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摘要】鐵路的平面控制測量,包括線路、橋梁、管涵以及其他大型構筑物的平面控制測量。線路平面控制網又是鐵路平面控制的主控網,沿線各種工程的平面控制網應聯系主干路線主控網上。應用GPS技術在中南部鐵路通道某標段建立的平面控制網,觀測成果的穩定可靠,滿足施工生產的要求。
【關鍵詞】GPS控制網;靜態測量;鐵路;數據處理
GPS靜態測量是利用GPS接收機進行定位測量的一種,主要用于建立各種的控制網。GPS靜態測量與傳統布設平面控制的方法相比,具有全天候、測站間無需保持通視、精度高、速度快等優點,該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GPS靜態測量是在GPS定位過程中測站接收機天線的位置相對固定,用多臺接收機在不同測站上進行相對定位的同步觀測,通過大量重復觀測站間的相對位置,以求得待定點的坐標。
一、工程概況
中南部鐵路通道15標段全長12.5km,為上行下行兩條聯絡線。線路包括一座特大橋,三座大橋,五座橋涵,部分高填方路基。特大橋全長3km,正跨京九線,下穿中南部鐵路通道正線。三座大橋跨過一條地方河流,上下行線路最終分別并入京九線。
本標段線路雖然地處平原區,地勢平坦,但線路兩邊村寨密集,有較多林地,樹木高大茂密。線路多為曲線,跨越河流,兩條線路形成梨形狀。采用傳統的線路平面控制測量方法難以實現施工精度和效率的要求,所以選擇GPS靜態測量方法,對該標段線路進行平面控制測量
二、基礎資料的獲取及使用
根據任務的需要,在進行GPS靜態測量工作前,收集測區范圍既有的控制測量成果和地形圖資料。對于甲方提供的測區附近國家高等級控制點成果表、點之記等,這些資料在交接時要確認施測年代、依據規范、平高系統、控制點成果等級。收集測區范圍內的地形圖資料,包括測區范圍內及周邊地區各種比例尺地形圖、專業用圖及測區總體建設規劃和近期發展方面的資料資料,要確認地圖的比例尺、施測年代、作業單位、依據規范、平高系統、成圖質量等。控制資料的坐標系統、高程系統與項目要求坐標系統不一致,應收集、整理這些不同系統間的換算關系
三、GPS點的布設與實施
GPS控制網布測前應進行技術設計,以得到最優的布測方案。本標段設計采用GPS網建立獨立平面控制網,網形布置成三角形網,采用邊連式進行觀測。按照《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9)中D級要求施測。以甲方交付的二等點“SX2044,SX2043”為起算點。控制點分布均勻,相鄰邊長之比小于1/2。
根據收集到的測區地形圖、國家高等級已知點點之記等資料到現場踏勘選點。點位選擇符合技術設計的要求,有利于其他測量手段進行擴展與聯測;點位基礎堅實穩定,有利于安全作業;點位便于接收設備和操作,視野開闊,附近沒有強烈干擾接收衛星信號的物體。對選好的點位按照合理方法編號,標石埋設后按實際情況繪出GPS點之記,著重標明去往該標石的道路通達情況(如圖-1,標記為紅色)。
四、靜態測量
根據測區地形和交通狀況、并對基線的最短觀測時間、衛星可見性等因素綜合考慮,編制觀測計劃表,按該表對作業組下達相應階段的作業調度命令;選擇最佳時間段觀測,同時依照實際作業的進展情況及時做出必要的調整。
本次測量作業使用四臺南方靈銳S82-2008雙頻接收機(如圖-2,標稱精度5㎜+1ppm)進行GPS網野外數據采集,觀測前對儀器進行鑒定。數據采集時,每時段均量取天線高兩次,其互差不超過3㎜,計算時取平均值為最后天線高。
圖-2 南方靈銳S82-2008
本標段D級GPS網基本要求是:衛星高度角≥15°;有效觀測衛星數≥4;平均重復設站數≥1.6;時段長度≥60分鐘,數據采樣間隔5-15s,PDOP值≤6。。
五、GPS基線向量檢核及解算
5.1外業成果質量檢核
外業質量檢核是確保預期平差精度要求的重要環節:1.同一時段觀測值的數據提出率不易大于10%。2.同一條基線邊任何兩個時段的成果互差,即重復基線互差應小于接收機標稱精度的2倍。3.各級GPS網同步環閉合差需要符合下式規定:Wx≤δ Wy≤δ Wz≤δ Ws≤δ 。
式中:n為閉合邊數, δ:網中相鄰點間的距離中誤差(mm)。
5.2 基線質量檢核
GPS網的精度指標,通常以網中相鄰點之間的距離誤差來表示,其具體形式為:
δ= 其中,δ:網中相鄰點間的距離中誤差(mm)a:固定誤差(mm);b:比例誤差(mm);D:相鄰點間的距離(km)。
根據《規范》對于D級網基線邊相對中誤差要求對基線質量檢核。
5.3 GPS內業解算
采用接收機配備的軟件進行基線解算,保證每一條基線都求出整周模糊度,按外業檢核時的要求對重復基線較差和異步環閉合差進行檢核。基線解算時,可根據不同情況,設置解算部分基線還是全部基線,軟件自動解算。基線向量解算后,初步檢查評判各基線的置信參數,檢查同步環、異步環等閉合差,檢查不同時段同一條邊的較差,查出超限原因,剔除有粗差的基線。
軟件中通過修改基線解算高級參數設置來改變驗收域值,基線解算根據設置的域值,對RMS、比率和參考方差檢查結果的組合進行質量驗收,以標定基線解算結果。
六、網平差
進行網平差處理的觀測值必須是獨立的觀測值。選取獨立基線需滿足以下要求:獨立基線選取后所組成的GPS網中不應存在自由基線,基線向量的質量較好,基線向量的邊長較短,基線向量構成邊長較少異步環。
網平差方面,進行了三維無約束平差計算和二維約束平差,在GPS網三維無約束平差的基礎上,結合人工干預的方法剔除誤差。
無約束平差:評定GPS網的內部符合精度,發現和剔除GPS觀測值重結果可能存在的粗差;得到GPS網中各點的三維空間直角坐標。約束平差:確定所需坐標系下的坐標。網平差結果。
七、精度評定
GPS點位中誤差統計,100%的點位精度在1.0cm以內,其中46%的點位精度小于0.5cm,以上充分說明觀測數據合格,基線解算質量良好,GPS網的測量精度滿足規范要求。
結 語
GPS觀測過程中為了保證成果可靠性,一方面非同步獨立觀測邊盡量形成閉合環或者符合線路,另一方面GPS網設計時閉合環數盡可能小于規范要求。基線解算時,加強基線和外業質量檢核,對于網平差結果至關重要。GPS作業精度高,受環境和距離限制小。GPS網布設點位選擇靈活性較差,活動范圍較小,觀測時間較短,非常適合地形條件困難地區、局部重點工程。
參考文獻
[1]申銳:“ GPS靜態控制測量平差結果分析”,《建材發展導向》,2013.5
[2]趙慶志,張書華:“GPS靜態相對定位技術在城市區域控制測量中的應用”,《全球定位系統》,2012第37卷(4)期
[3]黃煊南:“深度探討基于GPS技術的南寧某公路平面控制測量方法”,《科技資訊》2011(4)期
[4]葛琴,何水娥:“GPS靜態定位技術在平面控制測量中的應用”,《安徽地質》,201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