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慧
【摘要】學習美學首先要先了解藝術的起源,藝術的起源在不同的時期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通過其初步的了解最為基本以及最重要的兩個起源,方可對藝術的來源及發展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文化作為一個大系統,其中包含著各種子系統,了解其中的子系統與藝術的關系之后,總體對初步學習美學就會更為清晰。
【關鍵詞】藝術起源;巫術說;藝術與哲學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3-178-01
一、藝術的起源
(一)藝術起源于巫術
巫術活動是人類最初的藝術活動的形式。在原始社會中,人們的生活主題是為了生存,在白然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人們對世界的理解是萬物有靈,是神化的自然。比如他們為了求雨、捕獵物圍在火邊跳舞歌唱,都屬于一種非理性活動,是原始情感的表達,是一種對生殖崇拜和生存的期待。又如仰韶文化,有菱形和波紋,它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但不純粹是為了裝飾,他們是為了生活,菱形像魚兒,波紋像水波,無時不刻地可以反映出原始人創造出來的藝術是為了生存,所以說巫術說是一種前藝術,似藝術又非藝術,是為了生活的目的,是一種無功利性的,而非藝術對精神的追求的一種目的。巫術說站在人類學的角度上,認為藝術的起源來自于巫術活動。
(二)藝術起源于游戲
康德認為游戲的本質是一種“無目的的和目的”,是合乎自身而非之外的目的。席勒認為“人在游戲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他認為這兩種沖動,即理性沖動和感性沖動,是強制性會導致分裂,人只有在第二種沖動里而強制性才會消失,即由藝術活動喚起的,使兩種沖動自由自在的游戲,兩種沖動的邊界才會模糊。斯賓塞則認為人只有在擁有剩余精力的時候才能游戲。所以關于藝術的起源,哲學家把藝術的起源歸因于游戲,只有在游戲中,才能創造藝術。
二、藝術與文化體系中之間的關系
(一)藝術與哲學的關系
哲學的基本概念是世界觀和方法論,它是一種客觀的,是一種規律。哲學基本可以劃分為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在古希臘時期從公元3-4時期直到中世紀,哲學的概念是“人是神的創造物”;之后在中世紀、近代、現代又有其不一樣的概念意義。中國的哲學是不分時代的,主要是分為二個派別:儒家學派,以孔子、孟子為首的仁愛思想;道家學派以老莊為首的無為、白然之道的思想以及禪宗以心、頓悟的思想。
哲學作為一門學科包含藝術,藝術來源與哲學,又能動反作用于哲學。哲學對藝術的影響,首先表現在藝術家的影響,藝術家從事創作會不白覺受到當時哲學的影響。例如李白深受莊子美學推崇天然之美的思想,產生了一系列推崇自然風光的名篇。其次,哲學也促進了一系列如超現實主義流派等等藝術思潮的形成。
(二)藝術與宗教的關系
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世界文化的一種特殊形態。它是有信仰的,它的情感是虔誠的、敬畏的。宗教產生于一定社會歷史根源,勸人到天國尋求精神安慰。藝術是可以認知又是可感的,藝術要通過感性的形式去表現理念,去鼓勵人們熱愛珍惜生活,追求精神的陶冶。
縱觀歷史上,宗教推動其藝術的形成和發展,特別是給音樂的形成產生了很大影響,因而導致了卡農、復調的出現,形成了西方音樂技巧的基礎。又如實用藝術的教堂,在教堂中無處遍布地都是有關宗教的藝術品、音樂、繪畫等等,宗教為藝術提供了廣泛的題材和內容。其次藝術也反作用于宗教,通過藝術廣泛地宣揚宗教,例如《西游記》中,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到真經的故事,更是強化宗教的神圣;又如《圣經》,具有濃郁的宗教心理和宗教情感。因此藝術與宗教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發展。
(三)藝術與科學的關系
隨著時代的變遷,科學作為客觀規律的總合,強調理性是最為重要的因素,而藝術是感性的,與科學形成較為強烈的對比。
科學與藝術即區別也聯系,二者在很大程度上相互促進。科學為藝術提供新的物質技巧手段,促使新的藝術種類的產生。例如光學、電學等科學技術產生,促使了電影、電視的出現,為電影、電視藝術提供了廣泛的藝術空間。其次,在藝術作品中也會滲透著科學知識,如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繪畫中通過使用科學的透視法技巧,描繪出二維空間。同時,科學與藝術也需要靈感。牛頓因為被蘋果砸到而產生了萬有引力的科學依據;音樂家里爾在酒后產生了靈感,創作出聞名于世界的《馬賽曲》。因此,科學與藝術亦是密不可分的。
三、總結
本文選取較為重要的藝術起源知識點以及藝術與文化系統中的關系作為簡述,以此讀者能夠更為清晰的把握藝術美學的重心,從而更為有興趣的學習、擴展藝術美學知識。
參考文獻:
[1]王次炤.藝術學基礎知識[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2]彭吉象.藝術學概論(第三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王宏建.藝術概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
[4]楊琪.藝術學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陳池瑜.現代藝術學導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6]孔笛.藝術學概論[M]齊魯書社,2008
[7]王朝聞美學概論[M].人民出版社、1981
[8]張同道藝術理論教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