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成 耿榮蓉 李育祥


摘要:目的:評價MSCTHR掃描+動態增強掃描在診斷肺內孤立性結節的價值。方法:收集直徑≤3cm的肺內孤立性結節(SPN)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先行常規胸部CT掃描,對感興趣區行HRCT掃描及同層動態增強掃描;通過對SPN的形態學特征及強化時間-密度曲線(T-DC)模式、測量其CT值增強幅度等多因素分析。結果:惡性、良性及活動性炎性結節顯示不同T-DC模式;深分葉征、空泡征及鈣化在良、惡性結節的出現率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惡性結節大多均勻增強,且增強CT增加值大多為20Hu-60Hu;良性結節大多周邊及輕度增強,且增強CT增加值<20Hu;活動性炎性結節增強CT增加值>60Hu。結論:根據MSHRCT對SPN全方位顯示及同層動態增強掃提供的強化特征,并結合臨床資料,能較好、無創地提高SPN的診斷準確性。
關鍵詞:肺;SPN;同層動態增強掃描;HRCT
SPN是指肺內直徑≤3cm的孤立病灶,不伴有肺不張、肺炎、衛星病灶和局部淋巴結腫大[1]。對于SPN良、惡性的判斷及早期診斷,一直都是胸部CT診斷研究的重點和難點。隨著多層螺旋(MSCT)的臨床應用,使SPN的影像學形態特征及強化特點能更加充分地顯示。為此,我們收集了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SPN80例,研究分析SPNHRCT形態學特征及MSCT同層動態增強強化特點,病灶的強化時間一密度曲線(T-DC)模式等多因素分析,以提高對孤立性肺結節的認識和鑒別診斷水平,為臨床診療提供可靠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經手術切除或CT引導下穿刺活檢經病理證實的SPN患者80例,并將SPN分為惡性、活動性炎性、良性3組。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齡在23-80歲。惡性結節55例,其中周圍型肺癌53例,單發轉移瘤2例;良性結節15例,其中結核瘤9例,錯構瘤4例,支氣管肺腺瘤2例;活動性炎性結節10例,其中炎性肉芽腫8例,化膿性肺炎2例。53例周圍型肺癌病理組織類型為腺癌45例,鱗癌3例,小細胞癌2例,未分化癌2例,表皮樣細胞癌1例。本組病例中,45例無癥狀,在體檢時發現,35例有咯血、咳嗽、胸痛等表現。
1.2 方法 利用飛利浦64排螺旋CT機,掃描方式采用囑患者深吸氣后屏氣自肺尖至膈肌用5mm層厚及層距,矩陣512×512,行常規螺旋CT掃描,顯示出SPN后,再行興趣區HRCT動態增強掃描,增強掃描的CT值應盡量避開血管影。增強后與增強前的CT值相減得SPN強化的CT增加值,通過CT工作站建立SPN的時間-密度曲線,最后與病理結果對照。
1.3 統計學分析[2] 測量并記錄動態增強掃描各結節不同時相同層面的CT值;所有數據均用SPSS1.0統計軟件分析,采用t檢驗,分別比較各種性質結節的CT凈增值。描述并分析CT動態增強的時間-密度曲線(T-DC)的特點。
2 結果
2.1.80例HRCT良惡性SPN邊緣、形態及內部結構特征見表1。
表1 80例SPN MSHRCT影像學表現
2.2 SPN的強化特點:
表2 80例SPNMSCT同層增強表現類型(例)
2.3 SPN強化程度與時間一密度曲線的關系:
圖1 80例SPN同層動態增強T-DC形態圖
3 討論
3.1 HRCT掃描在顯示SPN形態特征方面的優勢 HRCT掃描具有良好的空間分辨率.可以更好地顯示病變的細節。因此在顯示病變惡性征象方面尤為可靠,除能顯示病灶內的“空泡征”、鈣化,小脂滴等征象外,對深分葉,細小毛刺、棘狀突起、支氣管截斷、血管糾集征、胸膜凹陷征等肺癌的特異性表現的顯示率較SCT明顯提高。如分葉征或切跡:惡性結節分葉明顯,可有較深的臍樣切跡,良性結節一般無明顯分葉,病灶多呈三角形、方形或病灶某一邊緣有刀削樣表現。毛刺征:惡性結節毛刺密集、短細.良性結節無或偶有粗長毛刺。血管集中或截斷:最多見于周圍型肺癌,血管僵直、粗大、邊緣較清.而良性結節可有一些擴張增粗的血管紋理,但無僵直和受牽拉表現。胸膜凹陷征:惡性結節多見,較局限,胸膜凹陷處可有液體存在;良性結節胸膜呈反應性增厚、粘連,較廣泛。空氣支氣管征和空泡征:對惡性結節診斷有明顯優勢。鈣化:鈣化形態為層狀、同心圓狀、中心巢狀、斑片狀及爆米花狀,大多為良性結節;鈣化形態為偏心性、針尖樣,傾向于惡性。
3.2 SPN強化程度、特點、T-DC及血供 SPN強化程度取決于對比劑進入血管內外間隙量與結節的富血管度,而良惡性結節T-DC表現不同主要反映其細胞外液量和對比劑彌散速度的差異。惡性SPN常有血管異常吻合,腫瘤血管基底膜不完整等,故強化時間早,峰值出現要較早,由于淋巴回流受阻,對比劑回流慢,故強化持續時問較長,因此,其TDC達峰值后并不立刻下降,而是持續一段時間后才緩慢下降。炎性SPN其微血管常增粗、增多,對比劑易進入到SPN實質內,故強化非常明顯,但峰值較惡性出現晚,一般在注入對比劑后5min左右達到峰值,表明炎性SPN的后期強化程度比惡性SPN顯著,強化持續時間較惡性長。因此,炎性SPN與惡性SPN比較,二者TDC的形態不同。目前認為,肺癌的血液供應是雙重的,腫瘤中心以支氣管動脈血供為主,腫瘤邊緣以肺動脈供血為主。因此,肺癌可呈均勻或不均勻強化。由于肺癌內支氣管動脈擴張、迂曲及腫瘤內微血管的增加,使增強后進人瘤體的對比劑迅速增加,達到峰值;同時,由于腫瘤內外引流的淋巴管減少或缺如,以及血管容積、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從而使對比劑的排泄時間延長。一般認為炎性結節強化特點無明顯特征可尋,可為均勻、不均勻或周圍強化,本組病例8例為均勻強化。發生炎性結節時,肺小動脈阻塞,支氣管動脈補償性供血,且支氣管動脈增粗、增多,使炎性結節的CT值增高,并且強化峰值可超過肺癌。炎性結節達到峰值的時間比肺癌延后,且增強的持續時間比肺癌長。炎性結節有豐富的擴張血管,其壓力低、血流慢,且結節周圍的水腫壓迫引流靜脈使回流受阻,對比劑可早期大量進人病灶內,但在病灶內卻分布較慢、持續時間較長。因此,炎性結節增強的T-DC表現為早期持續的上升,后期無明顯下降,且后期增強程度比肺癌顯著。炎性結節與肺癌有著不同的T-DC,可作為區分這兩種疾病的特征。結核球是少血供的病變,結核球的強化與肉芽組織生成有關。當結核球被新生的纖維肉芽組織包裹時,增強掃描后只有周邊的肉芽組織強化,而中心的壞死組織不強化,形成薄壁強化。少數結核球可均勻強化,這種情況發生在結核球內只有肉芽組織一種成分組成。一般認為CT凈增值<20Hu為結核球明確診斷的指標。無肉芽組織形成的結核球一般不強化。CT凈增值可以很好的鑒別結核球和肺癌。結核球強化不明顯,峰值不高,因此曲線波動不大,這也是良性結節的典型增強曲線。錯構瘤根據瘤內組織成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強化狀態。錯構瘤內以脂肪和鈣化為主,因此強化不明顯。若錯構瘤以血管成分為主,則強化明顯。筆者通過對80例SPN的HRCT及同層動態增強研究后認為;惡性結節的特點是:空泡征、深分葉征、細短毛刺征、棘突征、偏心空洞,強化凈增值大多在20-60Hu,TDC多呈拋物線型;良性結節的特點是:邊緣光滑,或有淺分葉,粗大鈣化,薄壁空洞,增強后CT值增幅<20Hu,T-DC呈平坦型;>60Hu考慮炎性結節可能大,炎性結節TDC呈持續升高型,到達峰值時間較晚。本研究方法把MSCT平掃、HRCT掃描、同層動態增強掃描技術融為一體,克服了常規CT掃描的局限性,為研究SPN提供了更可靠、更接近于實體的詳實資料,這無疑對SPN的定性診斷有很大的幫助;此外,此項技術也與其他技術一樣,它在診斷SPN的良惡性上不可能是100%的正確,因此,在應用此技術時也要充分結合臨床資料、相關化驗檢查及穿刺活檢等綜合分析,這樣才能使SPN的診斷準確性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常娜,張成琪,張顯齊,等。HRCT掃描結合MSCT動態增強掃描在肺內孤立性結節的診斷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1(3):323-327。
2、魯顯志。動態CT增強掃描對孤立性肺結節的診斷價值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4,23(06):703-704。
3、劉立成,易櫻。多層螺旋CT對肺內孤立性結節的診斷及其鑒別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 2014,9(20):103。
4、李永,朱丹紅,裴潘,等。肺內孤立性結節CT動態增強掃描診斷價值的探討[J],淮海醫藥, 2015,33(0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