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思宇
扶貧這事,習近平總書記從梁家河開始,到著書《擺脫貧困》,不論走到哪里,一直身體力行,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幾十年來,他始終牽掛著廣袤大地上的“老鄉們”。特別是上任總書記兩年來,無論去哪個省份調研,都忘不了看看當地的貧困戶。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了扶貧:持續打好扶貧攻堅戰……難度再大,今年也要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
幾次會上,總書記都在“倒排工期、算明細賬”。“兩個一百年”中,距離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時間緊、任務重。全國貧困人口7000多萬,一年解決1000萬,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總的來講,我對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充滿信心。同時,也非常重視在實現目標中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其中一項就是扶貧。”
總書記的言談中,傳遞出了黨中央工作重心的強烈信號。如果縣(市)基層領導干部,再去忙著以GDP論英雄,而讓當地扶貧工作往后排,是不是太任性啦?
今年“兩會”,總書記幾次下團組,一次次強調,要“扶真貧、真扶貧”。說白了,他就是希望縣(市)領導干部心中常思百姓之苦,腦中要常謀富民之策。
關于扶貧,總書記要求縣(市)領導干部,不要狗熊掰棒子、貪多嚼不爛。要有堅持不懈的韌勁,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鍥而不舍地向前走。要發揮釘釘子精神,每一件事都要一抓到底,我們要一諾千金,說到就要做到。
關于扶貧,總書記要求縣(市)領導干部少搞一些盆景作秀,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
關于扶貧,總書記要求縣(市)領導,扶貧的錢不要打水漂、手榴彈炸跳蚤。他要求,精準扶貧,點對點地落到貧困戶身上,扶貧款決不能去修了“白宮”、“長安街大道”。
由此看來習近平對于扶貧的錢,眼睛可是揉不得一丁點沙子。
對于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的扶貧總書記更是惦記得很。今年春節前,他回到梁家河,來到延安,召喚陜甘寧革命老區24個縣(市)領導干部,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會上,總書記要求大家“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決不讓一個群眾掉隊。”
做好老區扶貧工作,有兩件事總書記格外上心:一件是教育的事。他要求抓好貧困地區的教育工作,把更多教育的錢投往西部、投往老少邊窮地區。“絕不能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堅決阻止貧困代際傳遞。”還有一件是干部的事。他著眼于扶貧到位和干部培養相結合。好干部、后備干部就是要放在艱苦的地方、困難的地方,一是幫助群眾脫貧,二是磨練了干部,培養了他們。
《西部大開發》雜志作為一家推動西部開發的責任媒體,一直以來致力于推動陜甘寧革命老區的脫貧致富。
2012年,本刊第3期西部大講堂欄目以《論扶貧之道》為題,通過座談會的方式,邀請發改、扶貧、社科部門有關同志及專家學者對扶貧工作的問題作了詳細探討和研判;
2012年,本刊第5期,推出“陜甘寧大融合”的發展思路;
2013年、2014年本刊連續兩屆組織召開“陜甘寧振興論壇”,建言陜甘寧、服務陜甘寧。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陜西調研后,新華社通稿有多處引用本刊內容。
一年之計在于春。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是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之年,我們將繼續關注陜甘寧,關注老區扶貧攻堅。同時,企盼大家認真領會總書記關于扶貧攻堅的系列講話精神,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倒排工期、精算明細,出真招,出實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