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摘要:高血壓是一種極易引發嚴重并發癥導致患者殘廢甚至死亡的疾病,其病因及臨床病癥復雜多變,如何對患者進行合理有效的醫學護理是臨床醫護人員面臨的重大難題。本文簡單介紹了高血壓病人護理目前存在的幾點問題和認識誤區,分析當前幾種比較有效的護理方法,從而給臨床醫護人員一些具體有效的護理建議。
正常人的血壓會隨著身體環境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有不同幅度的波動,這種正常范圍內的合理波動對身體的危害微乎其微。所謂高血壓,是指人們在沒有服用抗高血壓藥的情況下收縮壓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張壓大于等于90mmHg。高血壓早期無癥狀,僅僅感覺到精神狀態不佳、容易勞累,短暫休息后可以恢復正常;而隨著血壓的持續升高,易出現頭暈惡心、注意力不集中、胸悶乏力等顯性癥狀,嚴重時甚至會昏迷或抽搐。高血壓臨床治療表明,高血壓極易引發腎功能衰竭、心血管堵塞、腦溢血等嚴重危害生命安全的并發性,致殘致死率隨高血壓病情的加重呈幾何倍數增長。由于該病及其引發的疾病會給患者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人們對高血壓病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
醫護人員通過對高血壓臨床治療的研究分析,發現不良生活方式、外界壓力和不健康心理會增加人們患高血壓的幾率。本文簡單介紹了目前高血壓病人治療及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如過度依賴藥物治療、用藥不連續、病情認識不足等問題,從護理用藥、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方面對高血壓病人的日常護理提出了幾點建議,認為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高血壓知識健康教育有助于人們降低患高血壓的幾率。
1.高血壓病人護理存在的問題
1.1過度依賴藥物治療
患者在面對疾病連續不斷的折磨和對病情未知的恐懼時,普遍將治療希望全部寄托在藥物治療上,以致過分依賴藥物而忽略了非藥物治療的方法和手段。如果說藥物治療能短時間內讓高血壓患者看到療效達到治標的目的,那么非藥物治療的科學預防才是高血壓治本的最佳方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服用降壓藥只能暫時的壓制住病情,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作息習慣才能從身體機能方面降低血壓,要做到不抽煙酗酒、飲食低鹽低脂、勤加體育鍛煉,早睡早起、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等。高血壓治療常常存在一個認識誤區,那就是服用降壓藥后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樣抽煙喝酒、吃喝不誤,要知道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藥物的吸收,還會加重身體的負荷而嚴重損害身體機能。
1.2患者用藥不連續
高血壓患者降血壓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不能操之過急,要做到按時吃藥、連續用藥。部分患者因為工作的原因無法做到按時吃藥,忘記吃藥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他們傾向于服用強效降壓藥,于是血壓在吃藥時平穩和不吃藥就紊亂之間極大地波動,嚴重影響了治療效果和治療進程,極大干擾了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一些患者對高血壓治療的認識不足,認為長期吃降壓藥會造成內分泌系統的紊亂,身體機能出現不良反應,應該在血壓下降后就停止用藥,殊不知這樣極易引起血壓的強勢反彈,讓之前的治療功虧一簣。老年人是高血壓多發的人群,他們的身體機能遠遠不如年輕人,服用降壓藥后見效慢或血壓反復大幅度波動,導致他們對治療效果感到疑惑,治療心切時便常常使用快速降壓藥或頻繁更換降壓藥,忽略了常年高血壓需要長期服藥、平穩降壓的治療原則。
1.3觀念保守,認識不足
傳統高血壓防治工作普遍認為將病人的血壓降到正常水平即可,低位血壓會造成身體血液循環系統供血能力的不足,影響內臟器官的正常供血,嚴重的甚至會引發心腦血管等疾病。近期高血壓臨床治療表明,高血壓病人并不是血壓降到目標水平附近即可,只有在目標水平以下才能有效防止高血壓病的復發,降低心腦血管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2.高血壓病人的正確護理方法
2.1科學用藥
高血壓治療應該針對原發性或繼發性的不同病因采取科學的治療措施,服用降壓藥物仍然是目前治療高血壓病的主要措施,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服用降壓藥,遵循“小劑量開始,據病情逐步加減用量”的原則。同時,患者家屬應注意觀察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切忌血壓下降后就立馬停止用藥,等到血壓驟升才急忙服用降壓藥,甚至是服用強效降壓藥來實現立馬降血壓的目的,這都是不可取的。患者家屬的監督和鼓勵是患者堅持長期治療的強大動力,要盡量保持血壓平穩,防止血壓波動過大給身體機能和內臟器官帶來的損害。除了患者及其家屬在治療方面的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在藥物治療高血壓患者時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2.1.1不同病人因個人體質原因會對藥物治療產生不同程度的臨床反應,所以降壓藥種類及用量的使用應嚴格以患者的治療反應為參考依據來隨時調整,一旦發生藥物不良反應要立即調整用藥方案。
2.1.2 遵循緩和、平穩降壓原則,盡量使患者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左右。對于身體機能較差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切忌服用強效降壓藥或頻繁更換降壓藥種類及劑量,要把平穩降壓、逐步降壓的治療原則在長期降壓過程中嚴格貫徹落實,在突出位置標志老年患者的服藥時間和服用劑量有助于他們按時服藥,避免不連續治療。
2.1.3 注意觀察患者藥后反應,一旦發現有頭痛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應立即采取應急措施;督促輕度高血壓患者盡早服藥,防止夜尿增多影響夜間休息。
2.2良好的生活方式
藥物治療可以讓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降低到目標水平,非藥物治療同樣重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護理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出現血壓反復大范圍波動。首先,醫護人員要督促患者改變原有的不利于血壓平穩的習慣,如抽煙喝酒、通宵熬夜、劇烈體育運動等,這些行為會急劇升高體內循環動脈壓,血管壁變脆后易發生破裂,還會增加引發其它嚴重并發癥的幾率,讓藥物治療效果大打折扣。患者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時間,做到早睡早起、生活起居有規律,進行適當的戶外體育鍛煉、呼吸新鮮空氣。對于病情嚴重的高血壓病人,一定要住院治療并臥床休息,以便臨床實時觀察,防止病情繼續加重。
其次,高血壓患者的飲食應遵循“低鹽低脂”的原則,飯菜以清淡營養為主,多食用谷類、高蛋白的奶類和豆類制品等,確保為身體供應充足的所需能量;此外,瓜果蔬菜的適量攝入有助于身體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補充,這對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行大有益處。
2.3心理護理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太急躁,情緒波動較大會導致肺腑氣血的變動超過身體機能調節的限度,從而由糟糕的生理狀態轉變為病理狀態而引發高血壓;離異喪偶、獨居等生活狀態也會增加引發高血壓病的幾率。高血壓患者普遍存在病情反復、血壓波動較大的糟糕情況,難免內心焦慮、心情抑郁。尤其是老年人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時易動怒激動,這些負面情緒不利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病情康復,極大影響他們的身體機能。
針對病人面對疾病時的情緒波動,醫護人員應從心理護理方面給病人傳授減壓方法,幫助患者提升自我情緒調節能力和承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態。同時,督促患者家屬平時注意讓病人遠離不良刺激源,營造一個舒適平靜的居住環境,多陪同患者進行適量的戶外運動以緩解壓力、釋放不良情緒。
2.4健康教育
積極開展高血壓預防及危害的專題講座,向患者及其家屬宣講高血壓的臨床病癥、易引發的高危并發癥等知識,提高他們對高血壓治療的重視程度。培訓病人自主使用血壓計來實時監測自己的血壓變化情況,強調合理飲食及良好休息的重要性,學會一些必要的高血壓急危病癥的緊急處理。
3.總結
臨床治療實踐表明,科學的藥物治療加上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狀況,從根本上控制病情的反復發作。科學用藥結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輔以心理疏導和高血壓健康知識的教育,在減少高血壓復發和預防高危并發癥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宮文靜.高血壓病人的醫學護理方法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1,(10):107,109.
[2]張淑芳.淺談高血壓病人的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12):5126-5126.
[3]薩達提,呂梅.高血壓病人臨床護理的體會[J].新疆醫學,2011,41(10):126-127.
[4]曹俊愛.淺談高血壓病人的心理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1):128-128.
[5]王濱.老年患者高血壓癥的護理進展[J].繼續醫學教育,2010,24(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