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育瑞 譚元勇 許勇

錦屏縣華寨村以推進“合約治村、產業富民”為載體,在大力實施5152工程(食用菌畝產值5萬元,好田土畝產值1萬元,山坡田地畝產值5千元,旅游戶均收入2萬元)的基礎上,重點建設綠化苗圃基地和鐵皮石斛種植基地等高效農業產業項目工程,基本實現“煮飯不用柴、走路不濕鞋、錢袋鼓起來、家園美起來”的目標。
夯實發展基層基礎
華寨村將弘揚法治精神與推進村民自治相結合,通過引導群眾修訂《村規民約》,改善農村社會建設與發展的基層基礎,為農業產業發展和同步小康建設提供保障。
支部帶頭修訂合約。按照“遵守現行法律法規、體現全體村民意愿”的原則,由村黨支部組織群眾將原有的《村規民約》修訂為《村民自治合約》,新《合約》涵蓋7個方面21款,由全體村民簽字認可后推廣執行。
村委主導村民執約。按照“村民自治”精神,由全體村民擔當自治合約的執行主體,組建勸和小組、執行小組和監督小組。執行小組采取“一說理二唱勸三批評四處罰”方式,有禮、有利、有節地調處矛盾糾紛。
以歌勸和促進和諧。“以歌勸和”是華寨村特有的村民矛盾糾紛調解方式,凡家庭鄰里發生矛盾糾紛,勸和小組就通過送“勸和匾”、吃“勸和飯”、喝“勸和酒”、唱“勸和歌”等形式,調解矛盾糾紛。自治合約推行以來,共成功調解15起家庭矛盾、33起山林糾紛,實現10年無刑事案件、無吸毒人員、無邪教人員、無火警火災等管理目標。
優化土地經營方式
華寨村集中開發整合全村土地資源,提高農村土地單位產值,為促進群眾增產增收奠定基礎。
流轉土地統一經營。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按“每畝地每年700元”的補償標準,將村民承包自主經營的98畝土地流轉到村集體,以村集體的名義統一開發、統一經營。
建設基地集中開發。在幫助食用菌和反季節蔬菜等傳統產業擴大規模、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先后建成50畝鐵皮石斛種植基地和48畝綠化苗圃示范基地,拓寬農業產業發展思路和空間。
股份經營多方創收。按照“合作社(公司)+黨支部+農戶”的運作模式,村集體按10%的股份比例,將土地連同相關附屬設施以股份的形式,入股經營共同創收。
培育富民增收產業
華寨村發揮好企業生產技術和農村土地資源兩個優勢,引進企業入駐基地投資開發,培育富民增收新產業。
做強綠化苗木產業。引進錦屏江口苗木合作社,將華寨村綠化苗圃基地建設成集產業示范、苗木培育、旅游觀光、綠化美化于一體的產業示范基地,首期規劃建設內容已基本完成,預計年均產值60余萬元,村集體年創收6萬元以上。
開發鐵皮石斛產業。引進集培育、種植、回收、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貴州康源鐵皮石斛開發公司,對華寨村50畝鐵皮石斛種植基地進行示范性開發,首期90個生產大棚已建設完成,年產值預計將達300余萬元,村集體每年可以通過基地增加收入30萬元。
示范帶動創業增收。華寨村鐵皮石斛和綠化苗圃基地將采取物資先期提供、技術全程保障、產品保價回收的“訂單模式”,帶動群眾依托合作社(公司)的技術資源創業增收。預計至2018年,基地將帶動50戶群眾發展綠化苗木產業、100戶以上群眾發展鐵皮石斛產業,并推動食用菌和反季節蔬菜等其他產業發展,基本實現戶均增收10萬元以上目標。(本文第一作者系錦屏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