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花
摘要:本文從我國國有企業實行財務總監委派制度的初衷和理論依據,實行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總監委派制;理論基礎;作用;問題;建議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為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發揮著重大作用。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為解決所有者權力缺位和經營者權力越位公司所帶來的諸多問題,我國進行了很多探討和嘗試,國有企業財務總監委派制度應運而生,并被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一、我國國有企業實行財務總監委派制的初衷和理論基礎
財務總監委派制在我國最早從20世紀90年代在深圳、上海等城市國有企事業單位的改革中發展形成。[1]當時,我國的經濟正處于轉軌時期,由于法律和市場機制的不成熟、不完善,所有者權力缺位和經營者權力越位以及監管不力等原因,我國企業中存在著嚴重的國有資產流失、“資產泡沫”和“資產清洗”等問題。為解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燃眉之急,財務總監委派制就被提了出來,并在我國逐漸推廣應用開來。
國有企業財務總監委派制建立的理論依據是現代產權制度和委托代理理論。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是現在企業的重要特點,按照委托代理理論,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就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經營者為內部人,一般不擁有占支配地位的股權,他們只是所有者的代理者。所有者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而經營者則有其自身利益的考慮。由于所有者和內部人效用目標的不一致,在內部人控制企業主要經營活動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內部人以犧牲股東利益為代價來實現個人效用最大化的問題。[2]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家采用了委托財政、審計部門進行監督或者委托專門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等一系列措施來監督經營管理者。但是,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定期的結果審計,屬于事后的控制評價行為,對預防和抑制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成效不大。財務總監委派制則使得對所出資企業的審計成為常態,事后監督成為事前和事中監督,能對預防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和國有資產流失起到積極作用,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
二、我國國有企業實行財務總監委派制的現狀
(一)我國國有企業實行財務總監委派制的成效
隨著20世紀90年代,國有企業財務總監委派制在深圳、上海等國有企事業單位實行開來,在我國已經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它的實行帶來了如下成效:
1、有助于所有者及時獲取國有企業信息,有效地解決所有者和經營者信息不對稱問題。
在現行財務制度下,所有者獲取所出資企業的信息受到時間和方式等的約束。除上市公司外一般企業都是按年提供財務會計報告,信息嚴重滯后,及時性無法滿足,而且信息的獲取方式一般也只能從財務會計報告中獲得,獲取的途徑受到很大的限制,容易導致“信息孤島”。
2、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效地解決會計信息質量嚴重失真問題。
在內部人控制企業主要經營活動的情況下,會計人員屬于企業內部人員,很容易受到經營者的左右,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很難得到保障。財務總監通過建立系統的財務會計制度、以及對重大資金等事項的聯簽審批制度,切斷了會計信息質量造假的途徑,為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提供了保障。
3、有助于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有效地解決現代產權制度帶來的問題。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應當建立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監事會負責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職務的行為進行監督,并在上述人員損害公司利益時,有權予以制止和糾正。但是,由于受到內部人控制的影響,監事會形同虛設的情形比較普遍,無法真正做到對經理層的制衡。財務總監代表所有者行使產權監督功能,解決監督軟化或者缺位的問題,有助于公司治理結構的進一步完善。
4、有助于完善企業內控制度,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財務總監進入企業,企業的控制環境發生了變化,通過內控制度的有效建立和執行,達到制衡的目的。同時,財務總監融于企業的生產經營中,積極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服務,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也有利于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總監委派制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財務總監委派制在完善我國國有企業治理結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實施過程也存在如下問題:
1、委派的財務總監的法律保障機制欠缺。
雖然國有企業財務總監委派制度在我國已經實行了20多年了,但是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一部關于財務總監的法律出臺,這樣使得財務總監名不正言不順,得不到應有的地位及權力保障,這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財務總監委派制度的推廣。
2、委派的財務總監在國有企業中的角色界定不清。
財務總監委派制引入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國有企業存在的信息失真和國有資產流失較嚴重等問題,最初的目的就是財務監督。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委派主體的不同和適用范圍的擴大,根據財務總監在被委派企業的工作重點不同,形成監督型財務總監和決策型財務總監[3]兩種類型。財務總監的工作重點是僅僅停留在財務監督層面,還是在實施財務監督的基礎上進入被委派企業的戰略層面,從而代母公司行使決策職能的爭論一直沒有定論,也沒有通過立法的方式予以確定,這導致財務總監在國有企業中的角色界定不清,給財務總監的工作帶來了困難。
3、缺乏客觀、公正的業績考核和約束激勵機制。
財務總監的職責與經營者的職責不同,業績考核的內容也應當不同,但是多數企業對財務總監的評價考核仍然與被委派企業的經營業績掛鉤,沒有根據財務總監職能的不同形成特色的考核和獎懲機制,導致財務總監工作積極性不高,甚至會進行逆向選擇,增加財務總監的道德風險。
三、對完善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總監委派制的建議
針對上述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總監委派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對財務總監在被委派國有企業中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
從治理結構層面來講,財務總監履行的主要職責是財務監督職責。財務總監受聘于董事會,對董事會負責,履行對經理層的監督職責,定期向董事會匯報工作,并接受董事會質詢。從經營管理層次,財務總監是企業經營管理層的重要成員,必須參與到被委派企業的戰略決策和價值創造中,成為企業的戰略計劃管理者、風險控制管理者和資源價值管理者等。當然,當兩種職責發生沖突的時候,財務總監要對委派機構負責。
(二)明確財務總監在被委派國有企業中的職責。
對財務總監在被委派國有企業中的角色進行定位的同時,財務總監的具體職責也應通過相關的制度予以明確。財務總監的職責主要側重于財務方面。主要職責不僅包括財務政策的制定、內部財務制度的完善、管理企業的資金、負責財務報表、稅務方面等事項,還應參與到企業的風險管理和戰略發展規劃等的制定中來,為企業長期健康穩定的發展作出貢獻。
賦予了財務總監相應的地位和權限,那么財務總監也應承擔起相應的職責。財務總監應當對上報的國有企業財務報表與企業的經理共同承擔責任;對所監管企業的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對所監管企業的重大國有資產流失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三)建立對財務總監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考核和激勵獎懲制度。
為了切實發揮好財務總監的作用,避免財務總監的逆向選擇風險,應當建立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日常管理、考核和激勵獎懲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包括定期訴職制度、重大事項匯報制度等。在設計財務總監考核體系時,所確定的考核指標應當科學、合理,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考核方法,對財務總監形成綜合、客觀、公正的評價意見。財務總監的收入應當與考核結果掛鉤,并對那些能夠堅持國家法律法規,堅持原則,制止或避免了重大違法行為或財產損失的,要給予獎勵。對于那些不認真履職,考核為不稱職的人要對其進行解聘,對造成國家經濟利益損害的,要給予相應的經濟懲罰。
(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財務總監委派制的實行提供法律保障。
財務總監委派制在我國企業集團財務控制中越來越重要,為了使財務工作有法可依,增加財務總監工作的權威性,進一步完善關于財務總監的相關法律法規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我國國有企業實行財務總監委派制是有現實意義和理論依據的,我們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并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讓財務總監委派制更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楊肅昌:《關于對財務總監制度的本質認識》,《會計研究》,1998年第2期。
[2]田海峰:《財務總監委派制問題探析》,《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第12卷第1期。
[3]陳宏明、雷新途:《中國特色的企業集團財務主管體制探討》,《財政研究》,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