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英 王小琴
摘要:目的: 探討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選取46例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間我院接收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分別采取系統護理干預及常規護理,觀察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要低(均P<0.05)。結論: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值得推廣。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常見而嚴重的微血管并發癥,它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殘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維持性血液透析是延長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一種可靠的替代療法之一,但透析期間會產生諸多并發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我院近年來對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系統的護理干預,取得滿意度效果,現作以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46例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間我院接收的糖尿病腎病患者,患者均符合有關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嚴重的出血性系統疾病及肝臟疾病;(2)尿常規檢測呈陰性;(3)神志清楚,無溝通障礙。入選患者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分別采取系統護理干預及常規護理,各組均有23例患者,實驗組中,女3例,男20例,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58.5 ±6.2)歲,病程3-16年,平均(9.6 ±5.3)年,對照組中,女2例,男21例,年齡38-79歲,平均年齡(59.1±6.3)歲,病程4-17年,平均(9.8 ±5.9)年。兩組糖尿病腎病患者在年齡等資料上大致相同(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心理護理。糖尿病腎病患者病程較長,患者長期受疾病折磨,再加上透析期間在飲食、飲水受到上限制,軀體方面存在不適,部分患者因血液透析的高昂費用而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故容易使其產生焦慮、失望等情緒。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需要,采用鼓勵、保證、解釋、情緒轉移等方法進行心理干預,指導患者學會自我調節情緒,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同時鼓勵患者適當參加家庭、社會活動,讓其感受到自身價值,提高其生活的樂趣,并讓順利完成多次的透析患者到病房談其經驗與體會,使患者調整心態,面對現實。同時通過觀察VCD、現場講解、制作宣傳手冊等方式,對病人講解糖尿病腎病相關知識、治療、危害性及自我保健知識,講解血透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
1.2.3內瘺護理。有計劃的合理使用瘺管,避免在血管處抽血、輸液及測血壓,以免對血管壁造成損傷。透析前可熱敷瘺管,加速血液循環,透析后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滲出、紅腫及導管脫落等,嚴格消毒導管及創口周圍,保持敷料的干燥、清潔,定時更換敷料。指導患者平時多做些屈腕運動、握拳運動,以促進瘺管的功能恢復,加速血液循環。
1.2.4控制血糖。腎功能不全患者肌肉等末梢組織對胰島素的分解降低,其食物攝取量及吸收力較弱,導致血糖控制較難。因此在血液透析開始后,應適當調整降糖藥用量及胰島素用量。指導患者學會自我檢測血糖,及時指導其增減降糖藥及胰島素的用量,每次透析前后應適當減少降糖藥及胰島素的用量,有低血糖傾向者,應不定時間斷進食一些糖果和餅干。
1.2.5飲食指導。對于無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應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科學飲食,減少并發癥。攝入足量維生素、蛋白質、鈣及鐵劑。限制患者每日飲水量不超過1000ml,同時嚴格控制鈉的攝入量,以防透析期間體重過度增加、水腫、高血壓等,同時減少海藻類、冬菇等含鉀過多的食物,以免引起高血鉀。
1.2.6并發癥護理。a.低血壓 。在透析過程中,患者容易出現突然的血壓下降,因此透析期間要定時檢測血壓,有低血壓前兆者,給予高鈉序貫透析。透析開始時保留預沖液、及時調整干體重、限制透析期間患者的體重增加,避免體位的突然變化。c.低血糖。透析期間易出現低血糖,可在透析2h后,讓其進食少量含糖分的水果、甜食等,若患者出現惡心、頭暈、出冷汗等現象,可適當輸入葡萄糖注射液,以緩解癥狀。d.高血壓。透析時,注意超濾達到干體重,指導患者按醫囑服用降壓藥,若出現高血壓給予低鈉透析并積極降壓,若血壓仍不下降,需要終止透析。e.感染。透析期間,患者機體防御能力下降,容易發生感染。操作時要嚴格無菌操作,加強病房管理,注意室內通風,透析前后注意對皮膚和導管周圍進行消毒。若出現感染征兆,及時進行血、分泌物培養,給予針對性治療。
1.3觀察項目
觀察兩組透析并發癥及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評估等級:不滿意、滿意[2]。
1.4數據處理效果
采用SPASS15.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以(%)表示計數資料,以P<0.05,具有統計差異,組間比較以卡方檢驗。
2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要少,同時滿意度明顯較對照組高(均P<0.05),具體見下表
表2 兩組并發癥及滿意度比較(n=23,%)
注:m:與對照組比較,P<0.05。
3.結論
DN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患者長期受疾病的折磨,生活質量較差。對于DN患者,臨床多采取血液透析的方式進行治療,據研究表明,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諸多并發癥,其死亡率要顯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如何減少血液透析期間DN患者的并發癥,提高其生活質量,降低死亡率已經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資料顯示,在透析早期對DN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系統干預,從認知、心理等方面調動患者的主動能動性,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通過透析期間的細節護理,能夠明顯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通過飲食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營養不良狀態,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透析效果,減少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限,充分體現護士在臨床護理工作的價值[3]。本文研究發現,透析后,采用系統干預的實驗組,其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要低(均P<0.05),提示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血液透析期間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有利于提高透析效果,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與文獻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曾銳.護理人文關懷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2):75-76.
[2] 劉榮.老年糖尿病腎病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8):1691-1693.
[3] 馮星玲,劉傳,李偉娟等.糖尿病腎病患者行動靜脈內瘺的術后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0):93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