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
(西安文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陜西西安 710065)
老子的“上善若水”對企業管理者品格塑造的啟示
姜文
(西安文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陜西西安710065)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上善若水”的命題,以水性喻人性,指出人應該像水那樣具有最完美的品格,并將這種最完美的品格具體化為“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等七個方面。文章以此為啟迪,從這七個方面中選擇“居善地”、“與善仁”、“政善治”、“事善能”四個方面,與現代企業管理的實際相聯系,對現代企業管理者的品格塑造進行了分析。
上善若水企業管理者品格塑造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命題:“上善若水”。為了對上善若水的內涵予以更深入的揭示,老子又進一步將其具體化為七個方面:“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對于這七個方面的內容,如果從企業管理的視角予以審視,可以發現它對于現代企業管理者的品格塑造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本文擬聯系當代企業管理活動的實際,選擇其中“居善地、與善仁、政善治、事善能”四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
所謂“居善地”,即是說水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總是樂意處于眾人所不愿意去的低洼之地,具有“處下”的品性;因而,人也應該像水那樣,具有“處下”的品格。對于水這種“處下”的品性,老子給予了很高的贊譽。基于此,老子以水性喻人性,指出管理者要能夠很好地進行管理,也應像水那樣具有處下的品格。
從企業管理的角度進行審視,現代企業管理者應該從老子上述思想中得到啟迪,把處下作為自身品格塑造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就是,在企業管理活動中,管理者一定要堅持“善用人者為之下”的原則,以謙下禮讓、寬厚包容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員工,切不可居高臨下、盛氣凌人、霸氣十足;同時,在利益問題上,要先人后己,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員工之后。只有這樣,才能“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即不自我炫耀,才能成就事業;不自高自大,才能充當領導。
老子這種處下的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相吻合。眾所周知,現代企業實行的是人本管理,這種管理理念認為人是企業活動的主體,是一切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十分強調管理者對于員工的平等與尊重,而這其中就包含著“處下”的含義。
在關于企業管理者具有處下的品格方面,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作為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他始終堅持這樣幾項原則:一是在言語和行為上自我收斂,絕不過分張揚;二是對員工謙讓和尊重,絕不盛氣凌人;三是在利益問題上先人后己,絕不貪圖私利。俞敏洪這種“處下”的品格,贏得了集團公司廣大員工的高度贊譽與熱烈擁戴,無論是一般員工,還是高層管理人員,大家都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他。這樣一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迅速發展成為一家集教育研發、留學咨詢、職業教育、文化產業等方面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教育科技集團公司,并成功地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所謂“與善仁”,即是說水由于呈現為液體,沒有剛性結構,因而在與萬物的接觸中,從不以強勢相迫,而總是以柔和的方式與萬物融洽地相處,具有“柔和”的品性;因而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也應像水那樣,做到與人和諧相處。老子以水性喻人性,認為人在處理與別人的關系時,也應該像水那樣具有柔和的品格,這就是“慈”和“善”。
聯系現代企業管理的實際,“柔慈”也是現代企業管理者品格塑造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就是,企業管理者要改“物本管理”為“人本管理”,注重人性化,把關愛企業的員工作為整個管理工作的中心和出發點,貫穿于具體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諸如:變強制性的剛性管理為非強制性的柔性管理,激發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行彈性管理,營造員工自我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改善的文化氛圍,以滿足他們的高層次精神需求;關心員工的生活和利益,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等等。這樣,就會極大地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企業的發展目標相融合,以極大的熱情和高度的責任心去關心和促進企業的發展。
現代企業實行的“人性化”管理,強調對人的平等、尊重與友善,要求企業管理者在整個企業管理過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開掘人的潛能為己任,為員工提供各種成長與發展機會,注重企業與個人的雙贏戰略,制訂員工的生涯規劃等,這與老子關于“與善仁”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在這方面,納愛斯集團總裁莊啟傳的做法值得贊譽。莊啟傳是一位富有愛心的企業管理者,他堅持“以人為本”、“員工是第一資本”的企業觀,把敬業奉獻的員工看作是納愛斯的最大財富,因此以一片仁慈之心對企業的員工予以了無限的關愛。諸如:在企業實行股份制時,他讓職工都成為股東,在工資之外多了份豐厚的回報;當看到一些職工帶著干菜吃午餐,感到十分心疼,于是推行了職工免費午餐制,每年該項花費一千多萬元;為了引進和留住人才,斥億元巨資修建了“納愛斯風華園”,免費為人才提供一流的生活設施;等等。莊啟傳的這些做法,極大地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因而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使納愛斯集團發展成為中國洗滌用品行業龍頭企業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洗滌用品生產基地。
所謂“政善治”,是說水在流動過程中,遇阻則讓,逢高繞行,入渠而順,一切皆遵循“順其自然”的原則,從不與自然規律相違背,具有一種“順勢而為”的品性。那么,為政者在政務治理中,也應像水那樣遵循“順其自然”這一原則,而不能逾越客觀規律主觀行事;換言之,為政治理要堅持“無為而治”的原則。老子十分看重這種無為而治的原則,因為他從水的順其自然這種貌似無所作為的表象背后看到了其所蘊藏的巨大力量。當然,老子的“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有其特定含義的,它是指要遵循客觀規律去作為,而不要違背客觀規律去妄為;簡言之,無為就是不妄為。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在世界上影響深遠。
實踐表明,現代企業管理也需要遵循無為而治的原則,因而,這也就成為現代企業管理者品格塑造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這方面,首要的自然就是要做到不妄為,也就是不要置企業運營的客觀規律于不顧,節外生枝。與此同時,還應注意不要管得太多和太具體。就是說,企業管理者要大事有所為,小事有所不為,不要越級越權管理,不要事必躬親,不要對下屬提過于細節性的要求,而要給基層管理者和員工一個自由的氛圍和空間,使他們能夠充分發揮其主動性,進行自由創造和施展才能,從中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
聯系現代管理科學的發展情況,新出現的一種“模糊管理”理目前,無為而治的管理理念越來越為企業管理者所接受,信念集團鄭州天宇飼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傳林的事跡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他把老子無為而治的方法運用于企業管理中,認為企業制定管理制度不能太多太亂,而且在執行管理制度時也應注意“寬”的原則。基于這種認識,在企業管理中,他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選用部門領導上,對員工的具體工作很少發號施令,而是讓大家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自己想辦法把工作做好。到各部門去檢查工作時,也只是關心地問大家“開心不開心,有沒有困難”等,而很少去指揮他們,批評就更少了。他的這種無為而治的管理獲得了員工的贊譽和擁戴,因而使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論,吸納了中國傳統管理哲學思想,認為在管理過程中,上級對下級只應確定目標值和目的,而不應過分強調具體措施,不應干預下級的具體工作,具有管理目標模糊化、管理過程非精確化的特點,這應該看作是對老子無為而治管理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所謂“事善能”,是說“水無常形”,從不墨守拘泥于某一固定不變的形態,而是能夠因勢隨形,具有一種隨環境變化而變化的能力;從性質的角度來說,這同時也是水的一種品性。對于水的這種能力和品性,老子十分贊賞,認為人也應該取法于水,具有根據環境變化而隨機應變的能力和品格。
在現代企業管理者的品格塑造中,善于根據環境變化而隨機應變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當前的知識經濟時代,信息量巨增,知識爆炸,不確定性增加,社會需求多樣化,企業競爭日趨激烈,市場機遇稍縱即逝,一切都處于急劇變化的狀態之中。在這種形勢下,企業管理者就需要對外界各種變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并根據客觀環境的變化,隨機應變,不斷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
20世紀70年代開始形成的權變管理理論,強調在管理中要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權衡變通,及時采用最合適的管理模式、方案和方法,努力實現組織目標、資源、活動等與外部環境的動態平衡。很顯然,這種理論中包含有老子關于“事善能”思想的因素。
在根據客觀環境的變化而隨機應變方面,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厚健是一個突出的典范。空調是海信集團的重要產品之一,自投產以后,曾一路發展順利。但從本世紀初開始,我國傳統的空調產品同質化嚴重,同行業間價格戰連連不斷,以致使各空調生產企業深陷泥潭,海信集團自然也不能例外。面對客觀環境這種急劇的變化,周厚健沒有拘泥于被動的局面而束手待斃,而是堅持以變制變的原則,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毅然決定調整產品定位,改生產傳統的定速空調為高科技換代產品變頻空調。這一果斷的決策不但使公司迅速擺脫了同質化競爭的困境,而且在以后的歷程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1]宋陽.上善若水──莊啟傳和納愛斯的水文化[J].長三角,2007(6).
[2]李宏偉.老子哲學對現代管理的啟示[J].領導科學,2009(1).
[3]葉傳林.以善治企[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