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明
【摘要】 堅持以上率下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條重要成功經驗,作為公路系統的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在各項工作中要率先踐行群眾路線,回應群眾需求,全力做好服務,切實把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到公路工作中去。
【關鍵詞】 領導干部 率先實踐 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是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的重要法寶,黨的十八大部署在全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堅決扭住這一生命線、更好地發揮法寶作用的重大戰略決策。黨員領導干部既是群眾路線的忠實宣傳者,更是群眾路線的率先踐行者。在江蘇公路現代化建設新的使命面前,公路系統的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帶頭走好群眾路線,在各項工作中想在前、做在先,最大限度地調動系統內外積極因素,全力凝聚利于公路事業科學發展的強大合力,努力以公路現代化促進江蘇現代化,更好地服務百姓、服務發展。為此,本文以為要堅持“三個必須”。
一、踐行群眾路線,必須做到公路工作與群眾需求同頻共振
公路延伸千萬里,關乎各行業,聯系百姓家,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把“暢行淮安、滿意公路”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目標追求,積極倡導和踐行“更好地為公眾服務”的核心價值理念,“路暢天下、車行無疆”的行業使命,“修己安人、厚德載物、修路修心、養路養性”的行為規范。要使活動取得預期目標,就必須要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實現與群眾同聲共氣、同頻共振。一要敬畏群眾。人民群眾是事業成敗的決定力量。我們必須要滿懷敬畏之心,經常用群眾這面鏡子照照自己,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校驗自己的責任態度,衡量自己的職業精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要牢記權為民所賦,從而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站穩群眾立場,真正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
二要尊重群眾。問計于民是公路發展有所作為、放大作為的前提。無論是在路網規劃、公路建設,還是在路政管理、路網服務等公路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聽取群眾的意見,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真正做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要堅持群眾評判,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檢驗我們工作成效的第一標準,使公路交通發展始終體現群眾意愿,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三要貼近群眾。要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就應密切與群眾的聯系。領導干部要心甘情愿和群眾交朋友,把群眾當親人,多去群眾家串串門、認認親,只有與群眾打成一片、融為一體,情感上才能互相貼近,工作中才能知利弊、明得失;要多說“土話”、多走“土路”、多吃“農家飯”,將條件艱苦、矛盾較多的地方作為聯系群眾的重點,踐行宗旨,轉變作風,增進與群眾的感情。
四要服務群眾。要把實踐鍛煉作為改進作風、服務群眾的重要途徑,要從群眾的需求出發,積極開展各類結對幫扶活動,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類難題,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辦實辦好;對收集來的民意訴求,及時協調有關單位解決,不能解決的明確限辦期限,到期必須兌現,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抓落實,真正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取得實效。
五要感恩群眾。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把感恩群眾作為政治要求、基本修養,常懷感恩之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像對父母那樣善待他們、像對親人一樣為他們服務,做決策、定政策要多想一想群眾的利益,多聽一聽普通群眾的愿望,多想一想老百姓的感受,群眾期盼的、歡迎的,就全力以赴地做好,真正體現公路交通“更好地為公眾服務”的核心價值理念。總之,只有“同頻”,才能“共振”。我們要進一步調整好自己的“頻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使我們的事業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二、踐行群眾路線,必須把搞好“三項服務”作為目標追求
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群眾滿意”為標準,圍繞“暢行淮安,滿意公路”主題,全力搞好三項服務。一是為地方發展服務。2008年以來,淮安掀起了干線公路建設熱潮,全市公路網總里程已達到1.28萬公里,全天候運行、全方位暢通、無縫隙對接的公路網基本形成,被交通運輸部認定為國家級公路運輸樞紐。然而,與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服務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設、實現“崛起江淮”的奮斗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公路部門要堅持群眾路線不動搖,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出發,合理規劃路網布局,推進公路完善工程。近期,要集中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資源,優先推進348省道阜寧東溝至鹽徐高速車橋互通連接線淮安區段、503省道淮安機場連接線、235-346省道漣水繞城段、235國道盱眙北段及盱眙繞城段、601省道舊鋪改線段、京杭運河黃碼大橋等重點工程。合理調整收費公路布局,加快推進漣水收費站移址工作。圍繞市政府“十件為民實事”安排,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提檔升級的技術標準和改造方案,加大項目推進和督查力度,因地制宜地實施提檔升級工程,為淮安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公路交通支撐。
二是為管理對象服務。管理對象是公路部門直接面對的、接觸最多的群眾群體,為管理對象服務是公路部門實踐群眾路線的最基本要求。要堅持換位思考,從管理對象的實際需求出發,研究改進服務方法,優化行政審批程序,壓縮行政審批時限,為管理對象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幫辦服務。要嚴格落實治超執法對象回訪機制,聽取管理對象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做好自查自糾、即知即改,確保執法更透明,服務更規范。要不斷豐富行政管理手段,大力推廣使用行政建議書、行政輔導書、行政提示書、行政指導書、行政警示書等法律文書,做好事前指導、事中幫辦、事后管理,引導管理對象依法辦事,做到超前服務、全程參與、防微杜漸。要認真落實預約服務、上門服務、主動服務、幫辦服務、實時服務、定向服務等各種服務方式,全面提高服務水平。
三是為公眾出行服務。要全力打造“暢、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環境,最大限度為公眾出行提供優質服務。要強化精細化全面養護,扎實推進公路養護現代化、規范化、機械化,全面提升養護管理質量和路況水平。要嚴格實施公路安保工程,確保護欄、標志標線、減速設施、道口管理等規范到位,保障公路通行安全。要強化路域環境整治,做好亂堆亂放、擺攤設點、打谷曬場等行為管理,實現“八無”目標。要堅持源頭管控和路面執法相結合,依靠科技手段,聯合有關部門,扎實推進超限運輸治理,加大公路安全保護力度,保障公路安全暢通。要繼續做大做強“暢行淮安”服務品牌,不斷拓展服務范圍,增加服務內容,豐富服務手段,改進服務方法,優化服務流程,為群眾出行提供準確、及時的路網信息服務。
三、踐行群眾路線,必須始終做到“四個率先”示范引領
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在實踐工作中更加快人一拍、深入一步、提升一層,始終做到“四個率先”。一是率先學習提高。要始終把黨的群眾路線當作一次提升境界、滌蕩靈魂的一面鏡子,思想上重視,行動上自覺,長期學習、率先學習、主動學習、認真學習,做到真學、真知、真信、真用。在規定的學習內容基礎上,延伸觸角、拓寬范圍、主動發掘,不斷學習新知識,吸收新營養,提高新層次。在學習方式上,不但要向書本學,更要向實踐學、向群眾學,理論聯系實際,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在學習中提升,在實踐中感悟,在鍛煉中進步,真正領會黨的群眾路線的思想靈魂。
二是率先自查整改。要按照黨的群眾路線的要求,對照黨章規定,對照廉政準則,對照改進作風要求,對照人民群眾期待,不斷反醒自省,認真查找問題,積極開展自我批評、虛心接受他人批評,敢于亮短揭丑,杜絕只講成績不查缺點,只查工作不查思想,只查表面不查實質,只講客觀不談主觀現象。針對查找的問題,深刻剖析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整改,確保及時整改、不等不拖,徹底整改、不留后患,不裝樣子、不走過場。
三是率先深入基層。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率先走基層、聽民聲、察民情、辦實事,了解平時難以聽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情況和問題,廣泛協商、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做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時刻牽掛群眾冷暖,時刻謹記群眾期盼,把服務民生作為公路部門的重要使命,多聽群眾對公路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從群眾的聲音發現工作中的優點,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探索改進的空間,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大限度發揮公路部門作用,最大范圍惠及人民群眾,最大力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四是率先力行垂范。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對于群眾需求,不但要了然于心,更要落實于行。要時刻檢討自己,是不是說的多做的少、說的好做不到,是不是計劃多落實少、借口多方法少,做到“一日三省”。堅持從實際出發,采取最快捷、最有效、最便民的措施,多為群眾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眾人拾柴火焰高”,要切實發揮表率作用,做給職工看,帶著職工干,帶頭參加學習、帶頭聽取意見、帶頭自我剖析、帶頭整改落實,帶動身邊同志,齊心協力、務實奮進,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總之,群眾路線是我們做好公路工作的根本工作路線,公路系統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必須長期堅持、率先垂范,不斷增強學習自覺性、實踐主動性、發展創造性,努力升華思想、錘煉黨性,轉變作風、提升素質,始終保持為民務實清廉,為更好地服務群眾、確保公路事業科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