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百靈 世淑蘭 葉潤 李小娟 沈茹 楊艷飛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初診患兒的外周血象及超敏CRP(hsCRP)特點,以提高門診化驗室對ALL患兒的檢出率。方法: 應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對133例初診ALL患兒進行血細胞分析及hsCRP分析 ,其分析指標主要有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網織紅細胞及hsCRP等,同時推血片查找幼稚細胞。結果: ALL初診患兒血小板降低占82.7%,白細胞增高占51.9%,網織紅細胞絕對值計數減低占59.3%,血紅蛋白減低占88%,血片幼稚細胞檢出率為60.2%,hsCRP增高占74%,WBC增高不伴hsCRP增高。結論: ALL初診患兒血象及hsCRP有異常、白細胞分類異常或散點圖異常等原因出現時都應進行血涂片檢查,減少白血病的漏檢。
關鍵詞:急性淋巴白細胞;兒童;血常規檢查,hsCRP
急性白血病是我國最常見的小兒惡性腫瘤,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為主要的兒童急性白血病,占70%-85%[1]。超敏CRP(hsCRP)是一種炎癥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細菌感染初期會明顯升高,其在惡性腫瘤也會升高[2]。ALL初診患兒血象及hsCRP常有明顯異常,為提高門急診化驗室對ALL患兒的檢出率,本文對133名ALL初診患兒外周血中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網織紅細胞及hsCRP等指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昆明市兒童醫院初診ALL患兒133例,均按白血病診斷標準確診。
1.2 儀器 Sysmex XE5000血液分析儀,顯微鏡為Leica DM500,hsCRP 的檢測為i-CHROMA Reader免疫熒光分析儀及i-CHROMA hsCRP檢測試劑盒。
1.3 方法 嚴格按照操作規程[2]取初診患兒手指末梢血于EDTA-K2抗凝管中,取10μl抗凝血利用i-CHROMA Reader免疫熒光分析儀及i-CHROMA hsCRP檢測試劑盒進行hsCRP的檢測;取200μl抗凝血在血液分析儀Sysmex 5000中進行檢測,得到WBC,Hb及PLT等參數,同時推血片查找幼稚細胞。
2 結果
2.1 133例中男83例,女50例,男女比例為1.66:1,年齡2月-14歲,中位年齡為4歲。其中<1歲3例,1-10歲110例,≥10歲20例。
2.2 133例中血小板計數在6×109/L~550×109/L,中位數為41×109/L,其計數特點見表1 。PLT<100×109/L的比率為82.7%。
表1 133例ALL初診患兒PLT計數情況
2.2 133例中白細胞計數在1.04×109/L~708.72×109/L,中位數為12.21×109/L,其計數特點見表2。其中WBC>10×109/L的比率為51.9%。
表2 133例ALL初診患兒WBC計數情況
2.3 133例中血紅蛋白含量在34g/L~155g/L,中位數為75g/L,其特點見表3。其中Hb<110 g/L的比率為88%。
表3 133例ALL初診患兒Hb含量情況
2.4 133例中有80例外周血片中可檢出幼稚細胞(占60.2%)。53例未檢出幼稚細胞病例中WBC<10×109/L的有49例,其中淋巴細胞百分比>70%的占66%,Hb <110 g/L的比率為91%,PLT<100×109/L的比率為68%。
2.5 133例中有81例做了網織紅細胞絕對值檢測,其數值在2×109/L~142×109/L,其中位數為20×109/L。其中<24×109/L有48例(占59.3%),24~84×109/L有31例(占38.3%),>84×109/L有2例(占2.4%)。
2.6 133例中hsCRP含量在0.5 mg/L~200 mg/L,中位數為12.59 mg/L,其特點見表4。其中hsCRP≥5mg/L的比率為74%。
表4 133例ALL初診患兒hsCRP含量情況
2.7 133例患兒WBC與hsCRP的分布情況如表5。結果顯示WBC>10×109/L時,僅有6%患兒的hsCRP≥50mg/L,其白細胞增高的患兒其hsCRP含量并未有相應增高。
表5 133例ALL初診患兒WBC與hsCRP分布情況(%)
3 討論
本文統計從2013年1月~2014年6月的白血病病例共有175例,其中ALL有133例,而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有42例。ALL患兒占總白血病患兒的76%,患兒的男女比例1.66:1,男性稍高于女性,年齡主要為1歲以上的兒童,中位年齡為4歲,這與以往的報道相似[1][4][5]。ALL是一種造血系統惡性克隆性疾病,它是由于原始及幼稚淋巴細胞在造血組織異常增殖并浸潤到全身各組織臟器中,導致肝脾淋巴結腫大以及骨關節疼痛等臨床表現[5]。同時由于其可導致血細胞數量和成分的改變,從而引起血常規中一系列指標異常[7]。因此,血常規對ALL的初篩是很重要的一步。而hsCRP是臨床最常用的炎癥指標之一,其在一些惡性腫瘤(包括急性白血病)也會升高引起許多研究關注[8]。
本文結果表明,初診ALL患兒大部分呈低血小板及中度貧血表現。其中有37.6%的患兒PLT在20~50×109/L,同時PLT<20×109/L的占21%,此時會引起嚴重出血,病人病情危急。患兒Hb<110 g/L的比率為88%,而Hb為60~89g/L的為58%。引起此血象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白血病細胞的異常增生,導致骨髓結構及功能的破壞引起骨髓正常造血功能的抑制和衰竭[9]。網織紅細胞計數時,大部分患兒(占59.3%)絕對值減少,僅極少數患兒(占2.4%)絕對值增高,這也與骨髓造血中紅系受抑制有關。
ALL患兒WBC>10×109/L的比例為51.9%,表示一半以上患兒WBC增高,但仍有21%的患兒WBC減少,甚至有患兒WBC低至1.04×109/L,該例患兒確診為低增生性ALL。低增生性ALL是一種外周血細胞減少,骨髓低增生而骨髓原幼淋巴細胞明顯增多的特殊類型白血病[10] [11]。此例患兒由于血片中WBC極少,而未檢出幼稚細胞。
133例患兒的hsCRP≥5mg/L的比率為74%,含量主要集中在5-50 mg/L,其中位數為12.59 mg/L。在統計的ALL患兒中,白細胞增高的患兒其hsCRP含量并未有相應增高,大部分患兒仍然集中在5-50 mg/L,僅有6%的患兒大于50mg/L。在類白血病反應及其他細菌感染性疾病初期, hsCRP的含量常常大于50mg/L以上。目前hsCRP檢測快捷、方便,其測定用血常可以與血常規同時檢測,因此,在門診進行初篩時,WBC增高,而hsCRP在5-50 mg/L時,可以將其與類白血病或是其他感染性疾病進行初步的鑒別。
133例患兒中有80例外周血片中可檢出幼稚細胞(占60.2%),其檢出率占一半以上。當WBC≥50×109/L時,幼稚細胞檢出率為100%,這與白血病細胞大量釋放入血有關。而53例未檢出幼稚細胞的初診血常規中,有49例WBC在正常值范圍或是減少,未檢出原因與總有核細胞數較少,幼稚細胞比率較低以及檢驗人員經驗不足等原因造成;對53例病例分析發現,淋巴細胞百分比(LYM%)>70%的占66%,其中大部分LYM%在80%以上,因此對于LYM%比較高的血象應引起重視[12]。Sysmex XE5000血液分析儀白細胞散點圖上,原始細胞的位置常常與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的位置較靠近,因而在淋巴及單核細胞比例較高,血液分析儀提示有原始細胞存在時,應進行推片觀察。在133例病例中,也有部分初診患兒三系正常,但白細胞分類不全或是LYM%增高提示血片復檢,結果為陽性。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對三系有異常,hsCRP含量在5-50 mg/L,白細胞分類異常以及散點圖異常等原因獨立出現時都應引起重視,及時進行血涂片檢查,減少白血病的漏檢。
參考文獻:
[1]沈曉明,王衛平,常立文,等.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75.
[2]王道靜,苗華.C反應蛋白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血液凈化,2008,6(7):332-334.
[3]熊立凡,劉成玉.臨床檢驗基礎[M]. 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7.
[4]何志旭,許威.兒童急性白血病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15):1149-1152.
[5]劉小蘭,麥惠容,李長鋼,等.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分析[J].國際兒科學雜志,2014,41(2):185-188.
[6]許文榮,王建中.臨床血液學與檢驗[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51.
[7]楊瑞寧,王紅,王蘭,等.血常規指標綜合分析對白血病的診斷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23):2902-2903.
[8]黃木榮,李亞紅,張成祿,等.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義[J].黑龍江醫學,2012,36(3):192-193.
[9]馬智龍.396例急性白血病初診時外周血幼稚細胞檢出率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9):109-110.
[10]楊紅梅,冉健,張旋,等.低增生ALL自然緩解后再發典型ALL1例報道[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5):631-632.
[11]李斕,崔艷琴,邢吉燕,等.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25例臨床分析[J].貴州醫藥,2013,37(9):823-825.
[12]謝志雄,張陽根,朱小東.急性白血病初診患者血細胞參數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