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始終堅持繼承和吸收中國傳統繪畫的精華。
早在二十世紀初,林風眠先生就通過借鑒西方的繪畫藝術與中國傳統的繪畫方式相結合的手法來進行寫意重彩人物畫的創作。他主要受到法國后期印象派的啟發,對墨和色彩的協調關系進行多方面的探析,融合、改進了繪畫方式和用色手法,使人物畫的表現形式更多元化。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看出,他在繼承中國畫的筆墨精神的同時,又吸收和借鑒了西方的色彩理論和構圖形式。這樣就形成了以筆墨、墨色為主的彩墨表現方式,從而開辟了寫意重彩人物畫的新天地。
寫意重彩人物畫在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加上西方色彩觀與傳統中國畫色彩理念相融合的特點,使寫意重彩人物畫色彩的包容性更強,以致有些畫家直接以色彩的表現力為主。筆墨當隨時代,我們就以當代畫家石虎為例進行分析。他的重彩畫作品多采用西方的構圖形式,畫面構圖較為飽滿,多運用分割、錯位、穿插排列等的表現手法,吸收和借鑒以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派的表現形式。他在繼承傳統筆墨趣味時,注重了色彩的表現力,強調色彩、墨跡的重疊和構成。在創作過程中去發現墨和色的意味,又不斷地發覺融入新的審美理念,從而使他的作品既不失傳統的民族氣息又有當代的藝術風貌,如圖。所以,我們在吸收傳統繪畫精華時,應當融入現代藝術語言,然后形成更具有民族特色的當代寫意重彩人物畫來。
而湖北也形成了一個重彩人物畫群體,它起源于八十年代末。受到西學東漸的影響,湖北寫意重彩人物畫家在其藝術創作道路上經過大量的實踐和探索。他們深入生活并不斷的從中國傳統繪畫中尋找到自己的靈感,并要理性的吸收外來藝術元素來豐富自己的畫面,從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語言。他們在秉承傳統文化的精神和吸收民間藝術的精華的同時,消解傳統重彩人物畫的繪畫模式且吸收和借鑒外來藝術的精華。并注重實踐和強化色彩的視覺張力還有個性語言的表現及重視、運用材料的肌理效果等,這樣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語言和表現方法。
在如今這個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里,色彩艷麗、愉悅的色彩調子及對比強烈的色彩形式已經逐漸的被人們所喜愛,而且有著成為主流的形勢。迫于當今人們的審美需求及西學東漸和西方色彩觀的影響,藝術家們在審美及形式上,更加注重墨和色的融合及創新。使繪畫作品更能體現出本土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所以當代的寫意重彩人物畫家們更加的講究用色。雖然毛筆、宣紙、國畫顏料以及礦物質顏料等中國傳統的繪畫工具,還依然被我們用來作畫。但不管從寫意重彩人物畫的繪畫方式上還是創作方法上看,中國人物畫的筆墨和色彩及表現形式已向多元化拓展,這些是符合“筆墨當隨時代”的發展規律的。
理念、技法與材料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材料和技法上的演變會隨著繪畫理念的改變而變化。同樣的,材料的更新也會使繪畫技法、繪畫理念上發生轉變。材料也是表現繪畫作品的一部分,一幅作品的好壞,它雖然不能起決定性因素,但沒有它的支持,藝術家是無法充分的宣泄出內心的情感。
要想理解寫意重彩人物畫的用色及材料,我們還得從認識傳統的中國畫顏料上開始。傳統的國畫顏料主要分為石色和植物色兩大類。石色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重色”“重彩”,主要有朱砂、朱膘、銀朱、赭石、黃丹、石黃、雌黃、雄黃、土黃、雄精、空青、扁青、白青、沙青、石綠、孔雀石、銅綠、沙綠、蛤粉、白堊、鉛粉、黑石脂、煙子、珊瑚末等。還有些因為比較貴重,所以很少用的有瑪瑙、珊瑚、水晶、珍珠等,還有金、銀色的佛赤(呈紫紅色)、田赤(呈綠青色)和真銀粉。而植物顏料常用的有紅蘭花、茜草、紫鉚、胭脂、檀木、藤黃、槐花、黃糵、生梔子、花青、墨、百草霜、通草灰等,這些通常也稱為“草色”。由于顏色本身沒有附著力,所以得加入膠來完成上色。膠中佳者有鹿膠、鰾膠、牛膠等,而使用主要是陳膠,而不使用新膠。
從歷史的角度看,材料和表現技法都是具有時代特征的。因為每當新材料的出現都會伴隨著表現技法、表現形式上的更新。就寫意重彩人物而言,傳統的繪畫材料已經不足以表現現今這樣一個快節奏時代。為了滿足當代人們審美的要求和藝術家的需求,畫家們對固有的材料、工具進行了大膽的革新。在選用材料方面,藝術家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如使用亞麻布、卡紙、素描紙、水粉紙及能表現出特殊肌理效果的宣紙等。同時,在使用作畫工具上面也引入了新的表現方法,如海棉滾筒、刮刀、噴槍等。還有一些如鹽、洗衣粉、面包屑等生活用品,有些畫家也用來豐富畫面,當作特殊的表現語言。在礦物質顏料上除了中國傳統石色的數十幾種顏色外,丙烯、立德粉、天然礦物質顏料、新巖和金屬顏料等繪畫材料或其他畫種的表現工具材料也被運用到表現當代的寫意重彩人物畫中來。而使用比較普遍的有日本的新巖、水干等顏料,這些都是基于中國傳統顏料而研發出來的,而在金屬色上也有鋁、赤貝、黑箔等,這些都加快了中國當代寫意重彩人物畫發展的多元化。
借鑒外來的新型材料來拓展中國傳統的繪畫材料的表現形式,這有助于當代寫意重彩人物畫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和拓展。在吸收和融入外來文化的精華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保持清晰的頭腦,要盡量避免因循守舊和盲目排外的方式,同時我們也要防止全部照搬西方的繪畫藝術,從而導致失去民族的語言,這樣我們就得不償失了。只有合理的汲取加以利用,才能創造出有特色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