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瑛 肖燕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護理干預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采取口腔正畸治療的5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觀察經護理干預后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患者對治療與護理的滿意程度,采取自制的患者心理狀況評定量表評定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況。結果: 經護理干預后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8.28%,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較高,總護理滿意率為100.00%;評估護理前后患者心理狀況發現,護理前患者心理評分為(79.6±5.3)分,護理后評分為(91.2±4.2)分,護理后評分明顯優于護理前,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心理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狀況,患者治療效果佳,滿意度高,具有較高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在口腔正畸;心理狀況;滿意度
人們對自我形象完美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口腔正畸固定矯治技術漸漸受到人們的關注[1]。而口腔正畸患者臨床治療時間較長,患者治療過程中常常存在恐懼心理,治療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咀嚼困難、口腔內異物感、發音障礙以及口腔衛生清潔不容易等,這些都可能引起患者心理變化,患者心理變化影響治療的依從性及效果,有的患者甚至可能中途放棄治療[2]。良好的心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心理狀況,緩解患者恐懼、害怕情況,提升臨床治療依從性,達到最佳治療效果[3]。因而我院選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口腔科58例采取口腔正畸治療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取得一定成果,現將延吉結果如下如下跟蹤匯報。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口腔科58例正畸治療的患者進行本次試驗研究,患者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同意加入本次試驗。入選標準:患者口腔衛生良好,無四環素牙,牙冠表面釉質完好,無嚴重牙周疾患,無氟斑牙。患者女性35例,男性23例,矯正治療起始年齡為13歲~30歲,平均年齡為(22.1±1.2)歲。
1.2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此外予以所有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干預內容如下:①矯正前心理護理干預:矯正治療前護理人員應紓解其緊張壓抑情緒,增加患者治愈信心,讓患者了解矯正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防止矯正過程中發生意外。治療過程中采取精神紓解釋放法,播放輕柔、舒緩音樂或者相關的矯正治療宣傳片,治療過程中進行知識普及,使患者身心放松,樂觀積極配合治療[4]。②矯正中心理護理干預:患者在矯正治療復診前均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甚至由于多次復診效果不明顯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當耐心與患者進行心靈溝通,面對面交談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始終保持微笑,態度和藹。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釋放患者緊張、壓抑情緒。③矯正治療后心理護理干預:患者口腔正畸治療過程中需要很長時間內帶上矯正器,這些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影響患者飲食與正常交流,時間一長會對患者心理狀態造成嚴重影響,因而在患者復診時勸慰患者,紓解患者心理狀況[5]。提醒患者注意口腔衛生與口腔炎癥,克服矯正器帶來的負面影響,以正常心態面對工作與生活。并定期進行電話隨訪查看患者治療情況,提醒患者復診。
1.3觀察指標
采取自制問卷調查評估患者治療前后心理狀況,評分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狀況越好。觀察患者經護理后治療效果及患者對護理干預的滿意程度。療效評定標準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患者矯正治療恢復好,無血腫及感染等情況,一周左右出院;有效-患者治療后恢復良好,無血腫及感染出現,住院10d后出院;無效-患者治療后存在感染及血腫等情況。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護理研究通過SPSS18.0軟件對護理過程中收集的相關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取%表示,統計學處理方法為χ2檢驗法,若兩組數據間P<0.05,說明兩組數據資料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患者經護理后臨床效果良好,治療后顯效38例,有效2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28%。
2.2護理干預前患者心理狀況評分為(79.6±5.3)分,護理干預后患者心理狀況評分為(91.2±4.2)分,護理干預前后患者心理狀況評分對比t=13.0639(p=0.0000),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3護理干預后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發現,患者總滿意率為100.00%(58/58),患者高度認可心理護理干預。
3討論
口腔正畸學為口腔醫學的一個分支,其余心理學關系緊密。患者在進行正畸治療中佩戴矯正器的時間比較長,這期間患者心理變化較大例如由于佩戴矯正器出現不適于疼痛等原因產生心理煩躁易怒[6]。患者的心理變化直接地影響治療效果,因而重視患者心理干預,可很好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矯正治療前中后給予患者一定心理干預可明顯緩解患者焦躁、易怒、緊張等情緒,改善患者心理狀況,從而提升臨床治療依從性,提升治療效果。本文研究發現經心理護理干預后患者治療效果顯著,患者心理狀況評分明顯提升,護理前后心理狀況評分對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心理護理干預可很好改善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狀況,且患者滿意度較高。
綜上所述,口腔正畸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心理狀態,提升治療效果,患者認可度高,可進行廣泛地臨床應用以及推廣。
參考文獻:
[1]石丹.正畸患者心理特點及心理護理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04(21):133-133,134.
[2]陳娜,李行懿,劉聰等.正畸矯治時的心理護理對疼痛程度影響的調查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4):435-436.
[3]范愛潔,候憲華,包金娥等.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特點及心理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04(27):299-300.
[4]沈艷紅.心理護理對兒童口腔正畸治療的干預作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3,06(2):180-180.
[5]吳彥偉.口腔正畸治療過程中患者的心理護理[C].//2012全國口腔護理新進展研討會論文集.2012:491-492.
[6]董云事.心理維護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6):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