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志
摘要:目的:探究全麻下支撐喉鏡聯合鼻內窺鏡治療喉部病變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間我院住院治療的90例喉部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按照隨機方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45例,對照組利用支撐喉鏡進行治療,研究組利用支撐喉鏡聯合鼻內窺鏡進行治療。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顯效率為66.67%,治療有效率為28.89%,治療無效率為4.44%,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研究組患者術后出現發音不清的效率為2.22%,出現喉部發音疼痛的效率為2.22%,術后出現并發癥的總效率為4.44%。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全麻下支撐喉鏡聯合鼻內窺鏡治療方法與支撐喉鏡治療方法相比,具有顯著的療效。
關鍵詞:支撐喉鏡;鼻內窺鏡;喉部病變
喉部病變包括息肉、水腫和腫瘤等,諸多喉部病變均可以導致患者發音不全,吞咽功能受到限制。由于喉部病變位置的特殊性,傳統的手術難以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隨著微創手術和內鏡技術的發展,已經逐步應用到喉部病變治療中。內鏡聯合微創手術,可以有效的減少創口面積,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并且可以較好的對患者的喉部組織進行保護,具有較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間我院住院治療的90例喉部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55例,年齡32~64歲,平均年齡為(47.8±1.2)歲。所有患者病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喉部疼痛,發音和吞咽困難,經病理檢查確診,巨大喉息肉患者20例,聲帶囊腫31例,喉乳頭狀瘤25例,聲帶瘤14例。將患者按照隨機方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45例,所有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術前需要禁食和禁水,并且利用鼻氣管插管進行麻醉,術前半小時對肌肉注射0.5mg阿托品。將患者墊肩頭后仰,利用支撐喉鏡將聲門露出,在顯微鏡下利用聲帶息肉鉗及喉刀等進行病變組織切除。手術中切勿傷及病變周圍組織,待患者清醒后,拔除氣管插管?;颊咝g后三天需要相對禁聲,醫護人員需要給予患者抗感染藥物,并且需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并發癥。
1.2.2對研究組患者進行麻醉,利用支撐喉鏡以及鼻內窺鏡聯合進行治療。利用支撐喉鏡將聲門露出后,將鼻內窺鏡放置在喉鏡的光源管內,接通顯示器,顯示器會顯示出喉部的狀態。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喉部病變組織進行手術。
1.3療效判定
根據《臨床醫藥實踐》制定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喉部組織恢復正常,術中病變組織及周圍組織未受到損傷。②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喉部組織基本恢復正常。③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發生改變或者加重,喉部組織未發生變化。總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顯效率為66.67%,治療有效率為28.89%,治療無效率為4.44%,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表[n(%)]
注:*代表P<0.05,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出現發音不清的效率為2.22%,出現喉部發音疼痛的效率為2.22%,術后出現并發癥的總效率為4.44%。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對比表[n(%)]
注:*代表P<0.05,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喉部病變主要表現在聲帶的病變。喉部病變患者病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喉部疼痛,發音和吞咽困難。其主要臨床癥狀為:巨大喉息肉、聲帶囊腫、會厭囊腫、喉乳頭狀瘤、聲帶瘤和聲帶全息肉樣變性等,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較大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對于教師和歌手等職業而言,喉部病變如果處理不當,會影響患者的職業發展。因此,醫療人員在進行喉部病變治療時,需要選擇合理的方案進行治療,以便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2]。
支撐喉鏡在治療喉部病變方面具有較長的應用歷史,與傳統的霧化療法或者藥物療法相比,可以減少喉部的創傷,患者的癥狀得到明顯的消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患者的喉部正常結構。但是支撐喉鏡在手術中視野較小,難以對患者病變組織進行全面的掌握,嚴重影響了喉部病變手術的針對性和精確性,不利于患者的徹底根治[3]。
隨著科技和醫學的發展,微創手術和鼻內鏡在醫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微創手術在臨床治療方面,可以有效的減少患者的創口面積,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疼痛感。而鼻內鏡由于視野清晰和精確度高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喉部病變手術中,鼻內鏡的應用通過支撐喉鏡的作用,可以清晰的顯示喉部病變組織,常用0度或者30度內窺鏡可以清楚的對喉部聲門、聲門下區和喉室進行觀察,通過局部放大,可以有效的提高手術效果,減少手術中對病變組織的遺漏,并且可以有效的保護患者病變周圍組織,具有較高的臨床治療效果[4-5]。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顯效率為66.67%,治療有效率為28.89%,治療無效率為4.44%,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研究組患者術后出現發音不清的效率為2.22%,出現喉部發音疼痛的效率為2.22%,術后出現并發癥的總效率為4.44%。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發現,全麻下支撐喉鏡聯合鼻內窺鏡治療方法與支撐喉鏡治療方法相比,具有顯著的療效,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減少患者的創口面積,并且可以有效的對患者的喉部組織進行保護。
總體而言,全麻下支撐喉鏡聯合鼻內窺鏡治療方法是醫學在不斷進步的體現,在治療喉部病變方面與支撐喉鏡治療方法相比,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值得在喉部病變治療中進行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趙權,吳成.表面麻醉纖維喉鏡與全麻顯微支撐喉鏡下對不同類型聲帶息肉摘除的臨床療效分析[J].醫學綜述,2014,01(23):4414-4416.
[2]黃雄超,薛濺香.支撐喉鏡聯合鼻內窺鏡下手術治療113例喉部病變[J].右江醫學,2014,02(22):248-249.
[3]黃天宇.全麻支撐喉鏡聯合鼻內窺鏡與單純支撐喉鏡下治療聲帶息肉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科學,2014,04(19):203-205.
[4]陳偉龍,陳錦賢,許奕喬,等.支撐喉鏡聯合鼻內鏡電凝切除病變聲帶治療早期聲門型喉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4,05(29):51-54.
[5]朱水英,官樹雄,唐小艷,等.支撐喉鏡聯合喉內窺鏡與支撐喉鏡治療喉部良性腫物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09(19):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