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云靜
【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科技的創新與進步,農村土地管理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主要由傳統的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轉變,從中大量建設了一些農村地籍的數據庫項目。農村地籍數據庫建設作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土地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農村地籍數據庫具有數據量大、涉及專業眾多、維護頻繁等問題,因此,需要加強數據質量控制力度。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工作經全,簡要地闡述了農村地籍數據的內容,從中就農村地籍數據質量的因素進行了總結與分析,最后提出了數據質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農村地籍;數據;影響因素;質量控制
農村地藉數據庫建設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土地管理的效率和進度,因此,確保農村地藉數據的質量和準確性成為相關部門工作的重點。目前,在農村地籍的數據庫項目的建設過程中,經常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如資料、人員、工具以及設計方面的因素,為此,需要深入分析質量問題產生的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確保農村地籍數據庫的質量。
1?農村地籍數據的內容
農村地籍數據是指城鎮建成區以外廣大農村各類土地的數量、質量、面積、分布、位置、界址和權屬等信息,具有空間性、法律性、精確性和連續性等特點;其質量內容主要包括位置精度、屬性精度、現勢性、完備性、邏輯一致性等,在采集方式上主要是遙感影像解譯、地圖掃描矢量化的方法,數據的位置精度要求相對于工程測量數據較低,但在屬性精度、邏輯一致性、完備性和現勢性上要求較高。
2?影響農村地籍數據質量的因素
(1)資料因素。數據生產的基礎是收集的資料,利用劣質的基礎資料不可能生產出高質量的數據成果。農村地籍資料從內容上分為圖件資料、表格資料和文字資料,從資料的介質上分為紙質資料和電子資料。圖件資料要考慮其是否變形超差,內容是否齊全,要素是否清晰可辨,坐標系統是否符合要求等;表格資料要考慮其信息是否準確和真實有效。文字資料考慮是否齊全,內容是否正確;電子資料要考慮其文件格式、圖形參數是否符合要求等。
(2)人員因素。數據采集處理工作人員的技術經驗和工作態度是影響數據質量的首要因素,這一因素貫穿整個數據生產過程。數據生產工作是一項精密的任務,一個態度認真、技術熟練、經驗豐富的作業員往往生產的數據錯誤少、質量高,反之,工作態度隨隨便便、業務技術生疏的作業員很難生產高質量的數據。因此加強作業員的業務技術培訓、培養作業員的敬業精神非常重要。
(3)工具因素。數據生產工具也可能成為影響數據質量的因素,包括軟件和硬件。目前農村地籍數據生產中運用最多的工具是計算機系統,其中硬件系統發展比較成熟,對數據生產的質量影響不大;軟件系統卻不同,隨著GIS技術的發展,地籍數據建庫可應用的軟件很多,但由于地籍數據庫建設開展的時間較短,相關軟件大多投入市場時間不是很長,沒有經過長時間的檢測,這樣難免在軟件的設計或者算法上存在“BUG”(軟件缺陷),在處理錯綜復雜的地籍數據時,可能造成系統誤差或者錯誤。為避免它對數據質量的影響,技術人員就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不迷信計算機軟件計算結果,全面分析計算方法的可靠性,及時與軟件設計廠商溝通,以幫其不斷改進軟件。
(4)方法因素。數據生產流程和方法的設計與數據間的內在規律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在農村地籍數據中,有些圖斑界與線狀地物在空間位置上完全重合,采用矢量化一次,另一要素進行拷貝的方法能夠保證完全重合,如果采用重復矢量化的方法勢必造成空間位置誤差。因此在數據生產的過程中優化作業方法對于質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3?農村地籍數據質量的控制措施
3.1?優化數據生產流程
優化數據生產流程不僅能提高數據生產的效率,對數據質量的控制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在生產過程中及時發現質量問題,消除某些質量問題的產生源頭。數據生產流程的優化主要按照數據與數據內在規律進行。在地籍數據庫建設中,經常使用兩種方法進行優化:一是利用數據之間的派生關系優化,即有些數據是由另一些數據派生的,在基本數據基礎上利用計算機技術生成另外數據;二是利用添加校驗數據的方法進行優化。
3.2?建立合理的質量檢查方案
質量檢查方案主要根據影響數據質量的因素來設計,包括質量檢查環節設定、質量檢查方法選用、質量登記跟蹤、質量檢查制度建設等。檢查環節主要包括各種資料的檢查與登記、各種數據轉換的檢查、數據的匯總檢查等;檢查制度目前常采用自檢、互檢和抽檢三級檢查制度;質量登記跟蹤主要是設立質量檢查卡、元數據登記卡、圖歷簿等。
3.3?選用高效的質量檢查方法
在農村地籍數據生產中主要運用的質量檢查方法有:人工檢查、軟件自動檢查和人機互判三類檢查方法。選用哪種檢查方法要根據檢查對象的特性來確定。
(1)人工檢查。人工檢查是檢查員通過目視對比或者計算分析來發現質量問題的方法,適合計算機不能實現檢查的介質和需要智能判斷的檢查任務。人工檢查便于智能化地發現問題,但存在著執行效率低、容易產生人為錯誤的缺點。在農村地籍數據庫檢查中,主要針對以下三方面的檢查:(1)矢量化圖形錯誤檢查。把數字化的土地利用現狀圖輸出在透明材料上,然后與原始底圖對比以便發現錯漏;(2)屬性錄入錯誤的檢查是將手工錄入的圖形屬性數據轉化為注記或者形象化符號,標示到圖件上與原始資料進行比對檢查,地籍數據中,圖斑屬性中的地類碼、權屬性質、權屬名稱,線狀地物的地類碼、寬度、權屬性質等屬性數據均可進行圖面標注,與第一手資料進行比對發現錯漏;(3)軟件功能分析。農村地籍數據量大,關系復雜,很難保證軟件計算方法絕對正確,難免有bug存在,而bug又具有不確定性,這就需要人工對軟件處理結果進行分析,研究數據結果是否齊全、數據邏輯是否合理,是否為預期的數據等,以保證軟件處理數據的結果正確。
(2)軟件自動檢查。相對于人工檢查,軟件檢查效率高,檢查嚴格,偶然錯誤少,但是這種方法規則性強,不能智能分析,難以發現不可預期的問題。軟件自動檢查需要根據屬性與圖形之間、屬性與屬性之間、圖形與圖形之間的關聯性、規律性和邏輯性,來設計檢查規則,利用這些規則設計軟件,程式化、自動地完成檢查任務,適用于規則化較強的檢查任務。檢查的內容主要有成果完整性、元數據的標準齊備性、矢量數據圖層完整性等特點。
(3)人機互判。人機互判即將人工檢查與軟件自動檢查相結合,計算機用于發現模糊性的、可能性的質量問題,為人工檢查提供目標和線索。這種方法可以彌補計算機自動檢查機械化和人工檢查低效的缺點。例如在遙感影像地類解譯過程中,對于典型的影像特征,計算機利用影像庫判斷圖斑地類是可以實現的,但遙感影像影響因素較多,存在多種偽特征,僅依靠計算機來判定地類是不準確的,因此在計算機預判地類的基礎上,人工具體確認圖斑地類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4?結語
綜上所棕,對于農村地藉數據庫建設中質量控制來說,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給管理工作帶來了一些的難度。因此,在農村地藉數據庫建設生產實踐中,需要深入分析質量問題產生的因素,不斷總結經驗,優化生產流程,選擇合適的質量檢查方法,以實現高質量的數據庫。
參考文獻
[1]?詹長根,唐祥云,劉麗.?地籍測量學[J].?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2]?張書波.?GIS?在土地利用數據質量檢查中的應用研究[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