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輝
【摘要】在城市現代化進展不斷加快的同時,市政建設的速度和規模也隨之而起,因而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人們開始將目光轉向空中和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和使用,由此各類基坑工程在市政建設中已屢見不鮮。但基坑工程施工問題也會危及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而研究基坑工程施工技術就成為了必須進行的一項工作。本文將針對市政建設中基坑工程施工的技術,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字】市政建設;基坑;施工技術;論述與分析
引言:城市基坑工程施工技術必須以安全、經濟、可靠和便捷的標準為準則,詳細的來說就是要滿足這三個要求:首先是基坑四周的穩定,且必須滿足地下施工的空間需求,保證基坑施工獲得圓滿進展;其次是必須保證基坑附近的建筑物和地下設施在施工期間不受損傷或影響,保證附近建筑物和設施的正常工作;最后,在滿足工程安全、完滿進行的同時,盡量節約工程成本,如機械設備、選材和現場施工人員都盡量做到因地制宜和物盡其用。
一、市政建設中基坑工程施工的要點
在市政建設基坑工程實施之前,應先對具體的施工環境和條件進行仔細分析,后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地的地質、水文、地下管線和附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都會對施工造成較大的影響。之后要嚴格把握施工的難度,基坑的面積與支護結構的施工難度是成長比的,對基坑開挖的深度、面積、形狀方面都要嚴格把握。若施工地是軟土,在開挖之前就需要考慮到附近建筑物、地下設施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沉降和移動。施工的工期也必須仔細安排,詳細分配各階段的消耗時間和每天的工作任務,減少施工地的施工對附近設施的威脅時間,而且也要在保證施工內容順利完成的前提下,盡量縮短工期,這樣既縮短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又節約了一定的施工成本。最后,施工技術的組合運用也需要非常嚴謹的考慮和設計?;庸こ贪刭|處理、降排工程和結構組成等內容,施工較為復雜,且施工時極易受到地質結構不穩定、變形和天氣、滲流等因素的影響,因而如何組合使用基坑施工技術來抵抗這些因素的影響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市政建設中基坑工程施工技術例舉
以下將例舉幾種常用的基坑施工技術:
2.1鉆孔灌注樁技術
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主要采用正循環成孔、正循環清孔、商品混凝土和導管法水下灌注混凝土成樁的施工工藝,流程可描述為:施工準備階段,樁位放線、人工挖探孔、鉆孔、成孔檢查、下導管、灌注準備、灌注,之后成樁等步驟。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泥漿循環系統,在成孔過程中需要適當增加循環池和循環槽的清理頻率,還要對泥漿池和沉淀池進行定期清理,以環保為基本要求保證施工場地的內部和外部環境條件。
2.2高壓旋噴止水樁技術
高壓旋噴止水樁的施工工藝步驟大致有預鉆孔、下噴灌慢速噴漿上提、重復下噴管、慢速重復噴漿上提,之后回填上部鉆孔,最后成樁移位等。在施工中,需要著重關注前臺操作和制漿工作的配合,制定合適的信息發送方式,便于兩者交換信息。供漿的后臺需要連續運作,若出故障需及時通知機械操作人員,避免出現斷樁、缺漿的情況。若噴漿口快要超出地面,應當停噴,并攪拌幾秒時間,以此來確保樁頭密實且分布均勻。
2.3管井井點降水技術
管井井點降水施工工藝的施工過程大致有鉆孔、清孔換漿、下設井管、填充濾料、洗井、水泵和管路的安裝,深井降水運行以及封孔等。在施工中,為確保主體結構的底板安全,避免上浮,底板處施工時,原來的降水井暫時不作封閉處理,把井管除去超出底板頂部0.1到0.2米,留著當泄水孔,之后繼續使用。泄水孔要在主體施工工作結束,頂板回填之后再封閉。
2.4基坑工程安全控制
在對施工地進行降水時,必須嚴密監測周圍建筑物和地下設施(管線)的狀況,防止發生不必要的意外。土方的分層開挖必須遵循開挖原則,即先開槽支撐,再分層開挖,且嚴格禁止超層開挖的發生,也需要結合現場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于支護系統的控制,要嚴格控制鋼筋混凝土的承受強度,保證周圍坡度的穩定,而且還要注意清除基坑上的重量,如大型車輛、大型機械設備等,避免發生坍塌。在整個施工階段,要注意附近居民的安全,設立警示標志,此外,若基坑深度超過兩米,則需在周邊設置高于1.2米的防護欄。在基坑工程施工結束,質量驗收時,每一道程序都要嚴格把關,排查出任何可能對基坑的后續使用造成不良影響的情況,并及時進行修正和彌補,嚴格按照驗收標準對工程檢查驗收。
三、市政建設中基坑工程施工舉例分析
某地將建設一基坑工程,施工面積約為86000平方米,周長大約是1450米,開挖深度是3.5~5.2米,重要性為二級,場地和基坑復雜度屬二級,東面靠近住宅區,基坑側壁的安全等級為一級,其他側壁屬二級。由于該次開挖深度已超2米,因此需要在基坑的周邊安設大于1.2米高的防護欄,以保證周圍人員的安全?;拥膰o設計選用鉆孔灌注樁的方式,同時與高壓旋噴樁止水帷幕相結合,以此作為圍護體。該場地的土質有人工填土,沖擊淤泥土,還有風化殘積層,而基巖主要是石灰巖,局部夾雜白云巖、灰巖、砂巖等。在該工程開挖之前,針對施工地的土質情況,要把保持基坑穩定作為工作重心,嚴密防止基坑的變形,要將基坑外圍的沉降控制在可控范圍內,施工段間隔不得小于二十米,而每段施工段的開挖和支撐都要限時、分段、分層完工。以支撐的道數為依據,標準段可分為三層土,每層土的厚度為3到4米左右。基坑開挖時注意一定要按照施工地的實際情況,并與基坑支護的設計圖相結合,土方開挖可采用分區流水作業的施工方式,還需要做噴淋實驗,檢查鋪上的鋼筋混泥土面是否有滲漏的情況,若有,則需及時補漏,再進行防水層的處理。
四、結論
在基坑工程施工中,基坑施工地周圍的建筑和設施都給施工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對于深基坑的施工而言,難度將會更大。因而為了適應目前快速發展的建筑行業,并保證基坑施工過程的人員財產安全和基坑的質量,必須進行施工技術的完善與分析研究,總結施工經驗,吸收前人優秀的經驗和理論知識,并將自身所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按照現場情況不斷更新優化,以應對不同情況的基坑施工需求。逐步提升建筑人員的職業能力,促進市政建設優質優良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肖江松.市政建設中基坑工程施工技術淺析[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2-08-15
[2]余日興.市政建設中基坑工程的施工技術探析[J].科技與企業,2014-07-22
[3]陳煥操.建筑工程深基坑技術施工工藝及應用技術探討[J].廣東建材,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