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喚醒沉睡的人,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學生才能形成自由、自覺的意識,才能受到感化、激勵和鼓舞。我在給學生上課時從不以老師自居,讓學生非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而是用啟發性的語言去積極的引導,這樣反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是博愛的、無私的、奉獻的,對學生來說,聲色俱厲的訓斥,喋喋不休的的敦促,遠不如老師慈愛的眼神,正確的引導。我特別喜歡孩子,我今年帶一年級的美術課,雖然他們上課容易走神,但只要引導的好,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他們上課的積極性還是會很高的,對于他們的表現我除了語言上的鼓勵外,我還喜歡用一些肢體語言去表達,如摸摸他們的頭或給他們一個熱情的擁抱等,他們都很喜歡我,有時在外面隔好遠都會喊“美術老師好”。當然我遇到不會的也會去請教他們,讓他們來充當我的小老師。孩子是最天真無邪的,只要你愿意接近他,他們永遠會把你當好朋友看待而且是什么都愿意和你講,學生喜歡老師,那就會對你的課也會產生興趣,這樣也會給他們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
二、激勵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個人覺得表揚學生不要流于形式,“太棒了”、“真了不起”都太籠統了,應細化,“太好了”好在哪里,是語言表達清楚,還是對問題分析得透徹等。由于學生個性的差異,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中參差不齊,為了挖掘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我們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性及造型特點的不同,分別進行鼓勵與引導,使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都能發揮出來,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的張揚。即使作業畫得不好,教師也要找出閃光點。我認為對于淘氣的孩子,應該多鼓勵,少批評,讓他們對老師和自己有信心,只有這樣他們對美術才有興趣,上課才能注意聽講。在輔導學生過程中,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美術作品,不能用“干凈整齊”、“像不像”來作為衡量的標準,否則學生會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失去創造中的自由意識,那我們的后代將是克隆的后代。大名鼎鼎的沃爾特.迪斯尼小時的經歷,就值得我們借鑒。他上小學時,曾把花畫成了人臉,葉子畫成了手,這神奇的幻想非但沒得到稱贊,反而得到的是老師的一頓毒打,僥幸的是這并未讓小畫家夭折。今天這樣的事不應該再發生在我們教師的身上。作為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說一句表揚的話,如“你畫的畫兒真棒”、“你這個地方畫的好極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比老師畫得還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學生會因此得到鼓勵,更會為學生留下成功和希望,對孩子們的一生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能激發與保持學生學習興趣
美術學習興趣是能夠推動學習的一種精神力量。它讓學習變成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讓學習的效果事半功倍。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合理的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明確探究學習、還可借助教具的的演示,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教學的前提條件,雖是輔作,但設計巧妙,用得恰當,可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給學生帶來感官的刺激。例如《誰畫的魚最大》一課,首先讓學生欣賞海底世界中各種各樣的魚,引發他們的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也就有了表現的欲望與沖動。然后再讓學生欣賞藝術家和小朋友們所畫的魚,讓學生們了解他們是怎樣創造美的。最后讓學生通過自然界中的魚,進行大膽地夸張、變形、裝飾,大膽地發揮、表現,為自己創作一幅生動的魚。在畫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運用學過的色彩知識,大膽運用協調與對比的方法,表達各自理解的美感,在內容上要有情趣、有創意。實踐給了學生感受到創造的同時,休驗到自身能力的價值,這樣創作的畫面,才會令人耳目一新。其次,創造親切的課堂氣氛。曾經有人做過實驗,人在輕松自在的環境中,更容易激發創作靈感,因此為了更好的鼓勵學生創造性的活動,親切的課堂氣氛是很重要的。在講《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時,就可以把小朋友帶到操場上,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把自己制作的飛機送上藍天。這樣可以調動他們的情緒,小朋友們在良好的情境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在美的環境中,自然輕松地增長知識,培養了他們的能力。“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恰當地運用不同教學方法與手段,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發展和提高。
四、組內合作與組外競賽,組織學生討論、爭辯,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始終是孩子們的,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側重理念,且淺顯易懂,提出問題以后不應多加約束,讓學生自由思考暢所欲言,討論時,教師只是指路燈,結論應該讓學生自己獲得,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體,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在美術教學中滲透一點德育教育也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如在上《誰畫的魚最大》一課,最后拓展時我拿出了一個魚缸,里面有幾條小魚在自在的游來游去,這是我對學生說:“我要把一瓶墨汁倒入魚缸會怎樣”。學生都焦急的說:“不要”,我又問:“為什么不要”,學生都暢所欲言,紛紛訴說這樣做會帶來的后果,然后我又進一步引導,我們當前的生態環境,讓學生說出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做,從而進行了精神文明教育,還有上《生活與藝術中的花》一課,問學生喜歡什么花,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喜歡的花,為什么喜歡這種花,學生也說出了理由,這時就引出花也是有生命的,有品格和靈性,如幽蘭吐香,秋菊迎霜,梅花傲雪……
興趣是美術學習的源動力、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向導和推動力。以上幾點是我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感受。我相信,課堂興趣只有與學生緊密聯系,把趣味性與知識性,科學性結合起來,并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美術課必然會活起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會更濃,這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被激發出來,創作出更好的佳作,并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轉化成一生不變的愛好。
作者簡介:顧濤(1980.12--);性別:男,籍貫:安徽省淮南人,學歷:專科,畢業于合肥學院;現有職稱:二級教師;單位: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區馬廠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