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詩藝
【摘要】園林景觀是我國進行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關鍵,園林的精細化管理可以優化我國的城市面貌,陶冶人們的情操,改善城市精神文明。園林景觀在精細化管理過程中主要以管理植物為主,在植物周圍設計一些假山和建筑物作為陪襯,所以,植物是園林景觀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景觀,能夠給園林帶來生機。為了能夠使園林景觀得意長久的保持,對園林養護進行精細化管理是勢在必行的。本文總結闡述了一些實際措施,希望能園林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園林建設;精細化管理;現狀分析;管理措施
一、我國園林的現狀分析
我國園林工作者對綠色植物的選擇缺乏多樣性,呈現出植被的單一性
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帶給人以靈感,給予人類身心上的洗禮。作為園林工作者,在選擇城市布局和規劃綠地的時候,要聯系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征,發揮想象,設計出具有層次的,更具有美感的園林和綠地。師宗縣在最初的園林建設中,忽視了植被選擇的多樣性,使得園林顯得過于單一,給人以單調的感覺,起初沒有突出園林的特色。
我國園林的建設過程中沒有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原則
我國在綠地園林的建設中,對于可持續性考慮不夠全面,我們的園林綠地建設需要聯系城市的實際情況,與城市的氣候和規劃相符合,不能單方面追求綠地的數量,也要追求綠地的質量,應當注重園林綠地建設的簡約和精準。隨著我國人口的增長,城市一直在不斷的擴張,城市建設所依賴的土地資源在不斷的減少,這就要求城市的園林綠地建設要節約土地,要高效率地利用土地資源,所以,我國的園林綠地建設要有針對性,不能單方面的要求園林綠地的數量,要著眼于質量。
針對我國在園林綠化的過程中,我們要選擇精良的植被和物種,應當選擇那些與氣候相適應的植被。由于近年來環境的惡化,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惡劣的天氣頻頻出現,我們很難避免植被在惡劣的天氣下死亡。如果我們在園林綠的規劃中忽視了環境和氣候因素,就會導致植物的栽種更加頻繁,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這種情況下,使得我國的園林綠地無法達到一種平穩的狀態,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理。
我國政府對園林系統的投入力度不夠
我國的各級政府對園林綠地的投入力度不夠,園林綠地的建設缺少資金和人力,人們對于綠地生態存在的意義缺少一定的指導思想。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和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的污染嚴重,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園林和綠地減少,政府和人民對于環保和生態建設的意識淡薄。
我國在人口稠密地段缺少生態環保型園林的建設
在大城市和大的城鎮,人口稠密,環境污染嚴重,而在這種地段最應該加強環保型園林綠地的建設,而在這一地段缺少環保型的園林和綠地,城市園林綠地的建設分布不均勻。各個地區對于園林綠地的建設缺乏精心的設計與規劃,只是一味的增加園林綠地的公共面積。
二、園林養護中精細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通過建設生態環保型園林,創建生態城市的一體化格局,提高了當地的生態治理水平
在園林養護過程中,通過構建多樣性的城市景觀,對園林的整體空間進行合理的生態分配。環境作為當地生產力的主體,園林的建設要遵循生態優先原則,將這一原則貫穿于整個項目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中。
在建設生態環保型園林綠地的過程中,盡量保留原有的生態和人文景觀,利用反規劃思維把當地的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干擾和毀壞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完善當地園林綠地規劃的布局,有效地協調城市居民與環境的密切關系;根據當地的氣候特征和地形因素以及當地居民的生存環境質量要求,把當地的園優化布局,進行當地的園林設計,明確地提出了功能區綠地面積的分配、品種的配置、種群和群落的類型進行規劃設;園林的養護要根據生態環保理論,建設壞境生態的協調區域。
園林養護應該遵循應用景觀學的原理,即“基底—廊道—斑塊”理論,有效地建設了生態環保的生態園林的綠網系統。園林養護要根據當地不同的空間異質性,建設園林的綠廊結構,其中綠廊貫穿了外環綠帶和中心的園林區,將當地的整個區域和周邊地區的清潔濕冷的空氣經過高綠化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內部,緩解了人口稠密地區的熱島效應,改善了當地的空氣質量。在園林的養護過程中,要高度注重園林分布的合理性和均勻性。
在園林養護過程中著重保護生物和植被的多樣性,構建合理的植被群落。
政府要堅持保持生物和植被的多樣性,堅持“物種的多樣性是促進當地園林綠地自然化的基礎”這一原則,保護自然遺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護區,努力保護自然演進的過程。園林養護要通過修建綠色廊道和棲息地,形成綠色生態環保網絡。增加生物的開放空間,減少城市內植被存活、遷移和分布的阻力,給植被提供更好的棲息地和更加方便的生存空間。
在園林養護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健全的城市生態功能,將更多的野生植被引入人口稠密的地區,滿足當地居民與大自然親近的強烈要求。在人口稠密的地區,當地盡量保持野生植被生存和繁衍的棲息地,保護和建立半自然棲息地,實現生態環保的綠色發展方針。
在園林養護過程中,要對遺留的林地、草地以及廢棄的人工園林進行有效地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大量自然生態環境的喪失。要積極建立生態公園,模仿自然的生態環境、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
中國大多數的城市中的自然環境與外部大自然斷絕聯系,因此,在園林養護過程中要通過建設“綠廊”和“綠網”,恢復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輸入和城市內部生態環境的自然調節,特別是在園林和草地的建設方面。
在園林養護過程中,要在人口稠密的區域引進自然群落運行機制,劃分正常的生態區、過度生態區、變異生態區等不同區域,并確保各級生態區之間相互協調,為不同承載能力的生物創造了合適的生存環境。
在園林養護過程中,所選植被應該與當地氣候、土壤相適應,利用綠地凋落和綠肥,進行再循環和再利用,形成良性的循環,從而減少了施肥等資源的浪費,降低園林綠地建設過程中使用的費用。
在園林養護的過程中,應當重視綠地水體建設,為有益的昆蟲和兩棲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形成了“綠化植被—病蟲害—天敵”的相互制約,真正實現植被的無公害控制。
在園林養護時要充分把握園林植物群落的組成、結構、演替規律,充分開發當地的空間,改變單一物種,為自然更新物種提供生存和繁衍的空間。
三、結論
生態園林的建設己經引發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這對于建設生態環保型園林綠地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我國城市園林綠地的建設的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重視在園林養護工作中的精細化管理工作,在園林養護過程中著重保護生物和植被的多樣性,構建合理的植被群落,通過建設生態環保型園林,創建生態城市的一體化格局,提高了當地的生態治理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的園林景觀的美觀度。
參考文獻:
[l]繆紅軍.園林養護精細化管理對園林景觀的影響田.現代園藝.2014(2)
[2]余嵐,黃開戰.影響園林綠化養護成本的因素及對策田.中國園藝文摘.2013(0)
[3]隆曉明.淺談園林養護精細化管理對園林景觀的影響田.中國農業信息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