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昱
摘 要:數學語言規范是指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普通話。數學語言作為闡述初中數學技能與知識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方法,它能快速提高數學信息容量,增強數學知識,為課堂帶來更多的活力與亮色。
關鍵詞:數學語言;口語化;趣味化;數形結合
數學語言是一項以數學知識為基礎,將學生作為實施對象,用規范的語言傳播的專業語言。不管是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還是現代化教學,數學語言始終是老師傳輸知識與技能的途徑,對完成教學任務與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必須根據教材編排,從學生容易接受的層面出發,加強數學語言探討,提高教學質量。
一、數學語言簡潔、精確、規范
精確的數學語言是指在講述數學事物時,必須做到用詞精確,在滿足學科特性的同時,不違背數學科學性。數學作為一門學科語言,同時也是概述數學推理、概念、定理與判斷的邏輯語言,它具有嚴密、準確等特點。例如:射線與直線,坐標軸與坐標等,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表達了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次序顛倒后,也會出現相反的意思,如:全不為零和不全為零、解方程與方程的解等。因此,在初中數學定理、定義、公理敘述中,教師必須做到語言準確,這樣才能讓學生避免不必要的誤解與疑惑。
數學語言規范是指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普通話。其中,語言是否規范,不僅會影響老師表情達意的效果,對學生獲得訓練技巧、知識技能也會造成很大影響。
數學語言簡潔,是指數學語言敘述中,應該盡量避免重復,做到一語中的。另外,也表現在數學語言的形式化、公式化與符號化上。與語言文字相比,這些公式與符號顯得更加形象、簡練、特別。在教學中,數學老師可以將數學知識歸納成圖表、圖形,讓復雜的內容結構形象化、簡單化、系統化,或者設置短小的口訣,方便學生記憶。
二、數學語言口語化、趣味化
在數學教材中,很多書面語言使用的是較長的抽象性、復雜性句型,此時如果老師仍然“照本宣科”的話,學生就會認為老師的語言難懂、僵硬,欠缺親和力,最后出現“犯困”的局面。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著將數學語言轉換成樸實易懂的口語,這樣不僅順應了學生的心理與年齡特征,同時也會讓學生感到親切。
另外,將語言修辭應用到數學教學中,對增加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成果與語言吸引力也有很大的作用。如:將比喻法運用到教學中,它能讓初中數學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通過借助外來事物,快速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出愉悅、輕松的學習情境。引用則是在說明事物時,運用民間諺語、古詩詞或者歌曲,這樣可以讓講解過程更加生動具體。
三、增強數形結合
圖形語言作為視覺語言的重要形式,在繪制圖形的同時,它能讓枯燥的數學知識更加直觀、具體,方便聯想、觀察。在觀察已知圖形的范圍、形狀、位置時,通過聯系方程與數量,最后能夠達到破譯圖形語言的目的。例如:在長方形表面積計算中,初次接觸空間圖形的學生很難理解直觀圖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步驟進行操作:從模型圖形出發,即整合相關圖形繪直觀圖;從圖形再到模型,即結合直觀圖,將具體的模型表現,這樣就能將模型與圖形結合起來,并且為其提供良好的感性認知,讓其熟悉直觀圖結構特征與畫法;從圖形符號出發,即用位置關系將直觀圖表示出來;從符號向圖形進發,即整合符號條件,畫出直觀圖。
另外,對于后進生,我們可以根據實踐教學的要求,從基礎知識方面增強語言藝術,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事實上,在教學中,后進生很容易出現逆反心理,由于缺乏自信心、獨立性、目標性,長此以往,就會對數學產生厭煩心理,甚至為了應付考試,背著包袱,硬著頭皮死學,或者干脆放棄不學。也正是因為缺乏主動性,所以后進生智力始終得不到有效開發。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加強數學語言的藝術運用,讓數學教學過程更加有趣、生動。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不僅要隨時關注全班學生的情緒,更要留意后進生狀態,后進生在課堂中經常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對于老師枯燥無味、按部就班的教學語言根本聽不進去。此時,老師必須及時利用藝術語言提高課堂氛圍,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進入思維狀態,最后提高教學有效性。
從情感來看:學困生的情感比較豐富,他們普遍需要老師的愛護與關心,在有所成績時,老師及時給予鼓勵或者表揚,能幫助他們提高學習主動性。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老師必須關注自身形象,在為人師表中,給學生更多的情感教育,促使其主動學習。另外,開設第二課堂,設置小組學習,注意作業難度也是語言藝術的內容,只有做好點滴工作,才能逐步提高學習成績。
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思維性學科,它對開發學生智力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老師必須注重數學語言藝術,在數學語言準確、精練、嚴謹的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梁愛靈.淺論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考試周刊,2013(3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