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如登峰,很多企業和企業家都喜歡做一個向上仰望的挑戰者。
而對于一個行業的持續發展來說,也需要挑戰者的新力量驅動。
前一陣子,我在新浪網上看到一條財經新聞,標題是“全國奶消費1/3為洋奶,進口奶6年增7倍”。據新聞報道,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洋奶進口量增加明顯:從2008年的14萬噸激增至2014年的105萬噸。正是在全民對國產奶粉的普遍性消費不信任的大背景下,輝山乳業以“中國乳業安全新力量”的自我挑戰者身份,成為民族乳業破冰解凍的品牌旗手——從奶源巨頭到乳業新王者,輝山依托自身全產業鏈的品質安全優勢,成功推動了企業的戰略跨越大布局。
每個行業在一定時期都會處于某種平衡狀態,既是一種市場格局的平衡,也是一種消費認知的平衡。在這種平衡中,強弱分明,品牌有序。一個挑戰者,要成功出位,就必須主動破衡,在摸準弱點、痛點、競爭切入點的戰略定位下,以求新求變之姿,破而后立,成為舊行業平衡的顛覆者和新行業平衡的鑄基者。
挑戰者,是一種創新戰略身份,這種挑戰,不僅限于同品類產品、同形態服務之間的挑戰,比如說經典的兩樂之爭,比如說當下烽煙四起的手機大戰、打車大戰、餐飲O2O平臺大戰,還有云南白藥牙膏的高端突圍,更多更廣的,還是一種可替代性產品、服務的需求爭奪之爭,“互聯網+”在挑戰傳統模式的企業生存,微信崛起是微博式微的一個重要誘因,挑戰者是需求之變的推動者,是單體消費者有限需求的競爭掠奪者。
做挑戰者,是需要有足夠的創新勇氣和謀變智慧的,在當下這個不進則退的大變速時代,每一個中國企業,都需要甚至是必須要挑戰,在挑戰自我中突破自我,在挑戰對手中超越對手,從而用創新的力量創就一個新的企業和行業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