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華庸
摘要:目的: 探究針灸對不同損傷程度面神經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間收治的100例面神經炎患者,將其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的治療,實驗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以針灸治療。對兩組神經炎患者經不同治療方法治療6周后的效果比較分析。結果: 實驗組經針灸治療后,其治療總有效率為88.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6.00%,兩組患者在治療效果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結論: 給予不同損傷程度面神經炎患者針灸治療,其可明顯的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改善患者臨床不良癥狀,值得廣泛推廣應用于臨床面神經炎的治療中。
關鍵詞:針灸;不同損傷程度;面神經炎;治療效果
面神經炎是患者的營養神經血管出現痙攣,導致患者局部神經組織出現水腫、缺血,從而使患者出現面神經炎[1]。針灸在臨床不同損傷程度面神經炎的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對2014年3月-2015年3月間收治的100例面神經炎患者實施針灸治療的效果作分析,具體報告如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間收治的100例面神經炎患者,患者均為突然發病,主要在勞累汗后或眠后出現病側眼瞼難以閉合、額紋消失、面部緊澀、松弛、遲滯等,部分患者的不良癥狀在耳后,并伴有面部疼痛等癥狀。將這100例面神經炎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各組50例。實驗組患者年齡在27歲-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26±3.05歲,男性患者占26例,女性患者占24例,眼瞼閉合不全患者占20例,眼瞼不能閉合患者占30例,同時患有膝狀神經節綜合征患者占1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9歲-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39±3.13歲,男性患者占27例,女性患者占23例,眼瞼閉合不全患者占22例,眼瞼不能閉合患者占28例,同時患有膝狀神經節綜合征患者占9例。經比較,實驗組、對照組在年齡、性別、病情等基線資料方面均無太大差異,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實驗組、對照組面神經炎患者經給予基礎治療,即臥床休息,顏面、耳后保暖,避免頭朝風等。
對照組在以上基礎上加以常規治療,具體措施為: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給予患者每天一次、每次2.5毫克-5毫克的加蘭他敏治療,同時給予患者口服每天三次、每次10毫克-20毫克的地巴唑治療,并且要給予患者口服每天3毫克地塞米松治療,以及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給予患者7天-10天5毫克-10毫克輔酶Q10、250毫克胞二磷膽堿、100μg維他命B12、50毫克-100毫克維他命B1治療。實驗組50例面神經炎患者在基礎治療以及常規治療上加以針灸治療,具體措施為:于患者的頰車穴、下關穴、地倉穴、太陽穴、聽會穴、翳風穴、迎香穴、四白穴、側陽穴,健側合谷實施針灸治療,部分不能抬眉的患者加側攢竹穴、味覺消失或舌麻患者加廉泉穴。為患者實施針灸治療時,注意對患者刺激的程度,以患者存在發緊感為宜,避免患者出現面部痙攣的情況,影響患者面神經炎的恢復。必要時可為患者實施脈沖電流刺激,每次治療時間為20分鐘,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患者眼部、面頰等耳針治療。
1.3 療效判定標準
將實驗組、對照組面神經炎患者經不同治療方法治療后的效果分為無效、好轉、痊愈3個等級。
無效:面神經炎患者經相關治療后,其臨床不良癥狀均未消失,甚至加重。
好轉:患者經相關治療后,其臨床不良癥狀均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面部肌肉功能障礙。
痊愈:患者經治療后,其臨床不良癥狀均消失,眼瞼可良好的閉合,其面部肌肉功能恢復正常[2]。
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本組總例數×100.00%。
1.4 數據處理
研究結束后,兩組面神經炎患者中,其各項觀察指標情況的研究數據,均根據研究的實際情況,在確認無誤后,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統計數據處理,以數據上下浮動5%作為可信區間。計數資料的表示使用例數(%),對比方法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表示使用均數±標準差,對比方法使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兩組面神經炎患者之間,在經過不同治療方式的治療后,對比治療效果存在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
2、結果
實驗組50例面神經炎患者經針灸治療后,其治療效果為無效例數為0例,而常規治療的對照組經治療效果為無效例數為2例。實驗組總有效率為88.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6.00%,2組患者在治療效果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3、討論
面神經炎是腦神經疾當中的一種,其發病機制與患者的面神經管有關。面神經炎患者經臨床治療后,其治療效果較佳,但也存在誤診、失治的情況,這樣就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或留下比較嚴重的后遺癥[3]。臨床中為不同損傷程度面神經炎患者治療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西醫治療、中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4]。常規的西醫治療可改善患者局部血液的循環,對患者的面部水腫、炎癥反應等進行消除,同時還可促進患者神經機能的恢復。給予不同損傷程度面神經炎患者針灸治療,對患者的患病神經周圍的穴位實施針灸治療,其可改善患者病理的肌電圖情況,并且患者部分肌纖維可以重新獲得神經的支配,促進患者面部神經纖維的再生。為面部神經炎患者實施針灸治療時,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給予患者調整其周圍血氣的治療。對于體質較弱的患者,多用足三里穴、合谷穴,體質比較壯的患者,多用合谷穴。患者氣血充盈,并且靜脈通暢是為患者實施有效治療的基礎[5]。患者面部的穴位較少,為患者實施針灸治療,刺法要輕。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的穩定,則給予患者疏松面部陽明。若患者已經存在面部后遺癥,則使用火針刺之,患者寒證面拘緊,則使用毫針先瀉后補,患者熱證面松弛,則采用毫針瀉法。
本文結果顯示,給予常規治療加以針灸治療的實驗組不同損傷程度面神經炎患者,其經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00%。僅給予常規治療的對照組面神經炎患者,其經治療總有效率為56.00%。結果表明,給予不同損傷程度面神經炎患者針灸治療,可明顯緩解患者臨床不良癥狀,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針灸在不同損傷程度面神經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曾丹,李光勤.針灸對不同損傷程度面神經炎患者治療療效的影響[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0,35(3):448-450.
[2]王洪兵.針灸對不同損傷程度面神經炎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2012,02(7):341.
[3]陸永軍.針灸對不同損傷程度面神經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2,33(18):3971-3971.
[4]張偉.針灸對不同損傷程度面神經炎患者的治療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6):88-89.
[5]張偉.針灸對不同損傷程度面神經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2,33(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