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鳴
【摘要】《刮痧》這部電影很好反應了當今跨文化傳播的一些障礙,片中許大同在美國生活八年,因為中國傳統治病方式“刮痧”得不到美國社會的認可,并認為他是在虐待自己的兒子,惹來了一場官司。但是后來雙方開始相互理解,實現了跨文化傳播的超越。這部電影對于研究跨文化傳播具有很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刮痧;文化沖突;文化融合;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J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3-188-01
跨文化交際是發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文化群體的信息交流和文化活動。它的意義在于:打破封閉狀態,打破文化的多樣性和文化意義的文化生態平衡,使人類文化傳播與無限的可回收性。①跨文化交際是基于信息充分,主體平等對話,相互尊重,對淡判過程的基礎,然而,現實中的跨文化交際活動,經常充滿霸權,誤解,對立和沖突,這是難以實現的,這是跨文化交際的前提。
一、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傳播是的必然選擇
當今世界,是經濟全球化的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導致了與國際的交流越來越多,跨文化傳播也就成了必然。怎樣實現成功的跨文化傳播,就成了國際交流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最早的跨文化交際研究的是美國,美國經歷了早期的占領駐軍文化沖擊到二戰結束,40-50年代的國際學生潮,60-70年代的國際移民與美國不同的文化在少數民族權利運動,使得跨文化傳播的研究不斷伴隨實踐問題的提出、研究和解決而逐漸進入傳統學科的中心。②恰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跨文化傳播成為一門顯學。我國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對西方跨文化交流的擴大,結合中國本土實際的研究,拓寬了跨文化交際研究的視角。2000后,該水平擴張階段和交叉學科,具有明顯的學科意識,大量的人從自己的角度介入跨文化傳播研究領域,包括新聞,語言,文學,心理學,教育學類。國內的研究者逐漸認識到障礙物存在誤讀和特定的跨文化交際在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在社會交往中,注重研究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刮痧》中跨文化傳播的障礙
電影男主人公許大同到美國八年,事業成功,家庭幸福。但一場看似普通官司,實質是文化沖突和碰撞發生在這個美滿的家庭。不同地區,不同語言,不同民族,不同的歷史,不同的哲學,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和民族傳統習慣。因文化差異的存在,沖突就在所難免了。
思維方式的沖突,在庭審前聽證會上表現得十分突出。這場聽證會把中西方的文化沖突推到了極致。中國人的形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思維特征,他們的思維是形象的聯想想象思維模式。漢語是形象語言,目的是形,意義的詞的形式,豐富的內涵,言簡意賅。中國“意在言外的焦點。”,“言表”,對“象”與“意”在語言背后的焦點,與圖像符號的隱含意義,圖像比語言更重要。西方文字是拼音文字,客觀事物和表音文字的反射之間沒有接觸,字形和意義之間沒有動機,體現了“主客分離,我清晰的“西方哲學。電影中的公訴律師通過邏輯思維的方式來驗證,推理,判斷,從而得出結論,許大同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這種思維方式的差異在法庭辯論時候表現得特別突出。
當然,除了邏輯思維方而的差異,最重要的還是文化差異。電影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許大同在老板而前打他兒子一個耳光,因為他的兒子和老板的兒子因為玩視頻游戲發生沖突。為什么徐大同市打孩子?老板不能理解。后來,許大同說,我打他,因為他是我的孩子,我打他是尊重你,給你臉我才打他。這是中國人教育孩子型方法和態度,中國人把教育孩子和給人而子結合在一起,認為打白己孩子是給對方而子。而美國老板就不能理解,他認為這是一種對孩子的不尊重,孩子應該有獨立人格,不能為了給別人而子而挨打。
三、《刮痧》中跨文化傳播的超越
影片中許大同一家的遭遇,正是中美文化差異的縮影。這個負責兒童福利院的女人,雖然我不知道什么是刮,也不理解為什么中國人這么做,但她感受到了其中深深的愛。許大同的朋友和老板昆蘭,出于對朋友的信任,對中國文化的好奇心,去中國城親白嘗試刮痧,當他意識到的刮痧的魅力和作用之后,立即在平安夜來到兒童福利院女人的的家中,要求解除對許大同的監控。然后他們兩人同時去了許大同家,正巧遇到許大同為了給兒子送圣誕禮物,他身著圣誕老人的服裝,沿著窗沿攀爬,每走一步,都有墜樓的危險,在場的人無不被他的行為感動。跨文化傳播已經實現了跨越,我國的文化在愛的共同前提下得到了外國人的認可一切矛盾都化解了,許大同一家二口終于團聚了,大同和昆蘭之間的誤會也解除了,福利院負責人也理解并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雖然苦,但是影片的結局,這說明文化整合的過程,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愛是超區域超國界的,正是因為愛,不同文化才有了沖突融合的可能,它給觀眾帶來的震撼是深邃而雋永的。
所以在跨文化傳播中進行超越,首先得認同它域文化,只有接受并且認可了才能實現更好的溝通和理解。不然就只能像許大同一樣,雖然在語言交流上沒有障礙,但是在文化認同上和他人有很大的沖突,這樣是無法實現成功的跨文化傳播的,更無法實現超越。總之,要想實現跨文化傳播的超越,首先得了解和認同其他文化。
注釋:
①單波,王金禮跨文化傳播的文化倫理[Jl.新聞與傳播研究,2008(1).
②拉里·薩姆瓦文化模式與傳播方式[M]麻爭旗,譯.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1.
③徐明華我國跨文化傳播研究的文獻綜述以2000-2011年中國跨文化傳播研究為背景[J].新聞愛好者,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