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神經內科護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在院內出現意外的機率。方法: 選取 2013年 4 月—2015年4月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患者18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90 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并對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探討防范對策。結果: 通過提升神經內科護理安全管理,照組患者出現安全事故16例(17.8%),觀察組出現2例(2.2%),兩組安全事故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12.386,P<0.05)。結論: 對神經內科患者加強護理安全管理,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在醫院內出現意外事件的機率,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患者的人身安全。
神經內科患者與其他科室的患者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大多在定向力及思維方面有一些改變,存在意識不清、生活無法自理現象,容易出現跌倒、壓瘡、墜床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實施有效護理非常必要,由于患者狀態的特殊性,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存在較多的風險因素,因此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積極運用相關的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尤為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研究的對象是2013年4~2015年4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180例住院患者。在調查中將這18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90例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并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安全管理護理。首先對患者及其家屬以及相關護理人員、環境等進行安全評估,在對相關人員實施有效的風險評估教育的基礎上,定期對病房及衛生間等患者活動區域的衛生進行維護與檢查,并結合神經內科患者的實際特點,對其實施針對性的??谱o理,積極提升醫護人員之間的配合,對護理風險進行全面監控。
詳細統計、記錄兩組患者安全事故的發生情況,并分析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探討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對策。
1.3 統計學
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觀察組中,沒有患者發生墜床、跌倒、壓瘡以及誤吸等安全事故;出現關節攣縮變形的患者有1例,所占比例是1.1%;出現溝通障礙的患者有1例,所占比例是1.1%;觀察組患者發生護理風險的機率為是2.2%。在對照組中,墜床的患者有1例,所占比例為是1.1%;跌倒的患者有2例,所占比例是2.2%;出現壓瘡的患者有0例,所占比例為1.1%;出現誤吸的患者有2例,所占比例為2.2%;發生關節攣縮變形的有2例,所占比例為2.2%;出現溝通障礙的患者有8例,所占比例是8.9%;對照組患者發生護理風險的機率為17.8%;比較兩組風險安全事故發生率,觀察組患者出現護理風險的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χ2 =12.386,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風險安全事故發生率比較 [例(%)]
3 討論
在神經內科的臨床護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對各種不安全因素進行有效評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對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對其相關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有效分析,并探討防治措施。
3.1 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3.1.1.患者及其家屬因素
神經內科患者與其他科室的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定向力、思維、肢體活動、語言能力上通常存在一定的障礙,一些癥狀比較嚴重的患者還伴有意識障礙、腎衰竭、心腦血管疾病、肺部感染、顱內高血壓等并發癥,且在治療過程中,由于神經內科患者病癥的特殊性,其病程比較長,短期內很難看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導致患者家屬容易產生焦慮、煩躁等心理問題,甚至對臨床護理工作產生抵觸情緒。由于神經內科患者在生活上自理能力非常差,給臨床護理工作帶來很大難度。
3.1.2.護理人員因素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是護理工作的直接實施者,其對于護理過程中不安全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臨床分析中發現,因護理人員原因導致的風險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年輕護士在工作過程中法律意識淡薄,并且安全防范意識較差,在護理過程中缺乏原則性,完全遵從患者及其家屬的意愿,護士的核心制度不能得到良好落實,一些護士在巡視病房的過程中,缺乏敏銳的洞察力,不能及時發現患者臨床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都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一些護士由于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的不熟練,也容易導致風險安全事故的發生。
3.1.3環境因素
患者在入院治療的過程中,環境因素對護理效果的影響非常大,病房中衛生條件差、地面潮濕、環境嘈雜等都很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3.2 安全管理措施
3.2.1 在病區設置護理小組長
根據病區的具體情況設置一名小組長,這個職位的人員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具備較好的管理、溝通以及協調工作的能力,對科室內出現的糾紛問題能夠及時地給予指導和糾正,能夠正確預測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及時地預防存在的安全隱患。
3.2.2 鼓勵護理人員主動上報護理過程中的意外事件
在對院內的意外事件進行處置時,第一個處罰的不是值班的護士,而是對其進行警告處理,同時積極地給予補救,組織會議分享其中的經驗教訓,鼓勵護理人員能夠積極主動地承認所犯的措施,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改正措施,降低意外出現的機率。
3.2.3 在院內普及查對制度
向護理人員說明制度的重要性,用心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這也是護理人員進行自我保護的重要方法。不但要群體合作也要分工明確,這是對每個操作嚴格把關的重要方法,這樣能夠避免出現問題護理人員相互推脫。
3.2.4 變革工作流程,防治意外事故的發生
加強對藥品的管理,分類存放藥品,對于一些高危的藥品,標注醒目的標識。每天有固定的人員對藥品進行管理,應做到先用先領的藥品,以免藥物過期,以免護理人員由于工作繁忙而疏忽對藥品的核對,導致意外事件出現。
3.2.5 加強對患者穿刺部位的觀察
對偏癱患者的血液循環情況所有掌握,確保正常輸液。在輸液時注意避開癱瘓的肢體,提高護理人員的輸液水平,當出現滲液情況時能夠及時正確地進行處理,以免組織出現壞死現象。
總而言之,安全是一個人的最基本需求,也是護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每個護理管理者都應該高度重視護理安全工作。本文對神經內科患者加強護理安全管理,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在醫院內出現意外事件的機率,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患者的人身安全。
參考文獻:
[1]李冬梅.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潛在的護理風險與規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2):176.
[2]劉美玲,吳秋霞,袁秋影.護理風險防范管理的技巧[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487-488.
[3]王平麗.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潛在的護理風險護理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11):240.
作者簡介:
陳媛媛,1988—11,女,漢,大專,護士,從事神經內科護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