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討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排痰及體位護理,為日后的臨床護理提供參考。 方法:選擇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8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排痰方式和體位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和臨床表現,對患者實施有效的排痰與體位護理。 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觀察組患者的康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經過滿意度統計,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6.25%,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68.75%,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近幾年的患者數量有所增多。在護理過程中,排痰與體位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響較大,通過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幫助患者更好的排痰,減少病痛;正確的體位護理,可讓患者保持舒適的體位,利于病情康復。日后,可將針對性的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推廣應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是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反復發作所造成的,當患者長期患病后,體內的氣體在排出時,會受到較大的阻礙,并且呈現出進行性加重的一組慢性肺部疾病,最終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該病不容易治療,臨床上表現出反復性較強的特點。現階段的治療手段較多,但必須配合優異的護理來完成,避免患者病情反復的同時,減少患者的病痛。本研究主要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排痰與體位護理展開討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80例。觀察組:男性患者為61例,女性患者為19例;患者年齡在55歲--86歲,平均年齡為68.3歲±1.2歲。對照組:男性患者為62例,女性患者為19、8例;患者年齡在54歲--88歲,平均年齡為68.4歲±1.6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排痰方式和體位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和臨床表現,對患者實施有效的排痰與體位護理。對照組: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第一,體位的護理:患者坐于床上,雙腿自然前伸[1],身體前傾,在患者胸前兩腿上方放一約30cm高度的小跨凳,其上放軟枕[2],或直接將枕頭疊起放于兩腿上。第二,排痰的護理。對于神志清醒、尚能配合咳嗽的病人[3],責任護士應協助病人取舒適的體位,指導病人先行5--6次深呼吸,后于呼氣末保持張口狀,連續咳嗽數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將痰咳出;對于長期臥床的病人,護士應鼓勵翻身,每2--3h翻身1次,每日拍背3--4次[4]。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處理相關數據與資料;統計方法包括趨勢x2檢驗以及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檢驗標準。
2 結果
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觀察組患者的康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經過滿意度統計,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6.25%,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68.75%,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近幾年的患者數量有所增多。在護理過程中,排痰與體位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響較大,通過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幫助患者更好的排痰,減少病痛;正確的體位護理,可讓患者保持舒適的體位,利于病情康復。日后,可將針對性的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推廣應用。綜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生理痛苦和心理痛苦都是比較大的,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還應進一步注意對患者開展適當的心理輔導,促使患者樹立積極的治療態度,力求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李新鵬.戒煙聯合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醫刊,2014,05(04):66-68.
[2]吳英,官小燕.優質護理服務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應用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2(03):5271-5272.
[3]夏維海,段俊斐,張長文,楊奇.機械通氣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應用體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2(03):5221-5223.
[4]周慧.社區呼吸康復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學裝備,2014,S1(02):303-304.
作者簡介:
梁果(1979—)女、漢族、四川巴中人,本科學歷,主管護師。四川省巴中巿中心醫院;從事內科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