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秋季新學期開學后,江蘇各高校的學費將小幅上揚。對此,江蘇省教育廳已明確要求江蘇高校在調整收費標準后,必須將增收的學費按規定比例,足額、及時提取,全部用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繼續做好勤工助學、特困補助和“綠色通道”等幫扶工作。(據《現代快報》)
中國高校的學費一直是執行較低標準的,因此,一些地方的高校適當上調學費,并非不可理解。而且根據制度安排,上調學費之后,將按規定比例補貼家庭困難學生。如此一來,少數家庭困難學生,無疑還會成為統一漲學費的受益者。
但高校漲學費之后,在補貼家庭困難學生的問題上,還需要特別注意幾個問題:
一是確定補貼金時,比例一定要高,至少是足額的。不可否認的是,高校漲學費的目的,并不在于補貼家庭困難學生,而在于緩解相關經費壓力。那么高校學費上漲之后,能將所增加收入的多少,用于補貼家庭困難學生呢?對此,相關部門還必須要有明確的規定和標準,并要嚴肅監督檢查,督促高校嚴格落實。
二是確定補貼名額、補貼對象、補貼標準等時,必須做到客觀公正,最大化地保障公平。一個高校的家庭困難學生有多少,必須認真嚴密調查;補貼標準必須合理,必須達到幫助和緩解困難學生壓力的目的。特別是在補貼對象的確定上,一定要客觀公平,要將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納入到補貼保障的范圍中去,讓他們不會因為學費上漲而面臨巨大壓力,甚至出現輟學等問題。此外,必須杜絕家庭困難學生補貼方面的不正之風,把好關口,堵死走后門、違規補貼等問題,避免出現拿著補貼金,消費奢侈品等不正常現象的出現。
三是保證國家相關教育經費支持。相關困難學生補貼金不可依賴漲學費,不能因為學費漲了,就減少教育經費支持。更不能因為學校有了一項困難學生補貼來源,就減少國家相關方面的專項補貼和補助。
漲學費對高校整體發展和進步來說,或許是好事,但對于學生和學生家庭來說,又毫無疑問是壓力,甚至是困難。對此,要設計好漲學費后補貼困難家庭學生的制度。但好的制度,還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具體落實工作,需要兼顧好公平公正,讓家庭困難學生不至于壓力過大,至少要避免加重“寒門難出貴子”的社會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