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軍
一名北大學子3年前毅然決然做出退學的選擇,來到一家技工學校苦讀,現如今終于修成了一名工人技師。
本來么,在許多人眼中,北大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而當事人周浩說:“許多人不能理解我選擇的道路,但我認為,我從事著我熱愛的行業,它的價值并不比成為一名學者要低!”
是走傳統理念上的“學而優則仕”“學而優則輕松體面”的道路,做白領,坐辦公室,搞理論研究;還是走“勞動光榮,技能高尚,創造偉大”的道路,做藍領在生產一線摸爬滾打。當今的學子,甚至他們的父母也應該理性思考一下了!
實際上,此等事兒并不新奇,華夏大地十數年來,已經修成正果的天之驕子,來到技工學校“回爐”的也有不少;現如今,高等院校在校生成建制到職業院校學技能的更是與日俱增;教育部已經將高考分成學術型和技能型兩大類,凡此都是順應潮流大勢所趨的歷史抉擇。
周浩的身份,也就是多了北大的光環罷了。想當年,不乏尖子生去讀技工學校,甚至曾經有過為高中生開辦的兩年制的中等技工學校。再看看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企業中,不要說一線工人一水的技工學校畢業生,許多車間主任甚至一廠之長都是技工學校出身,他們的成就不可磨滅。
伴隨著現代職業教育的大發展,如今的職業院校體系完備、機制靈活,辦學更加貼近企業和社會需求。有資料顯示,社會所需的實用技術技能型人才至少要占到大學畢業生的2/3,因此說,周浩的舉動或許是“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的最佳選擇,這一點已然是被德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的經驗所證明了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