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鳳
摘要:新時期,我國企業要想實現發展,就必須實現不斷的創新,尤其是管理方面的創新,它既是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推動整個經濟發展的根本。目前我國企業管理中還存在諸多問題,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希望能給企業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企業管理;創新;措施;必要性
21世紀的今天,企業管理創新成為企業界最為關注的話題,針對企業管理,不同的企業會秉持不同的觀念,但是最基本的還是創新,由此可見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那么,企業要如何實現管理上的不斷創新呢?針對這一問題,筆者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旨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一、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一)管理創新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企業管理的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有企業管理已由單純生產型管理向生產經營型管理轉變。在國民經濟市場化進程中。國有企業被推入市場。正在向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轉變。逐步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企業制度。這一切都已表明。市場機制的作用大大加強。我國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市場體系發育不斷完善。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國有企業必須擺脫舊的管理思想的束縛。勇于創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體系與管理方法。
(二)管理創新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
創辦企業,最終是為了實現追求收益最大化這一目標,而企業管理創新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有效途徑。管理創新的過程,既是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過程,也都是追求收益最大化的過程。一個企業是否獲得了顯著的收益是由管理創新是否成功來決定。這種收益不論是現實的和眼前的,還是潛在的和長遠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融資渠道不暢
在創業初期,企業缺乏風險投資扶持和合法借貸擔保的理念;在發展高峰期,企業又很難找到合作伙伴來實現新資本金的注入。其一:在直接融資方面,企業由于受資產規模等因素的影響,在證券市場上舉步維艱;其二,在間接融資方面,部分企業由于投資項目的市場和技術風險較高,前景渺茫,很難得到銀行的貸款支持。
(二)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在創業初期,企業借助多年的科研成果,可以迅速發展起來。一旦原有產品生命周期結束,企業將面臨缺乏新產品等問題。部分小企業因規模有限,財力不夠雄厚,難以再推出新產品。部分實力較強的企業,雖然有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確實基礎性研究,一味模仿,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產品市場空間有限,在激烈的競爭中可能隨時被淘汰。
(三)企業產權制度不規范
部分企業是國有企業改制后的單位,因產權關系模糊,企業的經營機制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適,將阻礙企業的規模擴大,直接影響企業的股份制改造,使企業無法按照規范的股份制企業運作,如:內部持股和上市募集資金等。企業要想持續健康發展,只有完善這種不成熟產權制度。
三、促進我國企業管理創新的戰略措施
(一)建立有效機制,培養職業化的企業隊伍
要推動企業管理創新,必須注重企業家隊伍建設,培養和造就一個主導管理創新前沿和領導市場競爭潮流的企業家階層。在這方面我們要結合我國國情并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在權、責、利一致的原則下,建立一套科學、公正的考核、晉升體系,完善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使經營者的個人利益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掛鉤。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建立經營者人才市場,引進競爭機制,通過市場機制把企業家這種生產要素進行合理配置。國家也要采取措施建立企業家資格認證系統、人才交流市場、繼續教育培訓機制等,以促進我國企業經營者的職業化。
(二)企業管理創新更加注重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
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決定著企業人力資源的價值,因此,企業管理創新將具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作為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資源。只有掌握了專業知識的員工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才能發揮出巨大的能力,企業管理創新的立足點就是要充分激發企業員工身上潛在的能夠促使員工與企業管理流程、職工與各個企業內設部門、職工與相互協作單位、職工與社會管理諸多方面緊密結合起來,是企業的管理與各個層面的協作成為運轉協調的一個整體,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這個整體為企業的吸金能力,從容應對知識經濟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挑戰,為企業謀求更大領域的發展空間,取得更加顯著的經濟效益。
(三)企業管理創新更加注重全面的績效管理
績效管理是任何一個企業進行管理都要所采用的一種管理方法,但是在如何進行績效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誤區,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績效管理往往只是單一的績效考核的形式,由于在考核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考核的量化指標有時不能充分表明每一個員工對企業的貢獻程度,在實行時缺乏必要的組織改善手段,從而遭到一些員工的抵制,弱化了績效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企業管理創新促使企業的績效管理向全面實行績效管理方向轉化,只要是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績效管理模式,就是企業需要的績效管理模式,隨著企業的發展,變僵化的、固定的績效管理為動態的績效管理,及時創新績效管理標準,甚至根據不同的崗位、根據不同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標準對績效管理的量化指標進行必要的修正,確保為企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員工真正能夠從企業獲得豐厚的回報,為企業的發展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學。
(四)大力實施企業組織創新
組織創新是企業管理創新的基礎?,F代企業組織應該是一個動態的結構和功能適應性調節的組合,是一個善于不斷學習、適應變化和促進變化的有機體。隨著科學技術的推動,以知識的創造和應用為主的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組織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其特點是企業間的虛擬性增強及其競爭關系的變化,融合性增加,企業邊界更加模糊,內部的共享性增強等。新時代企業組織創新的主要特點是,組織機構的學習性變化,組織內部和組織之間的信息網絡重構,組織中人際關系和工作關系的重構,權力性質的變化和權力機制的更新等。企業組織的創新,是權利結構和利益體系的重組,知識和專業權利在企業組織中的安排出現增強的趨勢,以專業單元和項目合作為主的創新,往往帶來組織的創新。
【參考文獻】
[1]曾培能.對企業管理創新的探討[J].時代金融,2011(21):5-6
[2]周景勤.關于企業管理創新的思考[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1):2-3
[3]李燚.企業管理創新淺析[J].改革與開放,2010(12):2
[4]周瓊婕.企業管理創新的探究[J].中國投資,2013(S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