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梅 趙延寶
摘 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自學能力是學習好數學的重要方法,針對培養初中生的自學能力進行了探究分析,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學習方法;學習成果;積極發言
數學是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它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中考上,還體現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等方面。由于我國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數學這門學科也變成了“填鴨式”教學,但是這種傳統的灌輸教學方法顯然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求。新課改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積極性。教師應當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授課效果。下面就具體討論一下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自學能力。
一、通過教師的指導找到學習方法
教師在上數學課時,要不斷引導學生學習課本知識,教會學生閱讀教材的方法。在上課前,教師可布置給學生課前預習的任務,讓學生列出學習提綱,根據提綱內容對應老師的講課內容,理解所學知識。上課期間,老師應該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在研究教材時,要邊看、邊寫、邊思考??磿倪^程中就應該弄懂書上的公式、定理,并對之前的知識進行復習??鬃釉唬簻毓识隆P屡f知識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學習。如果出現看不懂的現象應當做好標記,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帶著問題去聽課是最有效果的。教師在這些預習問題上要多加指導。
二、通過課后習題檢驗學習成果
課堂講解完畢后,老師可布置書本后的習題或課外習題當堂檢驗,之后再對這些題目的解題方法分析總結,探究多樣的解題思路,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受到老師的啟發,學生在上課前就要把課本熟透,將知識牢記在心,才能找到最佳的解題方法,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開拓數學事業,探究數學奧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課堂是學生與老師交流最多的地方,教師應當利用好課堂時間,鼓勵學生多問問題,多回答問題,不管從哪個角度,只要對解答問題有益,都應該得到表揚,從學生的答案中找到值得肯定的地方,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還可在課堂上設置小組討論,使學生在互相討論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學能力,要讓學生明白,條條大路通羅馬,一個問題有很多種解決方式,不同題目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解決方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了興趣,再加上努力,成績的提高便不成問題了。
四、延伸教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現代常用教學方法。其目的在于寓教于樂,讓枯燥無味的知識生動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這種方法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同樣能夠得到利用。例如,教師教授一些艱澀定理,如:勾股定理時,可以詳細給學生講述勾股定理的歷史淵源。勾股定理在外國叫畢達哥拉斯定理,又叫白牛定理、驢橋定理。相傳,畢達哥拉斯發現了這個定理后,斬了百頭牛以示慶祝,但是我國西漢已經有資料記載了勾股定理,比畢達哥拉斯早了五百多年。這些延伸的知識可以讓學生感覺到學習并不枯燥,數學也是十分有意思的,漸漸地學生就會產生學習興趣,喜歡自己去探究,自學能力在這樣的過程中就逐漸培養出來了。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學科,如果沒有足夠的興趣和自學能力是難以將它學好的。初中階段正是培養數學自學能力的最好階段,教師應當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走出被動學習的觀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自學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需要日積月累,長期堅持不懈。相信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的自學能力會逐步提高,教學效率也隨之上升。
參考文獻:
和國鵬.初中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2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