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征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水土流失的特點和危害,然后詳細探討了水土保持監測的內容和方法,就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重要性進行了深入探究,可供參考。
【關鍵詞】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監測工作
前言
伴隨著水土保持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其理論覆蓋范圍已經從農業、土地、鄉鎮逐漸向非農業范疇發展,并覆蓋城市、礦區等水土保持重點區域,主要工作重點也由傳統的預防監理、開發擴展轉變為監理預報、科技研發以及行政管理,水土保持的覆蓋領域已經越來越廣闊。
一、我國水土流失的特點和危害
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積大、分布廣、危害重、治理難,嚴重地威脅著我國的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和防洪安全,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據全國水土流失遙感調查,我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56萬km2,占國土面積的37. 1%,年均流失土壤約50億t。水土流失幾乎遍布所有的?。ㄖ陛犑?、自治區),有些地方已經到了無土可流、無地可耕的境地。目前,我國約80%的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分布在山區丘陵區,嚴重的水土流失是這些地區長期不能擺脫貧困的主要原因。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看,水土流失狀況是衡量水土資源、生態環境優劣程度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水土流失直接導致水土資源的破壞、降低人口承載力、加速資源短缺、惡化生態環境、引發生態危機,進而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如何處理發展經濟和防止水土流失之間的矛盾,是當前我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主要社會經濟問題。
二、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重要性
1、水土保持監測是提高水土保持現代化水平的基礎
現在,水土保持的工作已經有了新的進展,但是其中的基礎性問題例如說監測預警系統,在進行網絡監測方法,設備和效果上還都不過關,在美國,已經有了經過大量計算和嘗試帶來的水土流失的工作某些成果,歐洲某些有條件的地方已經有了全面的數據系統,能夠完成流失情況定位和迅速反應,并說明其面積,位置,流失程度的問題,這將大大提升水土保護工作的合理性,更加能對癥下藥。所以對我國來說水土保持工作的處理和預防技術都要發展,并且需要緊迫進行。對于現在來講,工作需要從基礎做起,從現在開始,讓水土監測和預防真正為社會,為國家提供保障,并進一步提升此項工作的社會地位。
2、水土保持監測是確立水土保持決策的基本依據
在我國,缺水,土流失情況很嚴重,并且工作內容多而復雜,破壞十分嚴重,對于整個國家和社會來講,對所有的群眾來說都有很深刻的影響力。所以,對水土工作的及時有效的處理以及對生態情況的分析,是很容易開展環境建設的。生態環境建設是很重要的,怎樣能夠快速把握水土流失的具體地點并了解其流失狀況和已經造成的惡性結果,這是與整個民族的生產生活相聯系的。這些都要有科學的依據和手段才可能實現,并能獲得準確的斷定。所以,水土保持有前沿性歷史性的意義。
三、水土保持監測類型與方法
依據工作性質,可將我國水土保持監測劃分為研究性監測、實驗性監測、生產性監測和預警預報性監測 4 種類型。
1、研究性監測
研究性監測是針對水土保持監測中的特定對象,與傳統意義上的科學研究不盡相同,研究性監測多結合生產實踐開展,其成果具有原創性、前瞻性和指導性。依據研究內容,可分為:
(1)監測理論研究,包括監測
尺度理論研究、土壤侵蝕模型研究、監測評價研究等,主要是為水土保持監測提供理論基礎;
(2)監測方法研究,包括地面觀測、遙感監測、空間分析以及數據分析處理等方法及其適用性與可靠性研究;
(3)監測技術或手段研究,包括監測設施設備、信息采集與傳輸、分析處理手段和網絡技術等研制與開發;
(4)其他針對特定對象開展的研究性監測。
研究性監測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服務對象的特定性和結果的不確定性,探索研究是本類型的主要特征。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文獻研究、實證研究、數學模型研究、模擬研究等,也可分為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開展研究性監測的既可以是科研機構,也可以是生產實踐部門,但更好的是二者的有機結合。
2、實驗性監測
實驗性監測是按設定的實驗方案或設計,對所選定的監測對象,采用實驗手段而進行的驗證性活動。依據實驗內容或對象,可分為:
(1)監測方法實驗,包括實驗和情景模擬,以確定方法的適用范圍、邊界條件和特征參數,進而優化;
(2)監測技術或手段實驗,包括監測設施設備中試或定型試驗、信息采集技術試驗、分析處理手段實驗等;
(3) 其他實驗性監測,諸如土壤侵蝕模型實驗分析與評價、監測評價驗證等。
實驗或試驗、觀測是本監測類型常用的方法。觀測是實驗的前提,實驗是觀測的證實和發展,二者相互依存。開展實驗性監測,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然后再進行實驗設計和實驗方法確定??煞譃殡S機性和非隨機性實驗 2 種,如樣本量較多( 30 個以上) ,可將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實驗; 但受樣本量限制,水土保持監測中更多的是采用非隨機性實驗,人為干預的強度更大,更具目的性。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定性實驗、定量實驗、析因實驗、對照實驗和模擬實驗等。成果要求明確、可檢測和可重復。
3、生產性監測
生產性監測是運用成熟的監測理論與方法,圍繞特定的生產實踐目的,對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況進行的監測與評價。按營利與否,可分為:
(1)公益性監測,包括監測站點常規監測、監督監視性監測、糾紛仲裁監測( 如水土流失功能損失評價) 、考核驗證監測、應急監測等;
(2)非公益性監測,包括咨詢服務性監測( 如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 、認證或論證性監測( 如監測設備認證) 。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地面觀測、遙感監測、調查( 包括普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 等。尺度不同、內容指標不同,采用的具體方法或獲取手段就千差萬別,但均要求成熟、簡單、操作性強。往往一個具體指標就對應一種特定方法,如不同的氣象、徑流、泥沙指標,就需采用不同的監測方法和獲取手段。生產性監測通常任務或合同形式明確,一般由各級監測機構及其站點承擔,并用技術標準、規程或規范來統一標準和規范行為。
4、預警預報性監測
預警預報性監測是依托已有監測成果,運用數學方法或建立模型,對未來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狀況進行的預警、預判或預測預報,可分為預警性監測和預報性監測。預警性監測一般是通過影響因子觀測,分析事物發生發展規律,對未來發生某事件或現象的可能性進行預判,并給予警示。觀測、數學分析、模型運用是本類型常用的方法與手段。建立適用范圍明確、邊界條件清晰、擬合精度高的預測預報模型是基礎,其中基于長時間序列資料建立的經驗性模型可通過序列延長,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預報,如坡面侵蝕經驗模型; 而具有理論基礎的物理成因模型,可通過規律揭示,預測預報未來狀況,如水文分布式物理模型。預警預報性監測離不開實時觀測,但通過模型運用,可較大程度地簡化監測行為,實現提前預知。
結束語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及水土保持行業的逐步規范,對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進行規范勢在必行。只有科學的進行決策,才能為相關部門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才能促使其制定出高效、合理的措施,從而更好的服務于水土保持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巧蓮. 淺談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重要性[J]. 科學之友. 2011(01)
[2] 田玉柱,王明芹,王厚. 延慶縣水土保持監測信息系統的開發研究概述[J]. 北京水利. 2005(06)
[3]李智廣.水土流失測驗與調查[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