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易勛


摘要:目的:探討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從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職的神經內科護理人員中選取10名為研究對象,經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名,對照組5名,對照組行一般護理管理,觀察組行護理風險管理,觀察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情況,另選同期86為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進行問卷調查,觀察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護理人員服務態度、操作熟練度、應急能力、溝通能力及文書書寫規范性等評分同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同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質量,改善護患關系,減少醫療事故,值的推廣。
神經內科是收治中風等危重疾病患者重要場所,由于患者病情嚴重,情況復雜,因此風險事件發生率高,對于護理要求更為嚴格。風險管理是指在對風險進行分析、識別及衡量后,實施有效方法進行處置的科學管理方法,臨床觀察發現[1],在神經內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服務質量,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率,減少護患糾紛。本研究對兩組護理人員進行對比分析,探討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職的神經內科護理人員中選取10名為研究對象,經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5名,年齡20-39歲,平均(27.1±2.3)歲,學歷:3名為中專;2名為大專;職稱:2名為護士;2名為護師;1名為主管護師。觀察組5名,年齡21-40歲,平均(26.9±2.6)歲,學歷:2名為中專;3名為大專;職稱:2名為護士;2名為護師;1名為主管護師。另選86例同期該科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3例,對照組43例,兩組護理人員及患者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護理人員給予一般護理管理,觀察組護理人員行護理風險管理,具體方法:
1.2.1建立風險管理小組
選取相關醫護人員組建風險管理小組,組長由神經內科護士長擔任,對小組成員進行統一安排。根據風險管理制度相關程序,對相關職責與標準進行明確,對消毒隔離、質量控制、儀器維護、文書管理等職責進行劃分,不同小組負責不同環節。同時對相關資料進行查閱,并對醫師進行咨詢,了解神經內科常見風險,制定防范措施。每周進行例會及檢查,對管理工作進行總結與討論。
1.2.2完善二級護理質量控制制度
對神經內科病房的護理人員風險防范的職責進行明確,對其護理風險辨別能力進行提高,同時增強其護理風險評估能力,各小組組長需在每日對本組風險管理質量進行檢查,并對已發生的風險進行及時糾正。組長必須對神經內科病房危重癥患者進行監測,對患者發病的時間點以及重點護理環節等進行把握,對于監測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需及時予以調整。
1.2.3護理風險辨別
在神經內科病房中,對于護理風險的評估,是風險管理中重要環節,風險評估能力的提高,可對臨床中存在的隱患進行及時發現,并對風險因素進行有效的分類與整理[2]。因此要求對神經內科病房歷年發生的安全事故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并進行分析,同時對神經內科病房的風險因素進行辨識,如護理操作是否規范化、病情性質分類等。
1.2.4風險管理調控
對神經內科病房護理人員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再教育與培訓,定期進行風險管理相關知識學習,同時加強護理人員神經內科基礎業務,護患溝通技巧,設備儀器操作等培訓,并完善護理人員相關護理理念與安全教育知識[3]。提高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以及臨床應變能力。同時對于護理人員進行考核,提升護理人員工作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神經內科護理流程,實施規范性操作,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
1.3觀察指標
通過向患者發放問卷調查及考核形式,觀察兩組護理人員服務態度、操作熟練度、應急能力、溝通能力及文書書寫規范性等各項評分,采取100分值,分值同護理質量呈正相關性。對兩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記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PSS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
+s)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護理人員服務態度、操作熟練度、應急能力、溝通能力及文書書寫規范性等評分同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情況對比(x+s,分)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3%,同對照組9.30%比較,明顯較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n,(%)]
3.討論
神經內科病房為醫院危重癥患者集中區域,其存在較多不安全因素,醫療事件發生風險較高,是護患糾紛高發場所。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提高護理質量,降低風險事故發生率,改善護患關系,是臨床工作重點[4]。風險管理是神經內科病房護理的科學管理方法,可通過組建風險管理小組,建立風險管理制度,從而對風險因素進行全面分析與判別,開展有效的風險調控措施。在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質量, 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人員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結果顯示,該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同相關文獻報道一致[5]。綜上所述,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減少風險事故發生,改善護患關系,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武淑敏.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70-72.
[2] 羅躍全,郭繼衛,王慶梅等.神經內科護理風險管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2,19(2):117-119.
[3] 何美琴.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3):106-107.
[4] 王茹春,陳友紅,李云婷等.風險管理在急診科神經內科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