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要】 2014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的兒童用品被歐盟、美國和加拿大發起通報或召回的案件數量同比增長超過了50%,產品設計缺陷、安全性不足、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等問題已嚴重影響了我國兒童用品的正常出口和市場信譽,這一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通過采取密切關注進口國的技術法規標準動態、提升企業研發與生產的技術水平等措施予以解決。
【關鍵詞】 兒童用品 出口 通報
一、我國兒童用品出口現狀
兒童用品泛指供兒童及嬰幼兒使用的產品,種類很多,包括兒童玩具、童裝、兒童鞋帽、童車、兒童家具、兒童護理用品等。美國《消費品安全改進法案》對兒童用品的定義是:為不超過12歲的兒童設計或主要供其使用的產品。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兒童用品生產國與出口國,全球70%以上的玩具在我國生產。2013年,我國玩具出口額為123.81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口43.15億美元,對歐盟出口27.71億美元。同期,我國童裝出口額達32.95億美元,童車出口28.49億美元。雖然我國兒童用品的生產與出口規模都很大,但是近年來我國兒童用品的出口尤其是在向歐美國家出口時遇到諸多問題與障礙,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亟待有效應對。
二、我國兒童用品出口面臨的主要問題
1、兒童用品頻繁遭遇通報或召回
2014年前三季度,歐盟非食品類消費品快速預警系統(RAPEX)、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加拿大衛生部共通報我國兒童用品723起,同比增長50.9%。三類質量問題較為突出,一是玩具及兒童文具中的塑化劑超標,共有186起通報涉及塑化劑即鄰苯二甲酸酯的含量超標,通報數同比增長126.8%,其中歐盟RAPEX通報184起,同比劇增124.4%。二是兒童服裝的繩帶安全問題,共涉及179起通報,同比增長34.6%,數量及增幅均創新高。主要涉及兒童服裝上起固定、束緊或裝飾等作用的細繩、條帶的設計或布局不當,如服裝因頸部、腰部等存在繩帶而可能對兒童產生勒傷、纏掛、窒息等機械安全性危害。三是兒童用品上的小部件易脫落或易拆卸,引發兒童吞咽后的嗆噎或窒息風險,共涉及167起通報。童裝上的裝飾件不牢固、玩具的小部件或電池可拆卸等均屬此類問題,主要原因是設計人員的產品安全意識不強,設計存在缺陷,企業普遍缺乏對客戶提供的樣品、設計方案的驗證能力,產品缺少防脫落裝置、警示說明等防范措施,導致小部件不能承受扭拉、摔打、跌落、撞擊等外力,還包括原輔材料本身的質量缺陷及生產過程問題,如裝配、縫制等工序管理不善等。除玩具和兒童服裝外,童鞋、嬰兒車、兒童椅、兒童汽車座椅、嬰兒背帶、奶嘴等出口產品也遭遇通報或召回,主要原因有:設計缺陷導致安全隱患、有害物質超標等。
2、國外技術法規標準不斷升級
歐盟對兒童用品質量安全的管控十分嚴格,相關的法規標準層出不窮。繼2011年7月20日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玩具安全法規《歐盟玩具安全新指令》的物理和機械性能部分生效之后,2013年7月20日,化學部分開始生效,目前《歐盟玩具安全新指令》已全面實施。2013年12月,歐盟委員會公布了一份“技術資料指導性文件”,以幫助歐盟本地及進口玩具的制造商和進口商提交技術資料來證明其每種玩具都符合歐盟玩具安全指令,這意味著該規定執行后,我國出口歐盟的玩具都需要提供一份合規的技術檔案。新規同時修訂了REACH法規中的多環芳香烴限制令,規定其在橡膠塑料物品和玩具中的限量分別為1mg/kg和0.5mg/kg,新法規將于2015年12月27日生效。2014年,歐盟對多項技術法規進行了升級,4月修訂了玩具安全標準EN 71-1,全面加強產品的物理和機械性能要求。4月2日,歐洲標準化委員會公布了修訂版玩具安全標準EN 71-7:2014(玩具安全標準第7部分:手指畫顏料),對手指畫顏料提出了新要求,特別是對其中的亞硝胺、初級芳香胺、可溶性元素等作了限制,并規范了產品包裝的警示用語,以及要求明確生產商的名稱及地址。6月,又連續發布指令2014/79/EU和2014/81/EU,對3歲以下兒童使用的玩具和可能會放入口中的玩具中的雙酚A及三種阻燃劑(TCEP、TCPP和TDCP)的含量加以限制,雙酚A的遷移量限值為0.1mg/L,三種阻燃劑的限值為5mg/kg,歐盟委員會要求成員國最遲于2015年12月21日實施這一規定。9月25日,歐盟委員會發布通報,修訂REACH法規關于兒童用品中鉛的限量要求,擬禁止鉛含量超過0.05%的可以被兒童放入口中的物品進入市場,擬生效日期為2016年第二季度。
美國方面,自2014年起,美國各州就兒童用品進行了一系列的立法活動。例如,擴大兒童用品中雙酚A的禁用范圍,限制兒童用品中的阻燃劑等,要求建立兒童用品中物質的高優先級化學品或高度關注化學品列表等。2014年年初,美國發布了關于嬰兒沐浴椅、幼兒床及全尺寸圍欄嬰兒床安全標準的最終規則,以納入最新版本的ASTM標準。同年3月12日,美國國會提出一項議案以修訂《消費品安全改進法案》,該議案擬將針對兒童玩具和護理用品的鄰苯二甲酸酯限制范圍擴展至所有兒童用品。3月份,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至少通過了兩項新的強制性標準,即嬰兒臥式和坐式推車安全標準和嬰幼兒軟背帶的安全標準。
在整個世界范圍內,標準也在提高。2014年8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了《玩具安全第6部分:玩具和兒童用品中某些鄰苯二甲酸酯》,適用于玩具和兒童用品中塑料、紡織品及涂層部件中的鄰苯二甲酸酯含量的檢測。過去只有歐美日等少數國家建立了玩具和兒童用品中的鄰苯二甲酸酯的檢測體系,該國際標準的發布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建立相關監控體系提供了重要技術參考,將加快鄰苯二甲酸酯限令的國際化趨勢。
3、安全評估增多加大市場進入難度
歐盟通過數據采集、危險評估、風險表征等步驟對特定化學物質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基于上述安全評估的科學性,歐盟往往借此直接更新技術法規標準,或是修訂REACH等法規,增加了我國兒童用品出口的難度。歐盟已陸續發布多項高風險因子安全評估報告,如去年年初的兒童玩具中雙酚A安全風險評估報告,提示該物質對兒童內分泌調節活動有影響,歐盟委員會隨即修訂玩具安全指令,將雙酚A的遷移限量設定為0.1mg/L,此前該限量僅由歐洲玩具產業自愿執行,并非強制規定。2014年8月4日,歐盟委員會健康與環境風險評估中心發布報告,認為六價鉻存在潛在的致癌性,并建議大幅提升玩具安全指令中六價鉻的遷移限量要求,而此前,我國出口的童鞋已有多個批次因六價鉻超標被歐盟通報。
三、促進我國兒童用品出口的對策
1、密切關注進口國的技術法規標準動態,盡早采取對策
企業要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了解國外兒童用品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的最新動態,并關注標簽信息、包裝材料等產品細節方面的要求,結合自身的產品類別,尋求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解讀和產品風險評估,盡早采取應對措施。根據進口國的要求,從產品設計環節和原材料選擇環節入手,在生產線前化解風險。生產標準向歐美發達國家看齊,抓住推廣和應用國際領先標準這一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擴大出口的機遇,促進兒童用品質量安全水平向國際水平靠攏。
2、關注國外的通報和召回案件,避免類似問題
要通過互聯網密切關注歐盟非食品類快速預警系統(RAPEX)、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加拿大衛生部等發布的通報或召回信息,分析其原因,了解進口國的法規標準和產品通常出現的質量安全問題,舉一反三,吸取前車之鑒,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例如,兒童玩具、服裝、鞋靴等的生產企業如果關注了歐盟RAPEX過去的通報案件,并對原材料、生產工藝、產品設計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一定會避免遭遇貿易壁壘。
3、提升企業研發與生產的技術水平
企業應有戰略眼光,加快轉型升級,逐步采用高新技術和清潔工藝,落實生產規范,杜絕生產過程的原輔料污染和生產工藝不穩定造成的產品質量隱患,主動根據市場需求改進產品質量,提升技術力量,加大科研投入,以設計生產安全無害的產品為發展方向,穩固市場地位。盡快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與原材料,尋找使用更安全的替代品,例如,將制作玩具等的材料改為不需要添加塑化劑的軟性塑料,通過替代物的使用或產品升級,避免鄰苯二甲酸酯等物質在生產中的使用。
4、對客戶提供的產品設計或要求進行充分的審核
在當前買方市場的形勢下,部分企業為了保住訂單,在經營上以客戶要求為上,未嚴格按照進口國標準審核合同和樣品,甚至明知客戶產品設計有缺陷,也不加以拒絕,導致發生通報或召回。因此,為了確保出口兒童用品的安全,依外方訂單設計出口產品時不可盲目滿足客戶要求,而應針對外方設計或原料選用中存在的缺陷與問題,加強溝通,提出修改意見,并在合同中對產品設計的符合性等作出規定,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5、高度重視對產品生產各環節的管控
企業應將合規的觀念及要求落實到操作層面,建立全過程的質量控制體系,從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加工到組裝,從初級產品、中間產品到制成品,每個環節都不能疏忽,都必須嚴格對照既定目標,遵照進口國標準要求來執行。在產品設計開發階段就要充分考慮到產品的安全性,確保符合進口國的法規標準要求,嚴格控制高風險原材料的使用,不使用違禁物質。在原材料采購環節加強對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要求供應商提供檢測報告,并建立高風險原材料合格供應商備案制度。
6、把好出貨前的檢測關,降低出口風險
產品出口前,應按照進口國的技術法規和標準要求進行安全項目檢測,通過提升自身的檢測能力、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等方式把好產品質量關,根據進口國的法律法規、產品的原材料構成、產品的生產工藝、產品的用途、買方的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科學確定產品的檢測項目,確保不合規的產品無法進入市場。
【參考文獻】
[1] 王世宗:2013年我國玩具產品進出口情況分析[J].玩具世界,2014(4).
[2] 仲妍:三大現象顯示中國兒童用品輸歐形勢嚴峻[N].中國貿易報,2014-09-25.
[3] 張莉、熊俊、饒劍:我國出口童鞋召回報告分析及應對措施[J].中國皮革,2014(14).
[4] 一粟:如何破解塑化劑超標之惑[J].化工管理,2013(1).
(責任編輯:劉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