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偉
【摘要】建筑設計的水平直接決定城市規劃進程,影響城市的整體面貌;針對建筑設計在城市規劃中的重要性,本文著重分析了現代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影響
城市規劃直接影響了城市的面貌和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們的生活狀態。人們所居住的城市空間,不僅包括了三維上的空間,也包涵了人們在城市中生活所感受到的情感。對城市規劃研究時應該考慮到居住在城市中人們的情感和心理狀態,分析研究人們的生活狀況、心理和行為等為城市規劃做參考。
1、城市規劃的功能與建筑設計概述
城市規劃所涉及到的是分析和設計城市空間,起到了協調人類活動空間和各個空間之間關系的作用[1]。城市規劃是動態發展的,不斷協調著各類建筑之間的關系。建筑設計指的是對建筑物的分析和設計,它的作用是滿足人們生活、工作空間的使用功能、美觀性和經濟性。在設計建筑時要考慮到所處的時代背景、城市歷史、城市控制性規劃和周邊環境等,要讓建筑物在城市規劃中自然而不突兀。建筑設計必須按照城市規劃的原則進行,符合城市規劃的各項要求。
2、建筑場地設計
2.1城市規劃對建筑場地設計的要求
建筑設計不能違背城市規劃的原則,應該滿足城市規劃的要求。就建筑場地設計而言,在進行實際操作時要符合城市規劃用地和城市結構布局原則,這是從宏觀上需要滿足的要求[2]。從具體性要求來說,也要滿足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強制性要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指的是限定建筑物的結構和布局、土地的使用等,因此建筑設計一定要對以上要求做出合適的回應,通過實際設計將建筑物的用地性質、占地面積、綠化面積等控制在恰當的范圍。
2.2詳細性規劃對建筑物用地性質的要求
建筑物在建造之前按照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定必須在固定的地域內選一塊固定的基地,然后在這個基地上施工,這就實現了控制建筑物選址的目的。控制建筑物的用地范圍時采用建筑紅線和道路紅線的方法,將建筑用地界定出來,在此范圍內進行建造。另外,建筑物的高度和交通等都要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要讓建筑設計更加合理化。
3、對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研究
3.1控制性詳細規劃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城市規劃有失控的趨勢,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沖擊。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建筑業迎來了發展的良好時機,開發商為了獲取利益最大化,隨意改變建筑項目用地和建筑設計結構,在有限的建筑用地范圍中將建筑的密度和樓層增加,違背了城市規劃管理原則;一些地方領導片面追求經濟發展,不按照當地情況實事求是,無節制進行招商引資活動,將城市規劃原則拋在腦后,通過強制性的行政手段干預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上原因都導致了城市規劃失控,進而影響到建筑設計[5]。
3.2存在的問題分析
傳統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手段并不符合經濟規律。現在,控規的方法通常是由規劃師參照甲方提供的信息,在此前提之上進一步追求美學關系。按照這種方法對地塊和樓板面積、建筑紅線等進行分割。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規劃師過于追求美學關系而置土地市場經濟規律于不顧,高度參差不齊的建筑、大小有別的地塊,未能做到標準統一和公平。這也反映了國內規劃師對土地經濟體制的認識不夠全面。要解決以上問題需要加強對控規的立法工作,尤其要注意在開發土地時遵循經濟規律,凡是對地價有重要影響的因素都要明確指出。
4、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4.1城市規劃與城市標志性的建筑設計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城市眾多,并且城與城之間存在著地域性差異。每座城市都具有獨特的歷史條件和特點,大多都有一座標志性的建筑來表現城市內涵。標志性建筑可以作為城市的代名詞,一提到它人們的腦海中就立刻就想到這座城市。標志性建筑的存在一般都有其歷史原因,自古以來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與變遷,因此它不僅僅是一個建筑同樣也是傳承歷史的載體。例如,北京的故宮,洛陽的少林寺、曲阜的孔廟;外國的標志性建筑有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凱旋門等。城市標志性的建筑設計時需要特別注意交通的便利性,標志性建筑是人們來到這座城市時期待看到的 建筑,因此一定要便于游客觀賞和游覽,把其規劃在交通便利的區域[3]。
4.2城市規劃與城市歷史建筑的設計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歷史是一個國家的生命,歷史就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城市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展變遷,而歷史則在建筑的身上留下了痕跡,建筑無聲無息地記錄了城市的歷史。政府部門必須對擁有一定歷史研究價值的建筑物高度重視,在對城市進行規劃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到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物的保護問題,通過有效的措施將這些建筑物保護起來。歷史傳承下來的建筑物蘊含了我國的文化底蘊,凝結了祖輩們的智慧與勤勞。例如,我國的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的象征。天壇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建筑物除了有歷史價值外,還擁有旅游價值,藝術價值,民族凝聚力價值,建筑史價值,歷史研究價值等。為了增強建筑業的包容性,在城市規劃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城市歷史建筑的設計,將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巧妙合理地融入建筑物中,只有對歷史特色建筑更加具有包容心,才有利于城市規劃設計工作向更為健康的軌道上發展。
4.3城市規劃與城市居住建筑的設計
社會是靠人的參與推動而不斷發展的,隨著人類繁衍生息,城市越來越擁擠,關于城市居民的居住問題也更加受到關注[4]。目前城市的居住建筑便是通常所說的居民小區,小區不僅有居住功能也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因此要配備相應的公共服務設施。在城市規劃時,關于居住建筑的設計應該從以下幾點考慮:第一,居住建筑中需要配備公共服務設施,比如衛生室、物業部門、學校、娛樂設施等便于居住使用;第二,居住建筑首先要確保居住的舒適度,在采光、綠化、通風、環境等方面最大程度增加居住舒適度;第三,必須確保居住小區的安全性,建筑一定要有很好的抗震減災、防盜功能,最大限度保證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居住建筑應是絕對安全的,具備良好抗震減災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不可忽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城市建設的方向。城市規劃是動態發展的,不斷協調著各類建筑之間的關系。建筑設計必須按照城市規劃的原則進行,符合城市規劃的各項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城市朝著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前行。
參考文獻
[1] 李成,陶花明,陳嵐.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J].科技資訊,2012:19:(22):1034-1035
[2] 周尚喜.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J].今日南國(中旬刊),2011:36:(10):589-592
[3] 呂寧,周濟斌.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7:(18):112-114
[4] 王立國,郁海峰.現代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分析[J].科技向導,2013:03(19):110-111
[5] 龍四海,現代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分析[J].建筑理論與設計,2014:22:(1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