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成
【摘要】粉煤灰因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而被廣泛應用到混凝土中,但粉煤灰的質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故探討粉煤灰如何影響混凝土性能,判別粉煤灰的質量,把握粉煤灰的摻入量,對在混凝土中正確應用粉煤灰具有實際意義。本文主要討論粉煤灰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關鍵詞】粉煤灰;混凝土;性能
粉煤灰屬于大宗工業廢料,但摻入混凝土后,可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生產升本,對混凝土的性質也有較大的影響。一般而言,摻入粉煤灰的混凝土,其和易性、可泵送性都會得到較大的提升。另外,粉煤灰對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有較大積極意義。隨著混凝土工程的興起,人們對粉煤灰的重視程度也有很大的提升,而如何和利用好粉煤灰以得到性能優異的混凝土,就是人們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
1. 試驗用原材料
在本次試驗中,所用原材料有:(1)水泥:海螺牌PⅡ42.5R,3d抗壓33.2 Mpa,28d抗壓58.8Mpa。(2)粉煤灰:粉煤灰1是沙角電廠產,F類,Ⅰ級,細度8.0%,需水比92%;粉煤灰2是沙角電廠產,F類,Ⅱ級,細度20.0%,需水比98%。(3)碎石:新會泰盛石場的碎石,粒徑為5~31.5mm,符合連續級配,壓碎指標9.7%(4)砂:北江河砂,細度模數2.7,級配屬Ⅱ區,含泥量0.5%。(5)外加劑:廣東紅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CSP-11型高效減水劑,減水率25%,含固量9.39%。的原料有以下幾種,分別為水泥、細骨料、粗骨料、摻和料、外加劑。
2. 試驗
在本次試驗中,主要分兩個步驟來進行。第一,設計基準配合比與比對配合比?,F階段的配合比方案較多,本文選擇最常用的一種,用水量設定為180kg/m?,水灰比選取0.44,砂率選取36%,外加劑的摻量根據前兩項要求,最終選擇的摻量為2.2%,確定為基準配合比。該項試驗主要是為了印證粉煤灰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程度。在對比配合比的試驗當中,用水量、水膠比、砂率、外加劑摻量均固定不變,與基準配合比相同,分別選用Ⅰ級粉煤灰及Ⅱ級粉煤灰,調整粉煤灰的摻入量,分別摻入10%、20%、30%、40%的粉煤灰,在超量系數方面,設定為1.5。第二,對已定的配合比作試拌,觀察、檢驗不同摻入量的粉煤灰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3. 試驗結果分析
3.1 粉煤灰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響
試驗中主要觀察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水性、粘聚性變化,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1:不同粉煤灰摻量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編號 摻入量 粉煤灰種類 坍落度mm 保水性 粘聚性
1 0 --- 160 好 好
2 10% 1 170 好 好
3 20% 1 185 好 好
4 30% 1 205 一般 一般
5 40% 1 210 一般 一般
6 10% 2 165 好 好
7 20% 2 175 好 一般
8 30% 2 190 一般 一般
9 40% 2 200 差 差
經過試驗發現,摻入粉煤灰后,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均會有所增長,且隨摻入量的增大而增長,但非線性趨勢增長。在同摻入量的情況下,摻入粉煤灰1的混凝土較粉煤灰2而言,坍落度相對較大、保水性與粘聚性較好。粉煤灰摻入量超過30%后,混凝土的粘聚性與保水性開始變差。試驗表明,適量的粉煤灰還可以較好的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保水性和工作性。因為粉煤灰的密度比水泥小,它代替部分水泥后,使棍凝土獲得更多的膠凝漿體體積,可增加拌合物的粘聚性;粉煤灰中的微珠顆粒對泌水通道起到堵截作用,可提高拌合物的保水性;粉煤灰的細微穎粒填充于混凝土中不夠致密的孔隙中,使原本填充其中的水分被釋放出來,提高拌合物的工作性。由此可見,粉煤灰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響比較積極,但粉煤灰的應用中,應注意粉煤灰種類的選擇與摻入量的調整。
3.2 粉煤灰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
粉煤灰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是本次試驗的重點部分。對試驗所得數據,具體結果見表2,作對比分析,可發現粉煤灰的摻入,混凝土在強度發育方面并不是很快,而是表現出了比較緩慢的狀態,但對混凝土后期強度的增長有積極貢獻,尤其是60d以后,粉煤灰對混凝土強度的增長作用較為明顯。隨著粉煤灰摻入的數量逐步增大,混凝土的強度發育也在逐步的放緩。當粉煤灰摻入量達到40%的時候,混凝土的強度將會低于不慘粉煤灰的混凝土。摻入粉煤灰1的混凝土,各齡期強度均較摻入粉煤灰2的混凝土高。試驗表明,粉煤灰的摻入對混凝土的強度影響偏向于積極,粉煤灰摻入量控制在40%以內為宜。
表2:不同粉煤灰摻量的混凝土各齡期的抗壓強度
編號 摻入量 粉煤灰
種類 混凝土抗壓強度/Mpa
3d 7d 14d 28d 60d 90d 180d 360d
1 0 --- 27.3 36.9 43.3 50.3 53.7 55.9 57.8 60.7
2 10% 1 25.5 35.5 43.3 52.6 55.9 58.7 60.8 61.9
3 20% 1 23.7 33.5 41.1 49.7 55.5 60.2 62.5 63.4
4 30% 1 22.0 31.0 40.0 48.5 55.2 62.7 65.6 68.7
5 40% 1 19.9 27.9 37.7 44.5 50.3 53.7 55.2 58.0
6 10% 2 25.1 34.8 42.0 50.6 54.0 56.8 58.3 59.0
7 20% 2 23.1 32.8 40.5 48.8 54.8 58.2 60.6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