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忠
摘 要:新課程標準提倡素質教育,高中數學教學,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營造輕松和諧的師生關系,利于多媒體技術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從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信息技術運用在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數學思想三個方面探討了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問題。
關鍵詞:數學;理念;思維;能力
新課程標準提倡素質教育,數學是高中基礎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由于傳統的教育理念的束縛,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各種方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思想,是每個初中教師的責任。高中數學教學面臨著高考的檢驗,教師的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應有的數學知識,也要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所以怎樣實施教學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是高中數學教師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育學理論認為,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師生之間交流溝通,學生更加尊重信任教師,便于教師更好地指導學生。搭建師生交流平臺,以教學活動為依托,營造愉快的活動氛圍,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主動與教師溝通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師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以課堂為基地,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順暢、輕松地完成教學,教師關注師生關系塑造,做學生的朋友,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采取分解課堂教學法,教師靈活處理講解與交流的時間安排,留出更多的師生互動時間,師生共同思考、研究、解決數學難題,在共同協作中,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關注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強調實踐技巧,塑造良性的師生關系。教師提供學生全面發展的平臺,創造適宜的環境和氣氛,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形成價值判斷。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是朋友,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高中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先導,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對學習產生成就感和滿足感。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特點,采取合作式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獲取直接經驗,從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二、在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廣泛應用到數學教學中,枯燥的高中數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創設情景交融的環境展現教學內容,學生通過生動形象的信息符號,接收新知識,有利于理解知識內涵,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精神和諧,激發學習興趣,創設意境,以情動情,加強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教師選擇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課堂變得生動形象,給學生提供的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多種感官的刺激,使學生進入抽象邏輯思維與具體形象思維共同參與的動態學習過程,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信息技術在“函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的應用,抽象的函數概念只有在具體的應用中才能被理解深刻,通過用函數性質比較大小等活動,深化函數概念。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真實問題情境,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運用函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三角函數的圖象,形象直觀,學生從多維度來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為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變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
三、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數學思想
學生的思維品質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依據思維活動的發展規律,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數學思想方法是在學生的思維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指引著數學的發展方向,支配著數學實踐活動,是數學學科的靈魂,強調解決問題后的反思,提煉數學思想方法。學生在對數學知識熟練掌握和運用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數學思想,如化歸思想和符號化思想。高中代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符號化數學思想,讓學生認識字母的意義,培養學習符號化的興趣。例如,“復數代數形式的四則運算”教學,用不同意義的復數形式,闡述四則運算法則,通過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展現符號化的鮮明特點,培養學生的符號化數學思想。化歸是將數學問題化解和歸納,化復雜問題為簡單的問題,高中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的縱向化歸和橫向化歸思路,把大問題化解為相互關聯的小問題,逐個解決,讓學生反復訓練,自覺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建立數學思想體系,養成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
總之,高中數學教學,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營造輕松和諧的師生關系,利于多媒體技術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歸化和符號化的數學思想,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發展數學技能,引導學生反思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知識的承載方法,感悟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黃家超.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思想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1(30).
[2]戴玉萍.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的培養[J].消費導刊,2010(7).
[3]宋季龍.淺析新課程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J].基礎教育論壇,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