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青等
摘要:生物治療作為除傳統手術、放療、化療外的第四大有效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是通過有計劃地聯合傳統治療方法基礎上,有效降低腫瘤患者傳統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促使人體的免疫功能逐步恢復和提高,進一步增強機體對癌細胞的抵抗力,從而實現腫瘤的特異性治療。本文著重對細胞因子治療和過繼性免疫細胞治療兩種主要的生物治療技術做系統闡述,并對關于生物治療的護理做了介紹。
生物治療是以現代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和細胞生物學等前沿科學為基礎,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及其產品進行腫瘤防治的手段,通過增加免疫細胞數量,直接恢復和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對癌細胞的免疫力而實現腫瘤特異性治療,其作用機制是干擾腫瘤細胞的發生、生長、分化、凋亡、侵襲、轉移和復發,促進機體免疫細胞重建,使細胞毒性物質集中于腫瘤組織。主要包括細胞因子治療、單克隆抗體治療、過繼性免疫細胞治療、基因治療、腫瘤疫苗治療、抗新生血管生成治療等技術。本文主要對細胞因子治療和過繼性免疫細胞治療兩種技術做詳細闡述。
1細胞因子治療
細胞因子是由活化的免疫細胞和一些非免疫細胞經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類作為細胞間信號傳遞分子的、具有廣泛生物學活性的小分子蛋白,主要調節免疫應答、免疫細胞分化和發育,參與炎性反應,刺激造血功能等。臨床應用較多的有干擾素(interferon,IFN)、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造血刺激因子、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修復因子等。
1.1 IFN
IFN是一類干擾病毒復制的細胞因子,除了早期發現的IFN-α、IFN-β和IFN-γ,現在又增加了IFN-λ和IFN-ω等新成員。IFN具有調節機體免疫應答、廣譜抗病毒和抗腫瘤等多種生物學活性。IFN通過增強主要組織相溶性抗原或腫瘤相關抗原的表達、增強自然殺傷(natural killer,NK)細胞的細胞毒作用、增強抗體依賴性細胞的細胞毒作用、直接的抗細胞增生及抗血管形成等作用,在腫瘤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適應證包括毛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黑色素瘤、濾泡性淋巴瘤等。
1.2 IL
目前發現近30種IL,由一群細胞因子組成,均來源于白細胞,參與白細胞間的信息交流。IL-2由成熟T淋巴細胞產生,可以誘導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LAK)細胞、NK細胞、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擴增及細胞因子分泌,促進B細胞生長、產生抗體,刺激NK細胞生長且增強殺傷活性,促進T細胞增殖和相應的細胞因子分泌,參與機體的炎性反應、移植排斥反應和抗瘤免疫反應,是免疫應答的重要細胞因子。抗瘤活性強,回注后能特異性地集中在瘤體上。
1.3 TNF
其是可引起某些腫瘤組織出血性壞死的一類細胞因子。家族成員有TNF-α、TNF-β和淋巴毒素β等近20個,其中TNF-α應用較為廣泛,是由激活的單核-巨噬細胞分泌的一種可溶性、多功能的細胞因子,對多種腫瘤細胞有直接的細胞毒作用。其不僅可以誘導其他細胞因子的產生,還具有直接抗腫瘤細胞毒性。
2 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
細胞過繼免疫治療是將自體或同種異體的淋巴細胞在體外活化、培養、繁殖后回輸患者體內,是發揮抗瘤作用的一種被動免疫治療方法。該方法所用細胞主要有LAK細胞、TIL、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細胞等。
2.1 TIL
其是將從手術切除的腫瘤細胞、癌性胸腹水中分離獲得的淋巴細胞,經體外繁殖培養。TIL有很強的殺傷腫瘤細胞作用,與LAK細胞相比,殺傷活性提高50-100倍。研究證明,TIL參與了機體抗腫瘤的作用,釋放細胞因子,調節細胞毒活性,發揮其殺傷腫瘤的活性,如何通過提高TIL的殺傷活性而提高其抗腫瘤的功能,是目前研究的重點。
2.2 LAK細胞
其是外周血分離出來的單核淋巴細胞,經體外加入IL-2刺激活化增殖,再回輸給患者,可誘導出非特異性的殺傷細胞,殺傷多種對NK細胞不敏感的腫瘤細胞,LAK細胞具有強大的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高效的增殖能力和細胞毒活性高的特性,LAK細胞治療腎癌較好。LAK細胞與NK細胞殺傷靶細胞的機制相似,靶細胞表面結構是通過細胞之間的接觸來識別,通過分泌IFN和TNF參與殺傷、并直接攻擊腫瘤細胞。但是,LAK細胞需加大量IL-2誘導,費用高、不良反應明顯,重復性欠佳,臨床應用有局限性。
2.3 共培養樹突狀細胞與CIK細胞
共培養樹突狀細胞與CIK細胞具有毒性強、釋放量大、高表達共刺激因子和抗原呈遞分子,可促進樹突狀細胞的成熟與CIK細胞的活化,樹突狀細胞-CIK細胞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抗腫瘤作用,進一步增強療效,是腫瘤細胞免疫治療的最佳組合,也是目前國內外使用免疫細胞治療腫瘤在臨床上的新舉措,雖然免疫治療仍大多處于臨床Ⅰ、Ⅱ期和動物實驗階段,但前景誘人,實驗證明,共培養樹突狀細胞-CIK細胞在細胞增殖和殺瘤活性上更具優勢,具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殺傷性能,是臨床具有應用前景的效應細胞。
3 生物治療患者的護理
對采用生物治療法的腫瘤患者的護理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具體而言,包括心理護理、不良反應關照護理、飲食護理等等。
通過分析進行生物治療的腫瘤患者的心理,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消除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培養患者對生物治療的信心,在治療的過程中更好得達成配合,提高生物治療的質量。在生物治療過程中,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發熱、寒戰、乏力等,消化系統反應,造血系統毒性,皮膚反應和過敏反應等等。患者在進行生物治療后,應當注意休息,適當運動,預防感冒。護理人員在患者用藥期間應當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特別是有心臟病史的患者。
參考文獻:
[1]劉敏,王群興,楊東亮.肝細胞表達的免疫相關分子與肝臟疾病[J].免疫學雜志,2013,29(1):78-81.
[2]代國知,袁紅霞,陳虹亮.基于樹突狀細胞的腫瘤免疫治療研究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12,20(2):40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