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熇?
【摘 要】現代林業既是生態建設的主體,又是生態安全的保障,更是生態文明的標志。擔負著改善生態和林業產品供給的雙重使命,是人類自然和諧發展的綠色紐帶。落實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充分發揮林業的生態功能,解決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的問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大計。
【關鍵詞】生態環境;林業工程;問題對策
1.現階段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問題
1.1對生態環境建設認識不夠,“邊治理、邊破壞”現象嚴重
由于傳統思想的影響和長期以來人們對林業的認識存在嚴重偏差,造成了人們往往把林業只當作產業或一般的經濟來看待,忽視了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注重短期經濟效益,過度地采伐森林,使我國本來就很少的森林越采越少,加劇了生態環境的變化。包括一些政府部門對林業工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對工程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缺乏思想準備,沒能將林業生態建設的深遠意義貫徹到群眾中去,從而導致建設工作進展慢,對建設成果保護不力等現象發生,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普遍存在。
1.2整體森林資源不達標,國家資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的情況突出,人均擁有森林面積和蓄結量遠遠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森林覆蓋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很多。同時,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面比較廣,任務比較繁重,而國家投資總量嚴重不足,資金缺口較大,生態建設整體進度緩慢,生態治理的規模受限,導致局部治理、總體惡化的趨勢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1.3林業生態工程質量不能盡如人意,林業生態項目效益不高
一些地區短期內退耕還林面積過大,退耕速度過快,帶來不少問題。由于良種生產供應不足,導致劣質種苗被栽種,進而使得補植任務過大,既加大造林成本,又使造林質量不高。許多地區在造林是仍然是散亂作業的施工方式,“粗植濫造”問題嚴重,施工質量無法保證。在當前林業項目中還處在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不高;樹種結構不合理,林地生產力得不到有效發揮;林木質量不高,抵御病蟲害能力差等問題。林業生態工程質量偏低,不能穩定地發揮預期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4生態補償機制不完善,有效的監督激勵機制未形成
林業生態經濟補償資金主要是對管護者的補助,不是對公益所有者營林成本或經濟損失的補償,所有者沒有得到實質性補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態補償資金來資源渠道單一生態公益林木補償標準偏低,不管管護費,更不用說補償林業所有者對重點公益林的營林投入和禁止商業性采伐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時,林權所有者或經營者不能獨立支配補償資金,缺乏收入的支配權。林業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機構資金嚴重不足,嚴重地影響了林業站和林業監督管理職能的發揮。
1.5科技服務體系欠缺,治理成果技術含量低
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和技術含量低是當前我國生態工程建設的重要問題之一。從當前的情況看,科研成果的轉化率比較低,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推廣的速度還比較慢,科研含量低的問題十分突出,在治理措施的實施上,講形式,不講科學,造成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是科技投入少,人才流失嚴重;設備落后,高科技術應用少,低水平重復研究多,最大的、突破性研究課題開展的較少。
2.新時期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應采取的有效對策是
2.1強化責任,提高決策人的保護意識刻不容緩
加大宣傳力度,讓決策人充分認識到,目前大氣環境已遭到嚴重破壞,海平面上升,不久的將來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而植樹造林可緩解大氣變化,減小海平面上升的趨勢,可造福于我們的子孫萬代,從而提高決策人保護森林資源的思想意識,調動和帶動群眾都來保護森林資源,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2.2構建資金投入長效機制,加大對資金的監管力度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項目的主體是國家,國家要調整財政政策,增加對林業生態工程的投資力度,要把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投資納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并予以優先安排。動員社會力量,廣開渠道,建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基金制度,統籌安排,分級管理,專項使用,并逐年增加資金規模。加強國際合作,積極爭取國外援助和優惠貸款。在加大投資的同時,建立科學的資金管理模式,健全對工程建設資金的強制審計監督制度,加強對資金的監督管理。
2.3創新造林質量機制,強化森林經營和保護管理意識
在造林工作中要制定出具體和可操作性強的規劃,用于指導生產,在造林生產中要嚴格按照規劃設計組織施工,確保規劃落實到實處。要規范造林技術,完善造林機制,提高造林質量,充分調動群眾造林積極性。造林后的管理要及時跟上,建立健全管護機構,組建管護隊伍,購置管護設備,建立管護制度,確保管護工作落到實處。做好資源培育、資源保護和資源管理工作,嚴格林地和森林采伐利用管理,真正實現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連續利用。
2.4注重生態補償,建立生態建設激勵機制
探索多渠道籌集補償基金制度。以政府為主導,建立和完善省、市、縣三級補償基金制度。建立生態效益受益者合理承擔的補償基金制度;積極探索非林業資金轉入生態補償基金的模式,把生態效益受益者納入為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征收對象。積極探索分級管理、分類補償政策,制定合理的公益林采伐利用政策,探索分布實施公益林國家贖買機制,賦予林木使用者補償基金支配權。要努力形成生態建設的激勵機制和內在動力政策體系,使地方政府、群眾、投資者的積極性得到保護和發揮,確保工程建設穩定協調發展。
2.5強化林業種植技術人員的有效作用
加強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技術人才,使他們在林業種植技術建設中能很好的去指導當地農民進行種植,從而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還有在林業種植技術方面還可以借助于高新技術,如先進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應用到林業生產中去,如在生物技術方面,教會他們對于種子采收、播種、苗期管理等方面的林業生產技術,達到讓林業種植的農民真正學到林業現代化種植技術,從而,全面提高林業發展速度,實現林業現代化種植。建立激勵機制,吸引林業院校大學生到基層工作,為保護林業資源發揮有效作用。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