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峰
摘 要:議論文是高考作文的重要文體。讓學生關注生活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因為議論的話題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包括看完電影電視后的評論、大街小巷的各種爭吵以及對某種事物的看法,都含有議論的影子。
關鍵詞:議論文;材料;說服力
經常閱讀,就經常會看到一些膾炙人口的佳作,令我們廢寢忘食,給我們帶來感動和啟迪,引發深思,觸動我們的情感。在議論文寫作時,這些文章都可以作為議論文寫作的原始材料。在使用的時候,應指導學生適當引用,使文章更有說服力,觀點更加可信,但不可以引用得太多,而在文章中失去了自己的觀點。
一、學會關注生活,搜集議論的話題
選材是寫議論文的第一步。學生感到為難的是無話可說,其實生活中處處有議論,生活中也離不開議論。同樣,我們也應該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議論,搜集生活中的議論話題,并且認真思考,不斷總結后形成自己的看法,最終形成自己的觀點。這對于提高議論文的寫作水平大有裨益。比如,針對目前正在進行的城鎮和鄉村周邊環境的衛生工作,可以讓學生去了解群眾對此的看法,無論是贊成的觀點,還是反對的意見,都進行搜集整理,經過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之后再結合前后環境衛生的比較,再去聽一聽大家的看法。經過這樣一番生活體驗,寫出來的文章一定是令人信服的。另外,由于始終以生活為基礎,學生容易產生興趣,易于形成自己較為正確的觀點,并感覺到議論文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有一定的實用性。類似還可以布置學生寫一寫自己較為關心的與學習、學校有關的議論文,引起學生對生活的關注。
二、選用鮮活的材料,增強議論的效果
議論文的寫作,搜集證據和事例是必要的過程。但由于缺乏對生活和時事的關注,所列舉的很多事例都相對陳舊,不是中國歷史上的古人就是國外的名人,不是英雄就是烈士,讀起來情感似乎受到某種壓抑,缺乏鮮活的時代氣息。事實上,現實生活最為豐富多彩,鮮活的事例每天都在發生。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生活,思考現象,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議論文寫作所需要的材料。例如,有一篇以“文化遺產”為話題的作文,乍一看似乎只有博古論今才能有說服力,但有一位考生卻以《傳承歷史文化》為題寫出了一篇難得的佳作,引用的材料包括APEC會議在周莊選址和央視著名欄目《實話實說》中就千年古榕的討論等事例來展開論述,同時也體現出作者對社會熱點的關注。這些事例鮮活有力,材料新穎,讓文章的風格煥然一新,征服了讀者,贏得了好評。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搜集整理后在文章中恰當引用,都會產生較強的說服力。
三、選擇深刻的材料,彰顯自己的見解
議論文的選材相當重要,選材的好壞直接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從選材上也能看出作者對事物的認識。好的材料固然重要,但對材料的挖掘程度卻更能看出作者的見解以及對事物的認識思辨能力。作文的一個標準就是看是否能夠對材料進行剖析,挖出新意,有直接的見解。例如,我們出了一道要求學生以說“安”為話題的作文,在搜集材料時,就可以把文章的立意定得較高些,可以從國家安危的角度來展開議論并搜集材料。可以列舉國家火箭發射的歷史跨越,可以列舉APEC會議在中國召開的盛況以及博鰲亞洲論壇和奧運會等,這些都是有力的證據,還可以聯想到姚明、劉翔等為國爭光的體育明星以及海峽兩岸的雙手緊握,這些事例材料經過深挖掘,與文章的觀點聯系在一起,再融入作者的見解,效果就變化了。如果再采用“安”與“不安”兩個方面正反論說并有所側重的話,就會使文章更加具有說服力,而且非常有品位。
四、事實疊加用據,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一篇好的議論文,所疊加的論據應不受時空的限制,縱橫馳騁,古今中外的名人,現實生活中的事例,都是有力的用據,只要是和文章觀點相一致的,有說服力的,都可以引用,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敘述時盡量用整齊的句式來增強說服的效果和力度。例如,一篇文章的題目為《追夢無悔》,在構思時就可以搜集各方面的材料進行透徹說理。既然是追夢,就一定會不安于現狀,這樣的思考結果必然會聯想到魯迅棄醫從文,鑄就了偉大剛毅的民族精神;還可以聯想到“水稻之父”袁隆平,挑戰水稻畝產僅僅千斤的“極限”而顛覆世界的權威論斷;也可以聯想到電視上正在熱播的“超級女聲”,因為不安于現狀,敢于挑戰大舞臺而掀起狂瀾。還可以從反面來聯想,追夢也有可能會失敗,可以列舉凡·高追求自我的事例。所有這些,無不有力地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總之,處處留心皆有議論的材料。要寫好議論文,就要打破議論文的神秘感,就要處處留心生活,養成關注生活、關注時代變化的好習慣。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有力的論據,通過分析并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作為教師更應該關心時事,著力引導,反復訓練,點燃學生心中對議論文寫作的激情。
參考文獻:
[1]郭仁華.讓探究之花開放在議論文教學之中[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16).
[2]司恬.淺論議論文教學中的美育[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