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建萍
摘要: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離不開量的積累,為此,《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于145萬字。課外閱讀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的不可忽缺的部分。而當前的山區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卻不容樂觀。筆者對此進行調查,并積極探索課外閱讀指導的策略:1、轉變觀念,重視課外閱讀;2、營造濃厚的的閱讀氛圍;3、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4、加強指導,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性。
關鍵詞:山區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這是時代的使命,是中華崛起的呼喚。大量閱讀有益的課外書籍,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非常有利。
科學有效的指導就像給孩子插上翅膀,讓孩子在課外閱讀的天空中飛得更高。那么怎樣指導山區小學生課外閱讀呢?
一、轉變觀念,重視課外閱讀
讀書對人一生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縱觀古今中外,凡是歷史上的杰出人物,沒有不重視讀書的。然而,部分小學生的觀念很傳統,他們只重視課內閱讀,不重視課外閱讀,這需要教師從思想觀念上進行積極的引導,讓他們轉變觀念,重視課外閱讀。那么,小學生為什么要重視課外閱讀呢?
首先,增長知識,提高寫作水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一句名言。讀書卻可以使人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繼承先人的智慧,博古通今,開拓視野,增長知識,讀書可以讓人自覺地將書中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能提高寫作水平。
其次,陶冶情操,培養健全人格。英國的威·沃克曾說過:“只要讀書用心,人的舉止自然會一點點優雅起來。”要使我們的孩子有著寬廣的胸襟,有著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從哪入手?肯定是從課外閱讀入手。課外閱讀是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徑。
再者,愉悅身心,豐富精神生活。課外閱讀是一種自主式的閱讀:學生自愿主動,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是輕松快樂的閱讀。它帶給學生的是快樂,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學生在讀書中感動、快樂,有成就感,在愉悅身心的同時又豐富精神生活,真是一舉兩得。
二、營造濃厚的的閱讀氛圍
(一)營造濃厚的校園閱讀氛圍。
呂叔湘先生說過:“多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得益于課外。”許多名人、作家都說過類似的話。而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應該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著眼于學生的一生,營造濃厚的校園閱讀氛圍。比如:提供圖書閱覽室,內藏足夠的優秀書籍,配置足夠容納量的書桌;在學校走廊或宣傳欄張貼關于讀書方面的標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熟背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等,大量標語充斥著學生的視野,經常看到或誦讀到,都會激發起學生極大的閱讀興趣。此外,教師要樹立榜樣的典范。“其身正,不令而行。”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教師自己必須先熱愛閱讀。當看到老師經常地閱讀,學生會不自覺地進行模仿,逐漸地走上閱讀之旅。
(二)獲得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
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應該重視學生家庭的積極作用。學生在學校要上課,要做作業,因此在學校看課外書的時間不多,而在家時間較長,要想讓學生在家進行課外閱讀,這就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幫助。倡議家長為自己的孩子建立“我的小書房”,經濟條件不好的話,準備書架或者書桌也行,為孩子選購豐富多樣、內容優秀的書籍,并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陪孩子一起閱讀,這就是一個像模像樣的“書香家庭”了。
三、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有許多,我是通過“講故事”、“榜樣激勵”、“介紹好書”、“知識競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這么多的活動中,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講故事”。一聽教師要講故事,教室里馬上鴉雀無聲,個個伸長脖子,豎起耳朵,兩眼發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聽得津津有味,如癡如醉。故事聽多了,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也就有了。此外,“榜樣激勵法”也很有效。榜樣能讓學生產生奮發向上的心理,并能讓學生比較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取長補短”的作用。
四、加強指導,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性
在山區小學,開展大量的、有效的課外閱讀,確實存在著許多困難,但我們必須克服困難,想方設法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切實提高山區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實效性。
一是制定合理的課外閱讀計劃。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制定出比較具體的課外閱讀指導計劃,向學生公布每個學期課外閱讀的書目,幫助學生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和時間表,合理安排好課內與課外知識的銜接、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的時間分配,做到課內課外相互結合、相互促進。
二是指導選擇書籍。別林斯基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讀還壞。” 選擇書籍很重要,它是閱讀的方向,如果方向錯了,那么讀得越多,離目標就越遠。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鑒別能力低,往往不能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教師要加以指導。
三是摘錄批注,注重積累。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對于文章中的生字詞語用筆劃出來,難讀難懂的地方可以在邊上打個問號,不認識的字在邊上標上拼音,重點的句子或段落可用著重號表示,有見解的地方還可以在邊上寫批注。總之,讀書要做到“手腦并用”閱讀才將會變得更有價值、更有實效。
四是教給學生“三讀法”
A、精讀法。即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精細地閱讀。
B、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
C、選讀法。即根據自己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作家肖復興說:“能夠熱愛讀書并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于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財富。”作為一名山區小學的語文教師,我們要把學生教育好,首先我們必須做到的,就是加強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讓孩子喜歡課外閱讀,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既做到知書達理,又做到學以致用。讓我們給學生插上翅膀,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天空中飛得更高更遠。
【參考文獻】
[1]崔巒.求實·求活·求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室,2004
[2]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4]徐國平.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實驗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