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濤


摘要:目的:探討產后出血的原因以及預防護理。方法:選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產后出血的產婦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出血原因以及高危因素。結果:產婦發生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宮宮縮乏力,占66.18%;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具有人工流產史以及前置胎盤。結論: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原因以及其余原因等。有效改善產科護理質量,增強對產前保健的重視,準確處理產程,實施必要的產后觀察,可以明顯減少產后出血率。
關鍵詞:產后出血;原因;預防護理
產后出血指的是胎兒娩出后24消失內失血量大于500ml,屬于分娩期間最為嚴重的一種并發癥,是造成我國產婦發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產后出血的原因以及預防護理,選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產后出血的產婦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回顧性分析所有產婦的臨床資料,現將具體內容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產后出血的產婦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產婦年齡20~42歲,平均年齡(28.6±4.6)歲;孕周33~42周;其中45例為初產婦,23例為經產婦;沒有產婦死亡的情況。
1.2 研究方法
1.2.1 產后出血診斷
從產時至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全部失血量超過400ml,或是從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陰道出血量超過500ml。
1.2.3 出血量檢測
使用容積法以及稱重法的方式予以測量。容積法測量:血液用產后接血容器收集后,置入量杯檢測失血量。稱重法測量:出血量(ml)=接血后會陰墊濕重與接血前會陰墊重量之差(g)/1.05(血液比重g/ml)。總出血量等于會陰墊上的血量與接血器血量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的各項數據運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18.0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運用率(%)表示,計量資料運用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
2 結果
2.1 產后出血原因
68例產后出血患者中,45例(66.18%)因子宮收縮乏力,14例(20.59%)因胎盤原因,8例(11.76%)因軟產道裂傷,1例(1.47%)因凝血功能障礙。
2.2 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26例(38.24%)前置胎盤,14例(20.59%)瘢痕子宮,13例(19.12%)子癇前期,5例(7.35%)雙胎,4例(5.88%)羊水過多,2例(2.94%)巨大兒,2例(2.94%)妊娠合并子宮肌瘤,1例(1.47%)血小板減少,1例(1.47%)子宮畸形。43例患者存在人工流產史,占63.24%。
3 討論
3.1 產后出血原因分析
3.1.1 子宮收縮乏力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有66.18%的產婦發生產后出血的原因是子宮收縮乏力,眾多原因會影響產婦的子宮收縮,比如精神原因、產科原因、產道與胎兒原因、子宮原因以及藥物原因等,另外也不排除產婦產后因尿潴留造成膀胱過度充盈影響子宮收縮的可能【2】。
3.1.2 胎盤原因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有20.59%的產婦發生產后出血的原因是胎盤因素,其是造成產后出血的第二大因素,必須加強重視。較為常見的原因有胎盤滯留、胎盤粘連或植入以及胎盤部分殘留等【3】。
3.1.3 軟產道損傷 該原因不常見,損傷嚴重時會導致產后出血,需要用手術予以修補。
3.1.4 凝血功能障礙 產婦伴隨有血液系統疾病,由于凝血功能障礙會造成產后切口和子宮血竇出血。
3.2 產后出血護理體會
3.2.1 孕前與孕時護理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有63.42%的患者具有人工流產史,結果表明,多次人工流產會顯著增加產后出血發生率。所以孕前必須進行優生優育知識的宣傳,減少不必要的人工流產,治療婦科疾病。在產前與妊娠前實施心理護理,改善心理狀況。進行妊娠前健康宣教,讓產婦掌握分娩期間的放松技巧;轉變男尊女卑的世俗觀念;加強飲食護理,減少巨大兒發生率;指導產婦進行適度活動;定期進行產檢。
3.2.2 產時護理 正確觀察以及處理產程,及時為患者實施心理疏導,對于分娩的各階段實施針對性護理。第一產程:嚴格觀察產程的發展狀況,嚴密監測宮縮與胎心情況;保證充分休息,分娩時允許一位陪護者進入產房,幫助喂水與擦汗;水分與電解質、體力以及精力保證充分。護理人員語氣盡量溫和,主動鼓舞與關心產婦,告訴產婦分娩進展,增加其分娩信心。鼓勵產婦排尿與排便,減少因膀胱充盈而影響宮縮。第二產程: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嚴密監測胎心變化,最好使用胎兒監護儀進行監測;強化接產技術,指導產婦能正確利用腹壓,保護好會陰,保證陰道手術規范實施。第三產程:該階段是防止產后出血的重要階段,不能過早牽扯臍帶,或等待15min;分娩后對胎盤、胎膜以及軟產道進行檢查;若新生兒畸形或不是理想性別,要積極與產婦交流,獲得親人的安慰與鼓勵;于靜脈應用宮縮藥防止出血。
3.2.3 產后護理 發生產后出血的高峰階段是產后2小時,該時期需要留產房觀察,觀察子宮收縮與陰道出血情況;觀察和記錄好產婦的神態、皮膚顏色、面色以及宮底高度,監測產婦脈搏、血壓以及尿量。一旦發現異常要立即處理,以此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原因以及其余原因等。有效改善產科護理質量,增強對產前保健的重視,準確處理產程,實施必要的產后保健教育以及產后觀察,可以明顯減少產后出血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歸建華.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預防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2):66-68.
[2]鄧小青.產后出血的原因及預防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科學,2014,23(16):110-112.
[3]黃勉.產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有效預防護理[J].醫藥前沿,2013,22(18):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