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雄
在電動車行業,有一個現象,那就是行業標準嚴重落后于企業發展。這從新國標(2015年下半年將實施)頒布實施前,一直沿用1999年的國標就可見一斑。
當行業標準相對滯后時,領軍企業就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制定行業標準的重任。
2013年,新日電動車正式提出智能電動車的發展戰略。新日電動車率先提出做智能電動車之后,不少電動車企業紛紛跟進,比如有公司推出“云動力”和iEV智能電動車。眾多的概念讓消費者無所適從。
到底什么是智能電動車?智能電動車要符合哪些標準?
第一個標準:智能芯片能夠處理信息數據,換句話說,在電動車上必須有CPU,也就是能夠思考的“大腦”,新日電動車新聞發言人、總裁辦主任陳開亞將其稱之為“內置芯”,不少電動車雖然打著智能電動車的旗號,具備GPS防盜等功能,但只要這些電動車沒有CPU,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電動車。
第二個標準:能夠聯網進行信息交互,智能電動車要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車與人之間的連接、車與智能手機之間的連接,陳開亞將其稱之為“外智聯”。
第三個標準:能夠進行軟件及固件升級。摩爾定律認為,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隨著電動車的智能化,其軟件升級的速度將超過硬件升級的速度,因此在線升級成為必不可少的服務內容。
作為智能電動車的創領者,新日MIKU完全符合智能電動車的三大標準:搭載的新日智能系統E-cpu,采用“內置芯,外智聯”技術,使消費者僅通過手機APP,就可以實現對車輛的一鍵控制。不但可以一路通過藍牙聽歌,還能實現自動檢測車輛狀況、自動上傳數據到云端、無級調速、主動防盜等功能,并創新性將車輛剩余電量轉化為可行駛里程,直觀地顯示在手機上。這款車還可以方便地進行軟件和固件的升級。
實際上,類似MIKU這樣的電動車,已經完全超越了代步工具,這是一款“耳聰目明”的智能出行工具,可滿足人們出行和休閑的需求。高度的智能化和眾多功能是MIKU最鮮明的特點,正如人們評價特斯拉,它不僅是一輛電動汽車,還是一臺智能電腦。
談及電動車的未來方向,陳開亞認為,“智能、時尚是未來電動車發展的必然趨勢”。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手環、智能汽車……智能化正改變著我們周圍的一切。
在電動車行業,比如不少電動車企業將某一項功能放大,然后偷換概念,也披上了智能電動車的外衣。
面對率先推出智能電動車的新日,其他企業觀望者有之,質疑者有之,試圖模仿跟進者有之,跨界襲來者有之。
對此,新日歡迎眾多企業一起推動智能電動車實現良性競爭和良性發展。事實上,與很多企業不同,新日不僅僅將智能電動車當作一款產品,而是堅定不移地將智能電動車作為企業戰略。正如陳開亞所表示,“隨著‘互聯網+的推進,傳統企業迎來新生命。未來,新日還將繼續主攻電動車智能制造,不僅要顛覆自己,更要將互聯網技術與電動車行業進行融合,實現技術及商業模式創新和突破。”
未來,還未到來,但已經在流行。以智能化為契機,中國電動車行業必將迎來新的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