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成
一、我們為什么引入駐校社工
從2006年開始,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偏遠農村地區紛紛撤點并校,從小學開始就進行寄宿制管理。學生寄宿,處于長期遠離父母的狀態,家庭變成一個抽象的概念,成長巾應有的溫暖、關愛、生活教育嚴重缺失,而學校又不具備足夠力量去兼顧孩子心理、情感的全面需求。
非常難得的是,總部位于北京的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體察到了偏遠農村的這種困境,積極協助農村學校尋求救助途徑。從2011年起,他們在甘肅隴南市的兒個縣進行“駐校社工”的試點,關愛遠離家庭的孩子們。在了解了“駐校社工”項目的宗旨之后,三河學校認為完全契合教育管理巾的需求,對該項目非常理解、支持,從此雙方展開了良好的、非常有意義的合作。引入駐校社工這種模式,也確實實現了對本校教書育人使命的補充、優化和延展。
一、社工助力素質教育、生活教育
駐校社工在學校教學、管理中的作用,可以用這樣幾個關鍵詞加以概括:素質教育,社區建設,生活陪伴,人格影響,留守兒童關愛。
素質教育。三河學校不僅有完整的小學部和初中部,還有3歲以上的幼兒學前班,各階段教學特點差別巨大,任務繁重。在西部偏遠農村,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有的教師不得不身兼多門課程,有的教師既教幼兒班又教中高年級,因為條件比較艱苦,教師的流動性也很大。
“西部陽光”與我們學校都認識到了寄宿制學校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說,我們在學生的德育、美育、體育等方面的人員配備和專業化程度,也是嚴重欠缺的。兩位駐校社工承擔了德育、美育、體育的輔助教學任務,還分擔了其他一些角色,為三河學校的素質教育、全面教育帶來了非常有益的補充。
尤其難得的是,三河學校的一位社工有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基礎,一些陷入苦悶、彷徨的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會主動尋求心理幫助,
社區建設?!拔鞑筷柟狻钡鸟v校社工們投身公益,兼具愛心、熱忱與高素質,其駐校時間少則一年,多則兩年甚至更久。他們都是有著良好教育背景的志愿者,又接受了充分的內部培訓“西部陽光”這樣在培訓中表述他們的理念——
社區是孩子們成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校教育應該與社區教育緊密結合,但寄宿制學校普遍遠離農村,掐斷了與社區的聯系,缺失了孩子應有的生活教育。
出于對這種現代教育理念的認同,我們學校把第二課堂放手交給社工,他們組織孩子們閱讀、游戲、寫寫畫畫、唱歌跳舞,成為一個隨時開放的校內社區,毫無疑問,這些非常有助于孩子的全面成長,對閉塞、落后的大山里的孩子更是可貴。
生活陪伴。集中居住對于完成學業是好事,但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看,青少年時期假如缺少親近的成年人作為效仿對象,對于他們的心理成長、人格完善、文明行為的確立都是極為不利的
由于師資不足,學校沒有能力為200多名學生配備專門的生活老師,讓任課教師為此付出太多精力也不現實。于是校方充分發揮駐校社工的作用,他們是孩子們24小時的生活伴侶,吃在一起,住在同一宿舍樓,可以隨時交流。學校二年級是最低年級的寄宿生,他們大多只有七八歲,生活自理能力不足,下午結束課業后又有漫長的空閑時間,社工對他們的陪伴與影響就顯得尤其難能可貴,社工甚至承擔了為低齡孩子燒水、監督他們吃藥等瑣碎事務。
人格影響。由于眼界和教育思維的局限性,農村學校的任課教師大多嚴肅、嚴厲,希望以此建立“威信”,這使得原本就怯懦的鄉村孩子與老師增加了距離感,課業之外的交流少得可憐,而社工岡為承擔的任務不同,而且浸染于更開放的教育理念,他們的平等、親和、友愛,會讓孩子們如沐春風,感受到一種教師、家長那里缺少的人格魅力?!拔鞑筷柟狻钡纳绻な謨岳铮瑢ζ鋬r值觀的描述包含這樣一些觸動我的詞句:“相信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尊嚴和價值;尊重受助人的思想、意愿和感受;保持自己警醒,避免以自己的價值觀和偏見來批判受助人;給予受助人空間去表達情緒,營造一個有利于表達的氣氛……”可以說,社工們為鄉村教師帶來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思維模式。
周末休息,社工還經常跟隨孩子回家,進行家訪,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生活、精神需求。對于我們這些農村基層教育工作者而言,社工的善行就像一縷陽光照進大山,也影響、激勵著我們,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
留守兒童關愛。留守兒童問題正日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也是社工與校方的一個重要課題。與寄宿在學校的那種孤獨相比,遠離父母給幼小心靈造成的陰影要更嚴重,其影響會伴隨一生。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長期留守狀態會造成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心理敏感脆弱,自信心缺乏等問題,讓人為之心焦。如何給留守兒童更多關愛,把親人分離的不利影響盡可能降低,是學校必須認真面對的大課題。
對于性格總體偏內向的留守兒童而言,閱讀是他們紓解負面情緒的一個好辦法。駐校社工針對孩子們的閱讀給予了良好的激勵與引導,并且鼓勵他們把閱讀心得寫出來、說出來,打開封閉的內心世界。“西部陽光”設立了愛心信箱,便于學生們以書面的形式表達他們的感受、情緒與心事,歡樂與苦惱,這對留守兒童而言十分重要,因為表達本身也是進行心理撫慰的方式。此外,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建議:利用現代通信技術,為外出家長與留守孩子搭建QQ交流平臺,社工積極地完成了具體操作,在QQ平臺上,學生與家長進行可視交流,最大程度地消除了距離感,對于他們增進親情特別有幫助。
三、鄉村教育需要更多“陽光”
要解決偏遠農村教育條件落后的問題,還將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為之努力的過程中,廣大農村基層教育工作者非常需要外力的協助,外腦的支援,“西部陽光”的駐校社工項目,就是這樣的雪中送炭。
“不僅僅是治療學生心理缺陷,而且是學生和老師、家長和學校、老師和管理者這些子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子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這是“西部陽光”對駐校社工的角色定位。由兩年來的實踐效果看,他們確實在三河學校很好地勝任了這個角色。
對孩子而言,社工亦師亦友,是他們成長道路上可信任的導師與伙伴;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家長之間的潤滑劑,有效化解一些矛盾和誤會。
我們學校與“西部陽光”的志愿者一道,積極嘗試駐校社工這條新路,實踐證明,它是非常有價值的工作形態。真切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進來,并得到更多學校管理者、老師的支持,共同成就一項有意義的事業,造福我們的下一代。