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好禮
摘 要:師生角色轉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把講臺變成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主要方法有課前學生演講;貼近生活的藝術表演;思想交流;學生授課等。
關鍵詞:角色轉換,主體地位,講臺變舞臺
講臺,歷來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陣地。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教師角色的轉換,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講臺已不只是教師的天地,而應成為學生參與教學、交流、溝通與展示自我的舞臺。根據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在課堂教學中就如何把教師的講臺變為學生發揮特長、展示才藝的舞臺做了一些嘗試,供各位同仁交流參考。
一、新聞聚焦與點評——變講臺為學生口語能力展示與思想交流的舞臺
為進一步展示當代中學生的口語表達技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上課前幾分鐘開辟了“新聞聚焦與點評”欄目。讓學生在課下搜集資料,可以是電視節目里看到的;“校園之聲”(我校的校園廣播,每天早、午、晚各播一次)廣播里聽到的;網絡、報紙上讀到的等,也可以是發生在校園里學生身邊的事情,只要是能夠引起同學們思考的、有助于同學們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事件,均是聚焦的素材和點評的主題。聚焦和評論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開門見山直接提出問題,也可以是講故事、談見聞,把問題寓意在故事見聞中,還可以以“小記者”采訪、“小法官”斷案等形式出示問題,其他同學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最后推薦代表,陳述共同達成的觀點和看法。必須注意的是針對同學們搜集整理的問題和觀點,教師要事先加以了解,嚴格把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放任自流,將負面的、不適合中學生的內容拿上講臺展示出來。在同學們聚焦點評的時候,教師也要適時予以點評和引導,以達到思品課活動育人的目的。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看似簡單的幾分鐘,卻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為一節課的開端打下良好的基礎,這與傳統教學方式下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導入方式相比,更有利于激活課堂,激發興趣,促使學生課外刻苦鉆研,廣泛收集信息,勇于實踐,積極為上臺演說準備素材,真正激發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參與思考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二、各類藝術表演——變講臺為學生才藝展示的舞臺
新課改思想指導下的思品課教材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課程中設計的許多活動,更能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為了更好地結合教材內容,創設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情景,可以讓學生在課下組織準備有關下一課的藝術表演內容。可以是課本劇、小品、情景劇等多人參與的節目;也可以是歌曲、舞蹈、詩歌朗誦、講故事等一人或幾人參與的簡單易行的節目,這要根據新授課的內容而定,教師事先要做好安排。通過學生事先的選材、組織、編排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學生到講臺上的才藝展示活動,鍛煉了他們的藝術表演能力,增強了自信心和成就感,激發了學習思品課的興趣。
三、思想品德交流——變講臺為學生學習交流的舞臺
學習方法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傳授知識,更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良好學習方法的養成教育。但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的小學,各個學校的管理模式、學習環境,老師的教學要求、授課方式都千差萬別、各具千秋,所以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也千姿百態,各具特色,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我在上課的過程中時不時地舉行幾次學習方法經驗交流,讓同學們到講臺上交流各自的學習方法,并針對某些同學、某一單元特定的學習內容提出具體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通過交流,同學們結合個人實際,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實現了共贏的目的。
四、學生授課——變講臺為學生全面展示能力的舞臺
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講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領地,好多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非常崇拜老師,都希望能當一名老師。因此我在教學教程中,常給同學們搭建這樣一個實現自己夢想的平臺,讓他們也當回“小老師”,這樣既可促使學生主動地去收集資料、挖掘教材,又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學生新鮮感強,能較長時間地保持有意注意。同等的地位使學生敢于質疑問難,易使課堂氣氛活躍,高潮迭起,也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比照鑒別、取長補短的平臺,韓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也。”
五、把教師的講臺變為學生的舞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要轉變觀念,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不斷學習,豐富自我,用良好的形象感染學生,同時在各個活動中必須當好策劃者和參與者,在充分體現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任何模式和方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要根據實施過程,及時做出合理調控,更需要不斷地取長補短和創新。希望在我們未來的教育中,能把講臺真正交給學生,成為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舞臺。
參考文獻:
[1]湛衛清.未來基礎教育改革亟待三個“轉向”.人民教育,2013(7):19-22.
[2]陳遠根,朱翠華.精心預設巧鋪墊智慧生成活課堂.中學教學參考,2014(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