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煒
摘 要:高中物理作為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中一門基礎性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理解自然的興趣與熱情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反觀現在的高中物理課堂,各種應試教育下的弊端和不足都顯露無疑,如教師一味地照本宣科,只注重系統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教學手段陳舊落后,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過大……種種不利因素直接導致了低效化和無效化課堂的形成。所以,教師必須對當前高中物理教學進行改革,尤其是在新課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教師更要建構與新課改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和策略,從而培養出當今社會所需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兼備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科學探究能力;情感教育;教學評價
下面,筆者就從自身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出發,嘗試從以下三方面對高中物理新課改下的教學進行詳細剖析、描述和探究,旨在供各位同仁參考和借鑒。
一、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和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觀念的禁錮,大部分物理教師都是將課本上的物理知識與技能照本宣科地灌輸給學生,沒有給學生提供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機會,這就導致學生只掌握了大量表面的物理學科系統理論知識,沒有養成從學習過程中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新知識的能力?!镀胀ǜ咧形锢碚n程標準》中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教學方式,使學生獲得相關物理知識與技能,并具有較高科學探究能力。”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積極采取讓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和主動思考的學習方式,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比如,在學習“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這節內容時,我首先通過一些實例數據,讓學生大致明白了“速度增加的快慢”的概念,然后,向學生提出了以下三個問題:①速度快的物體,速度變化就大嗎?②速度變化大的物體,速度就變化得快嗎?③速度快的物體,速度就變化得快嗎?讓學生分組對這三個問題進行研究、談論和交流,最后通過組間答辯,對這些問題的答案達成共識。這樣,我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和主動思考,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既能幫助學生獲得相關物理知識與技能,還能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及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二、注重情感教育的滲透,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由于受來自高考的壓力,教師常常圍繞教學大綱對物理教材上的基礎知識進行死板講解,忽略了學生情感上的需求和正確學習觀、人生觀的形成?!镀胀ǜ咧形锢碚n程標準》中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彼裕鳛橐幻咧形锢斫處?,我們不應只對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一貫傳授,還應注重情感教育的滲透,旨在使學生在獲得相關物理知識與技能的同時,自身的科學素養也能獲得進步與提高。
比如,在學習“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這節內容時,除了向學生講授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質量的方法,我在課前還讓學生收集了各種與天體有關的現象和應用,課堂上,讓學生對這些現象進行觀察、分析,從中研究出運用萬有引力定律研究天體問題的思路、方法,這樣,我一方面使學生了解了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的重要應用,掌握了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質量的方法,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精神,樹立了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系的觀點,達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三、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學評價,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是教師進行評價的唯一標準,它具有應試教育思想觀念下的甄別和選拔功能,久而久之,造成的后果是學生不但學習成績上不去,還逐漸喪失了對物理學科學習的自信心?!镀胀ǜ咧形锢碚n程標準》中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關注過程性評價,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彼?,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我們應嘗試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以此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及教學實踐的改進,并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和進步。
比如,在評價主體上,教師,學生都設定為評價的主體;在評價內容上,除了關注學生所掌握的物理知識與技能,還要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列入評價內容范圍;在評價方式上,可以包括書面評價、實踐活動評價、綜合評價等等。同時,我們還要體現評價的內在激勵功能,即使用肯定性和贊美性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使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的同時,還能樹立學好物理的自信心。
總之,高中物理新課改下的教學,需要我們付出長期且艱辛的努力和探索。希望廣大高中物理教師能夠認真踐行新課改精神,積極貫徹新課改教學理念,使高中物理課堂在我們的正確引導和學生的積極配合下取得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玲霞.面向新課程的高中物理教師知識結構及發展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5).
[2]史發祥.高中物理新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