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韋

世有英烈,感天動地。從炮火中贏來的和平,從來值得珍惜。而飲水思源,更離不開對英烈的懷念。
來過天安門廣場的人,多數會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留影,緬懷英烈。人民英雄紀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天安門南約463米、正陽門北約440米的南北中軸線上,碑高37.94米,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103噸,碑正面鐫刻著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碑心由7塊石材構成,內容為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150字碑文。
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前一天。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式建成。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紀念1840年來為國犧牲的英烈。1840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中華民族多災多難,其中日本侵華對中國造成了最大的傷害。
2014年,民政部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加強抗戰紀念設施、遺址的保護管理并公布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要求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充分認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記中華民族抵御侵略、奮勇抗爭的歷史,牢記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巨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包含:北京的宛平城、盧溝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發動七七事變;天津的盤山烈士陵園;河北的華北軍區烈士陵園、蘇蒙聯軍烈士陵園、狼牙山五壯士跳崖處;山西的平型關大捷遺址、百團大戰紀念館;內蒙古的諾門罕戰役遺址陳列館;遼寧的“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吉林的楊靖宇烈士陵園;黑龍江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八女投江”殉難地;上海的淞滬抗戰紀念館;江蘇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安徽的大通萬人坑教育館;湖南的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南岳忠烈祠、飛虎隊紀念館;陜西的延安革命紀念館等。
不獨中國,莫斯科的無名烈士墓,也是為紀念在偉大衛國戰爭中犧牲的軍人而修建,建成于1962年偉大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前夕,1967年5月8日開放,位于紅場西北側克里姆林宮紅墻外的亞歷山大花園。
而在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則是緬懷為國犧牲者的莊嚴之地。國家公墓建于1864年6月15日,由陸軍部管理。公墓允許安葬的條件是:只有美國榮譽獎章獲得者、為國殉職的現役軍人、長期服役的退伍老兵、在聯邦政府擔任過高級職務的退伍老兵以及他們的遺孤,才有資格在此安葬。所以,能夠在阿靈頓國家公墓得到一處長眠之所是每一個美國人的榮耀。
……
由此觀之,緬懷先烈,紀念英靈,各國皆然。
2014年8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并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5月9日是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日,為慶祝蘇聯軍隊和人民在二戰中戰勝納粹德國而設立,紀念為抗擊德國法西斯而犧牲的蘇聯紅軍將士以及遇害的無辜平民。
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則設在每年5月最后一個星期一。1868年,美國聯邦政府確立5月30日為陣亡將士紀念日。從1971年開始,紀念日改為每年5月最后一個星期一,緬懷為保衛國家而犧牲的將士。
7月19日是緬甸的烈士節,是為緬懷緬甸民族英雄和獨立之父昂山將軍而設立。1947年7月19日,在緬甸即將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前夕,昂山將軍和其他幾名內閣成員遭槍擊遇害。
英國1936年經法定程序確定,每年離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日11月11日最近的星期日為“陣亡將士紀念日”,也稱“休戰紀念日”,每年這一天,英國都要舉行隆重的緬懷儀式,紀念本國英雄。
責任編輯:劉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