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群峰
【摘要】經濟的快速增長形勢,推動了城市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完善城市相關配套設施的構建,合理規劃城市的布局十分重要,其中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更具有特殊的意義,展現出一個城市的良好風貌,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城市園林規劃設計的弊端與不足,以空間感和舒適感為基本原則,指出了營造城市園林建設空間感與舒適感的有效途徑,有效促進了城市園林建設事業的發展,以供廣大園林規劃建設者加以借鑒和學習。
【關鍵詞】城市園林;空間感;舒適感;相關建議
由于全球自然環境的日益惡劣,在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的同時,諸如噪音污染、水資源污染、空氣污染等各種生態污染破壞的現象比比皆是,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的生產生活運作以及人類未來的生存發展,城市園林規劃建設的提出和實施,無疑成為了改善這種不利形勢的有效途徑,尤其在近年來,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各種生產生活中的垃圾遍布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使得可以正常使用的土地空間資源越來越少,為了重塑城市的精神風貌,以空間感與舒適感為設計規劃原則,加強城市園林景觀規劃管理顯得尤為必要,擁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目前城市園林規劃設計的弊端與不足的分析
在近年來城市化建設取得較大發展成績以來,盡管經濟效益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是也給城市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各種污染現象令人堪憂,因此,城市園林景觀規劃工作的開展可謂勢在必行,然而縱觀目前城市園林總體規劃設計的現狀,存在著眾多的缺陷和不足有待完善和改進,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一)缺乏舒適度與美感的考慮
我國的園林景觀設計包含著悠久的傳統文化,顯示出深厚的歷史底蘊,充滿著藝術氣息,將其引入到城市的總體規劃建設中,也應該保持這種藝術美感,但實際上,很多城市的園林規劃建設會被各種量化的指標和規定要求所限制,在千篇一律的重復模式中,提高生產施工效率,強調經濟效益營收,完全忽視了城市園林設計規劃的舒適度和觀賞性,缺少了個性化與創新式的思考,沒有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城市發展的全新需求,例如:在許多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方案中不難看出,為了保證設計規劃的通過使用率,其內容方法并不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往往缺少人性化的元素,與城市的實際環境舒適匹配度不符,進而導致城市的形象樹立缺少鮮明獨特的風格。
(二)空間布局搭配不合理
城市園林設計規劃需要根據城市的空間地域來合理布局設計,這樣才能保證與自然景物融為一體,突顯空間合理性,然而很多城市園林在設計規劃過程中,缺乏因地制宜的考慮,大多數借鑒以往的設計規劃方案,導致設計出的方案嚴重違背了園林空間感的塑造初衷,讓植物搭配不合理,地形利用欠妥,完全淪為大眾化的設計,難以形成標新立異的特色風格,尤其一些地產開發商,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讓城市園林規劃失去應有的空間美感。
(三)重建設、輕管理
類似于改革開放初期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園林景觀建設中普遍存在看重前期建設、忽略后期保養維護的現象。園林養護管理對園林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科學的設計規劃和建設要與養護管理相結合才能逐漸誕生完美、獨具匠心的園林作品。一些大型園林動輒投入上億元,但往往只是曇花一現,時間一長,由于缺乏日常養護,慢慢失去了原有的一流水準根本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益。在研究園林景觀設計的,同時,也要重視養護管理否則再好的作品也只是空中樓閣。
二、營造城市園林建設空間感與舒適感的有效途徑
(一)既要布局合理也要體現空間立體美感
立體美感對設計者的空間想象力提出了高要求,更加注重縱向設計的合理性這與人們的視覺美感和情景交融程度休戚相關。 空間布局是園林景觀設計的首要條件,主入口、主通道、關鍵節點的排布和布局是設計者最先考慮的。明確上述問題后,就要重點考慮如何營造良好的縱向空間結構。序列重點關注布局縱向設計旨在最大程度達到三維立體空間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設計者常用的縱向手法有兩種:1、地形標高曲線化:使得道路場地不呈現一馬平川的普通形式,而是以一種上下跌宕起伏的曲線形態展現給觀賞者。同時在種植植物時,借助坡地形成空間上的交錯,使得景觀層次感加強。2、設置遮蔽物:在園林軸線上建設一些精致的景觀建筑、浮雕、燈具或是噴泉,讓人為景觀和自然景觀相映成趣。成功的縱向設計方案是上述兩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園林景觀縱向設計并不僅僅停留在圖紙上,也不是人為的添加起伏元素而是建立在對三維環境整體把握的基礎上。縱向設計不能孤立開展要充分考慮規劃區域面積大小和人員流動規模,適當添加藝術元素,融入整個園林景觀的大氛圍,突出各自的造景效果,形成層次感鮮明的空間感受。通過對縱向設計的探討,我們也可以認識到,地形因素是園林設計者要特別關注的對象。
(二)遵循生態規律、提高設計舒適度
園林景觀設計的初衷是追求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統一,將城市建設朝著自然化、人文化的方向引導。園林設計理念要重視人與自然的動態平衡。生態園林的設計基于生態學、生物學原理。(例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多樣性等)將喬木、灌木、草本植物按照一定規律安排在一個區域,在色彩、外型上相互呼應,讓不同植物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彼此互相協調,達到穩定、統一的依存關系,從而營造安靜祥和、穩定有序的自然環境。可以說,生態園林是園林景觀設計的大趨勢。設計者應以植物造景為核心,增加群落景觀比重。以下幾方面建設要特別關注的:
1、硬質景觀應少而精
硬質景觀由于自身的特性,體現不出太多的人文氣息,無法彰顯園林景觀的高品質。硬質景觀的過度使用,使得園林設計重合度增加,同時擠壓了綠化面積長久看來會對城市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產生較消極的影響。另外硬質材料的老化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后期維護成本較大。
2、生態是一個概念,不是一個抽象的符號
類似于熱力學熵增加原理,任何生產加工都消耗能量。如果某種材料的使用
壽命長久,抗干擾能力強,同時可搭配性好,也能回收利用,那就可稱之為生態材料。一名成熟的園林設計師,應對生態理念具有全面洞悉,合理融合新材料、新技術,以嶄新的設計理念、先進的建筑材料將生態景觀朝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引領。
3、賦予園林景觀靈性
依托于形式上的美,傳達出一種理念、一種想法、一種精神,這就是園林景觀設計的最高境界。借助生態美學和生態價值觀的原理,將形式、內涵、實用性完美結合,應是每個設計師畢生追求的目標。
總 結
綜上所述,我們在城市園林的建設過程中要以人為本、以生態為本,堅持從園林建設格局、建筑風格、環境品質、文化特色和立地環境、植物配置多樣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做到居住環境與園林建設的和諧、功能的完善,使人們居住環境的建筑、人文景觀、綠化系統交融在一起,進而保證其具備一定的空間感與舒適感,讓人們的居住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促進城市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沈莉穎.城市居住區園林空間尺度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2.
[2]王旖靜.西安市公園綠地植物景觀調查與評價[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3]傅娜.論城市園林空間規劃中的鋪地設計[J].科技創業月刊,2014,06: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