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合心
摘要:抑郁癥又稱為抑郁障礙,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存壓力逐漸變大,這也使得抑郁癥的發生率逐年增高。抑郁癥已經成為現今危及現代人們生活質量及生命的危險速度,抑郁癥屬于一種心理障礙,患者情緒常常消沉,悶悶不樂悲痛欲絕、甚至出現自卑抑郁、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者行為,嚴重的可能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因此,及早的診斷和治療是控制抑郁癥發展,幫助患者戰勝病魔,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抑郁癥;診斷與治療;藥物治療;情緒
抑郁癥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屬于心境障礙的一種。迄今為止,抑郁癥的病因尚不能明確,但多數研究顯示其與生物、心理、社會環境等多個因素有著直接的關系,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患者出現單次后者反復多次的抑郁發作,患者表現多為心境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認知功能損害等多種不適表現,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而及早的診斷和治療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患者痛苦的關鍵,本文就分析抑郁癥的臨床類型和特點,就其診斷與治療展開研究。
1 抑郁癥的類型與特點
1.1 抑郁癥的類型
就目前來說,抑郁障礙可以分為心境惡劣障礙、適應障礙伴隨抑郁心境、繼發性抑郁障礙、抑郁癥四種。首先,心境惡劣障礙就是我們所說的抑郁性精神癥,指患者心境低落保持持續狀態,這種狀態至少維持兩年以上。據相關研究顯示,心境惡劣障礙患者的特點與表現都與抑郁癥的表現極為相似,但其區別在于心境惡劣障礙患者的情況屬于中度和輕度之間,且這種情況保持兩年以上[1]。適應性障礙伴隨抑郁心境指的是因明顯的生活環境變化而引發患者的人格缺陷,這種情況一般不會超過兩年,發病時間主要集中于患者受到心理社會刺激一個月之間。另外,隨著人們對抑郁癥的關注度逐漸提高,抑郁癥開始被區別為單相和雙相研究。單相與雙相抑郁癥有著完全不同的情感疾病,單相抑郁癥在臨床中的發病率更高,且患者主要人群為女性;而雙向抑郁癥男女數目大多相同,并且遺傳幾率更大,患者出現自殺的情況更多。
1.2 抑郁癥的臨床特點
輕度抑郁癥患者常常表現為悶悶不樂、無愉快感、對事物的興趣減退,重度抑郁癥患者則表現為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對生活失去信心、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輕的變化規律[1],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患者自我評價降低、認為自己是無用人,沒了自己別人會過得更好,嚴重者可能會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的情況。其次,抑郁癥患者表現為嚴重的思維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且意志活動呈現出顯著而持久的抑制,生活被動、不愿與人交流,嚴重的表現為不語、不食、不動。另外,相關研究證明抑郁癥患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認知功能損害,表現為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障礙、反應時間常、學習交流困難等情況。抑郁癥患者的軀體癥狀表現為有睡眠障礙、乏力、便秘、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有的患者表現有惡心、嘔吐、心慌以及胸悶等情況,這些都是抑郁癥發作時的典型特征,如果以為抑郁癥患者,必須及時進行輔助檢查和實驗室檢查,以及時確診并進行治療[2]。
2 抑郁癥的診斷與治療
2.1 抑郁癥的診斷
目前,對于抑郁癥的臨床治療仍然沒有特異性的診斷工具,臨床診斷抑郁癥的方法主要還是通過調查填寫癥狀并進行評定來完成。眾所周知,抑郁癥屬于情感疾病,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不同的患者因受到的影響因素不同,表現出來的癥狀也有所不同,程度也有不同,因此,這也給抑郁癥的診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準確的判斷出抑郁癥疾病,必須依靠臨床判斷與臨床技巧,結合患者判斷并對患者的資料進行全面收集,同時,加以對患者嚴密的心理及生理方面的檢查,進一步結合資料進行確診[3]。
事實上,抑郁癥的診斷要根據患者病史、病程、臨床癥狀、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來進行,對于典型病例一般不困難。一般來說,國際上通用的診斷標準為ICD-10和DSM-IV,國內則多采用ICD-10來診斷,ICD-10是指首次發作的抑郁癥或者復發抑郁癥,則不包括單相或雙相抑郁[4]。根據患者集中注意和注意能力降低情況;有無自我評價降低情況;有無自罪觀念和無價值感;有無認為前途暗淡悲觀;有無自殺或者自傷的觀念或者行為;有無睡眠障礙;有無食欲減退或下降,病程持續時間等情況來評定。
2.2 抑郁癥的治療
對于抑郁癥發作的治療目的要達到三個方面,提高臨床治愈率,最大限度的減少病殘率和自殺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恢復患者社會功能;預防病情復發。在實際的抑郁癥治療過程中,要本著個體化治療、劑量逐步遞增的原則,盡可能采用最小的效量、降低不良反應,提高服藥依從性的目的。其次,要堅持足量足療程治療,盡可能使用單一藥物治療的原則,如果單一藥物的療效不佳,可考慮轉換治療或者增效治療以及聯合治療等方式,但要注重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最后,要堅持治療前知情告知,治療中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技術處理不良反應的原則,聯合必要的心理治療和軀體疾病治療,以保證治療效果[5]。
針對很多中度以上抑郁癥患者在確診后進行心理和生理輔助治療的同時,要進行藥物治療。目前,就臨床上來說,一線使用的抗抑郁藥物主要是選擇性5-羥色胺聯合抑制劑(比如:帕羅西汀、西酞普蘭、舍曲林、艾司西酞普蘭等藥物),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如: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郁藥(如:米氮平)等藥物[6]。而傳統的三環類、四環類抗抑郁藥物及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因其引發的不良反應較多,所以一般很少使用。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應著重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和物質治療。
3 抑郁癥的預防和進展
根據相關研究對于抑郁癥患者的10年追蹤調查發現,抑郁癥患者在治愈后有近75-80%的患者出現多次復發的情況,所以對于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應該是長期性的,在治愈后還需要進行預防性治療。針對發作3次以上的患者應采取長期治療,甚至囑終身服藥治療。很多學者認為,維持性治療的藥物使用量應與治療期間相同,還要加以定期的門診隨訪觀察,一定的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性治療,以全面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幫助患者解決生活中、心理上的困難,從而提高患者對環境和觀念的應對能力,降低復發率[8]。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人們的生存、生活壓力逐漸變大,抑郁癥已經成為危機人們生活質量和生命的高發疾病。而及早的、準確的抑郁癥病情診斷和治療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率的關鍵,對于不同類型的抑郁癥,其診斷和治療要根據患者的實際臨床表現,選擇適當的心理、物理以及藥物治療方式,全面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江開達.抑郁癥的診斷與治療[J].醫學與哲學,2010,31(4):12-13,23.
[2]趙明,趙鵬.綜合性醫院對抑郁癥的診斷與治療[J].醫學綜述,2009,15(10):1552-1553.
[3]馬金霞.女性抑郁癥的診斷與治療探討[J].醫藥前沿,2013,(15):204-204,205.
[4]巢亞琴.舍曲林治療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15):3443-3444.
[5]羅雋.青少年抑郁癥300例臨床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2):5250-5251.
[6]劉紅.抑郁癥診斷與治療進展[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1(8):716-717.
[7]沈莉,高雅,楊建等.從“氣郁神傷”角度探討抑郁癥的診斷與治療[J].天津中醫藥,2012,29(6):564-565.
[8]王旭梅,陳琦.婦產科抑郁癥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6):47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