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秋岑
摘 要:寫作課程對于語文學習十分重要,如何采用合適的方法,消除降低學生寫作動機的消極因素,并發展有助于激發學生寫作動機的積極因素,是當前語文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在這種背景下,從多個方面著手,給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寫作任務;學習動力;有效激發
寫作是以文字表達出一種井然有序的事理情意,而創作出一篇富有結構組織的文章。農村初中學生往往會展現出較低程度的寫作興趣,導致這種低興趣的主要原因如下:成績差,失去信心;缺乏社會經驗;從小學到中學寫厭了;生活單調枯燥,缺乏素材;缺乏及時的指導、評析;缺乏應有的心理自由;體會不到寫作的功用和價值;欠缺成就感和及時的反饋。因此,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方式來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寫作動機。農村初中學生寫作課程學習動力的激發策略
一、寫作任務的布置
教師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不宜在題目、字數及時間等方面有太多限制,否則只會令寫作活動如同測驗。建議多用“母子題庫”或“填空題”的形式,讓學生在同一命題下有多種選擇,而且不限文體。此外,本文建議在創作時不限于個人創作。至于表達形式方面,應容許以其他方式(如圖畫、同音字)暫代不懂的字詞或不懂表達的意念,以免思路受到阻礙。在擬題時,應兼顧新穎、趣味性、學生程度、生活經驗、訓練目標,并加入“設難”“解難”的元素,誘發學生的寫作欲望,令他們有不吐不快之感,從中得到寫作的樂趣,這有助于誘發學生內因性動機,對提高學生寫作動機相當有利。未能領會寫作的功用和價值是削弱學生寫作動機的因素之一。教師應鼓勵學生將表揚信、建議信等寄給有關機構,讓學生寫作時有了特定的對象及目標,令學習不只存在虛擬的環境中,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動機是很有幫助的,而且也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及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這尤其值得老師在教授應用文時進行借鑒。如何布置真實的寫作任務及發揮寫作的溝通功用,是提高學生寫作動機的一大發展方向。此外,還應擬定單純而符合寫作心理特點訓練序列的目標,讓學生從達成目標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這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動機。
二、情境的創設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興趣取向及寫作任務,創設情境,利用或通過話語、實物、活動、游戲、音響、動作、小品、繪畫、觀察、參觀游覽等,因勢利導,引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只要運用得宜,不論簡單的話語,還是結合文字、聲音、圖畫及動畫的多媒體,以至實地觀察,都可以達到相當好的效果。
三、寫作時的指導
在寫作過程中,教師的適時指導有助于解決學生的寫作困難,避免學生因此而產生挫敗感,影響其寫作動機。例如,指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材,或者在學生執筆苦思時,鼓勵他們翻看上文,進而發展下文等。
四、評估及反饋
評語可以給學生帶來及時而有益的反饋,以提高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評語要具體,有鼓勵性及建議性,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并知道如何改進。教師不應使用過于籠統的評語,這會讓學生覺得要寫好作文是遙不可及的事。針對學習目標作重點評改,對于不是重點的小錯建議“忍”著不改,這種做法既可節省教師的批改時間,讓反饋更及時,同時也能夠避免打擊學生的寫作信心。對達成目標的文章(即使存在某些問題)也盡量給高分,甚至滿分,這種做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外因性動機,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及寫作能力,從而引發寫作動機。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設計量表,讓學生利用量表互改,這可讓學生迅速得到反饋,而學生也能根據教學目標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有助于學生學習的自我監督。
五、日常教學的配合
教師應結合讀、寫、聽、說,讓學生多表達自己,如把時事、校內見聞等記在隨身攜帶的日記本內,并與同學分享及討論,都具有參考價值。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閱讀及其他范疇的教學,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認識寫作的方法,并在強化學生語言的基本訓練上,提高學生的感悟、分析能力,豐富其感情和想象力,發展思辨能力,使學生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進而消除降低學生寫作動機的障礙,并激發其對寫作的內因性動機。此外,教師除了在實踐中讓學生明白寫作的功用及價值,還應讓他們了解寫作對日后升學、就業的重要性,以激發其近景性及遠景性動機。
寫作動機涉及很多復雜的因素,面對學生能力差異大,動機不一的情況,本文參考了一些學者及前線教育工作者的理論、研究及實踐計劃,提出一些提高學生寫作動機的方法,以供參考。值得一提的是,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動機,除教師外,還需要依賴教育部門、社會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麗文.如何加強中學語文寫作教學[J].才智,2010(23).
[2]陳銀環.如何做好語文寫作教學這篇文章[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
[3]王奇形.重視積累.文學教育,2011(4).
[4]楊蘭月.寫作能力的培養.文教資料,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