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今年9月正式試點開設金融理財知識教育課程,這意味著“普及金融理財知識將從中小學生抓起”。
課程按階段分設不同內容,分為小學冊、初中冊和高中冊,實驗年級定為小學五年級、初中一年級、高中一年級。小學冊包括什么是金錢、金錢有何作用等7個模塊;中學冊有認識銀行、投資理財等5個模塊;高中冊有金融市場的主要概念與術語、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等6個模塊。
有網友把課程簡單理解為“教學生炒股”,并強烈質疑。對此,廣州市教育局表示,金融理財知識教育主要是對金融理財知識的進行全面教學,普及金融知識、塑造正確財富觀和強化風險意識才是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教學生炒股”。
廣州畢竟歷來都是開風氣之先的城市。這樣的課程早就該開了。沒有任何一個年代是真的可以“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現代社會尤其是這樣。學校不僅應該教書本知識,更應該教的是與這個世界共處的能力。健康的金錢觀和消費觀應該從小培養,不能指望學生一出社會就能習得這種能力。能處理好與財富的關系,對人生具有莫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