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新聯中學 丁 鋒
微寫作:初中議論文閱讀教學的一種嘗試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新聯中學丁鋒
關于議論文閱讀教學,語文課程標準是這樣說的:“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了一些以微寫作帶動議論文閱讀教學的方法,現略述如下。
如何提煉出議論文的主要觀點以及梳理論述的基本過程,是學習議論文的首要任務,也是議論文閱讀教學難點之一。縮寫正是破解這一難點的主要方式。如果說用一句話概括一篇議論文是對論點的把握和提煉,那么用一段話(句群)概括是對其結構思路的梳理和重構。議論文的整體把握按常理應該是“篇-段-句(中心論點)”的爬梳過程。
縮寫時一般有這樣的步驟要求:一是要求學生通讀課文,畫出重點詞句,即要畫出觀點性語句和體現銜接的詞句;二是給學生一定的方式支架,使其按照一定的范式復述議論文。如教學季羨林的《成功》,筆者在要求學生以圈點勾畫的方法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給他們提供這樣的復述支架:
首先,由________________,提出成功之道公式: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分析、比較成功三條件:___________;勤奮有用,事理至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了這樣的環節,學生一方面能準確提煉這篇課文的中心論點,天資、勤奮、機遇是成功的三個要素,勤奮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也能整體把握其基本論證思路。整體把握議論文的思路有時會有全新的發現,例如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多一些寬容》一課,通過縮寫可發現課文結尾“寬容并不是無原則”是對上文觀點的必要補充,可以使觀點更嚴密。
陳博在《中學議論文教學現狀之管窺》一文中指出:對問題意識的重視不夠,是現今議論文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議論文教學本應教會學生“有疑”,從而使學生產生“追問”。[1]議論文閱讀教學就是要偏向可疑那畔行,在課文可探究、可發揮處設疑、激疑,促使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作出判斷,得到啟示。
添寫就是一種可行的方式。例如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敬業與樂業》一文,全文思路很清晰:首先提出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然后分別論述要敬業、要樂業兩個方面,最后總結觀點。編者對第二段是這樣處理的:
本題主眼,自然是在敬字、樂字……
為何這里出現了省略號呢?一般教師或學生都不會在意這個問題。教學時筆者提出這一問題,促使學生猜想并寫作不少于150字的片段:省略號位置可能闡述什么觀點呢?如果是你,會如何論述呢?
與人教版不同,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編者將原文省略了三段多內容。所刪除內容主要意思是:“但必先有業,才有可敬、可樂的主體,理至易明。所以在講演正文以前,先要說說有業之必要。”
姑且不論刪除內容是否適宜,借助對可疑處的添寫,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幫助其理解了“分論點要完整嚴謹”的議論文寫作原則。
添寫還可以著眼于議論文寫作的針對性,例如《紀念白求恩》運用對比的手法,在紀念白求恩的同時批評了對工作不負責任、對群眾麻木不仁和一班見異思遷、鄙薄技術工作的人,教學時可布置學生寫作:假如現在寫《紀念白求恩》,還可以借機批評哪些人和現象?
被編入教材的課文難免在表達方面有不夠準確、嚴謹之處,教學中可借助改寫對這些“可疑”處進行品味和辨析。改寫既有段落層面的有層次的論述改寫,又有斟字酌句層面言語表達的改寫。前者如《多一些寬容》首段:
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人相處,與外界發生各種聯系,因此,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最重要的是豁達大度,善于容納與自己志趣、風格不同的人。古人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最后一句引用林則徐對聯語句似有不當之處。教學中可設計問題:最后一句引用的道理論據是否合適?如果是你會怎么改?請寫下來。下面是一位學生的修改稿:
古人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可以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寬容,可以成就自己偉岸的人格。
刪去后半句,引用的內容更切題。增加一句話,清晰闡述引用文字所隱含的道理。
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通過改寫可使學生體會更深刻,這里就不一一贅述。
仿寫,是學生領會寫作思路和語言表達的重要方式。議論文閱讀教學中的仿寫,往往是臨摹議論的層次、方法和言語方式。仿寫,既是對文本局部內容的貼近,又是對自我經歷體驗的挖掘。
例如,季羨林的《成功》引用了王靜安《人間詞話》的名言再次強調作者的觀點(見上文)。可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季羨林,在最后一節會引用誰的名言?怎么論述?請仿照原文最后一段寫一寫。
有學生這樣寫道:
冰心曾說過:“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如果說明艷的花是成功的話,那么擁有花的基因是天賦,適逢花開時節是機遇,自身的奮斗犧牲就是勤奮,勤奮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這樣的仿寫合境而又合理,也比較適合一般學生的視野。
“閱讀課堂中的隨文寫作學習,有利于學生認知、理解、運用語文知識和方法,是提升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的便宜方式。隨文進行縮寫、擴寫、仿寫、改寫、批注等微寫作訓練,是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主要形式。”[2]對議論文閱讀教學來說,以寫促讀的微寫作訓練也是重要的選擇之一。
注釋:
[1]陳博.中學議論文教學現狀之管窺[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旬),2014,(6).
[2]丁鋒.2014年中考微寫作試題分類品析(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旬),2014,(11).
江蘇省特級教師陳禮林專著《語文問題教學法》出版

語文一尺水,問起百丈波!一切教學,皆要基于問題。語文,就要基于語文問題教學法。日前,江蘇省高中語文特級教師陳禮林的專著《語文問題教學法》出版,本書由國內高端權威傳媒光明日報出版社傾情打造。
《語文問題教學法》為國內首部該領域的科研著作,本書最大的亮點是創造性地論斷問題教學法是語文教學中的“母法”,并較為系統地研究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邏輯架構和操作程序。全書共分三章,分別論述語文問題教學法的邏輯架構、閱讀問題教學法、寫作問題教學法。書中大部分章節皆已發表,全書還獲得江蘇省首屆教育教學成果評比二等獎。我們既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設計我們的教學,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解剖我們的教學。
不會學習不成長,不動筆墨不教研。讓問題成為我們的朋友!
本文系江蘇省南通市“十二五”教育規刻課題“有效學習視野下農村初中生積極學習惰感的培養研究”(“規刻立項”第211號)子課題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